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鄉村傳播中信息組織模式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鄉村傳播是促進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手段。通過鄉村傳播,有利于傳遞科技信息、市場信息等,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綜合素養。在新時代,鄉村傳播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這就需要加強對鄉村傳播的研究,重視鄉村傳播中信息組織模式的研究。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鄉村傳播中信息組織發展現狀,然后診斷鄉村傳播中信息組織發展存在的問題,并分析鄉村傳播中信息組織模式構建的影響因素,最后嘗試探索鄉村傳播中信息組織模式的構建路徑。
[關鍵詞]鄉村傳播;信息組織;組織模式
目前,我國關于鄉村傳播的研究文獻相對較少,尤其是鄉村傳播中的組織傳播研究文獻幾乎沒有。鄭亮等指出,農村涉農政策通過大眾傳播模式能快速傳達出去,但是由于農民的知識水平有限,不能對傳播的信息進行深入理解,村民會議、宣講會等組織傳播方式更便于農民理解政策信息[1]。布瑪麗亞木•買買提指出,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加強宣傳,用好貼近民眾生活的各種組織傳播形式,將國家有關的信息在農村進行有效共享與傳播,可增強農民的公民意識和國家認同感[2]。楊洪偉等指出,農業信息化是我國農業全面發展的必然趨勢,加強農業信息傳播就需要創新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政府加強信息組織建設,促進農業信息化建設[3]。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獻發展,鄉村傳播中信息組織發揮的作用很大。但是,新時代鄉村信息傳播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因此,鄉村傳播中需要加快信息組織模式的創新。
1鄉村傳播中信息組織發展現狀
在互聯網時代,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村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途徑日益多元化,包括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報刊書籍、村民大會/宣講會、宣傳單頁和農機站等。大眾傳播的覆蓋面比較廣,網絡化傳播方式逐漸在發揮作用,鄉村組織傳播效率高,組織傳播的對象比較固定,鄉村組織傳播方式主要表現在村民會議、政策宣講會、村務公開欄等,這些方便了農民理解政策信息。
2鄉村傳播中信息組織發展存在的問題
在鄉村傳播中,信息組織傳播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傳播對象范圍狹小,少量農民獲取信息;傳播的內容主觀性強,不能與農民的信息需求相匹配;傳播方式單一,農民參與的積極性較低等[4]。
2.1傳播對象范圍狹小,少量農民獲取信息
在鄉村傳播中,傳播推廣的對象主要是示范積極農戶及少量一般農民,其他農民并不能知道傳播推廣的一些內容,甚至有些農民根本不參加,即使獲得了一些推廣信息,也不能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2.2傳播的內容主觀性強,不能與農民的信息需求相匹配
在鄉村傳播中,主要由政府部門和推廣部門來確定傳播的內容。相關部門進行傳播推廣的時候,缺乏對于農民信息需求的深入調研,推廣的內容與農民的實際需求差距較大,難以滿足農民的真實信息需求,不能達到預期的組織傳播效果。
2.3傳播方式單一,農民參與的積極性較低
在鄉村傳播中,信息傳播方式比較單一,政府在信息傳播中占據主導地位,主要通過一些技術專家、民間組織來推廣涉農信息、傳播農業技術。農民存在被動性參與現象,在鄉村傳播的組織傳播中農民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較低。
3鄉村傳播中信息組織模式構建的影響因素
組織傳播是指組織成員之間或組織與組織之間的信息交流行為[5]。鄉村傳播中的信息組織模式是發揮基層組織在信息傳播中的作用,要想更好地實現鄉村傳播的組織傳播效果,就需要建立鄉村傳播組織的話語體系和特有的符號系統,這些都受到各類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信息總量、鄉村傳播的參與者、應用的傳播媒介、農民的媒介素養等[6]。3.1信息總量在鄉村傳播中,所選擇的信息傳播模式受到信息總量的影響。組織傳播面向的對象范圍不能太廣,組織傳播信息總量需要保持適當性,組織傳播的信息質量要保持穩定性和適量性。如果傳播信息總量超出溝通負荷,則達不到信息傳播的效果,影響組織傳播的效率。3.2鄉村傳播的參與者鄉村傳播涉及的參與者眾多,主要分為外部參與者和內部參與者。外部參與者主要包括政府工作人員、農業技術人員、推廣發展人員等,內部參與者主要包括廣大的農民、農業帶頭人、少量的農村有影響力的意見領袖等,他們對于組織傳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3.3應用的傳播媒介
在新時代,廣大的農村地區的生產變革、農民意識觀念的轉變,都與應用的傳播媒介的發展有著重要的關聯性。對于鄉村傳播中的組織傳播,如果不借助新媒介,將會產生鄉村傳播內容少、媒介接觸形式單一、信息利用效率低等問題。而要加強鄉村傳播中信息組織模式的構建,就需要提高農村傳播媒介的利用效率。
3.4農民的媒介素養
媒介素養,是指公民對媒體進行社會性、批判性的分析、評論并加以使用,以達到社會溝通、實現預期目標的能力[7]。簡單地說,媒介素養指的是受眾獲取信息、使用信息及解讀理解信息的能力。在鄉村傳播中,傳播受眾的整體媒介素養偏低,對鄉村傳播的組織信息資源不能進行有效利用,信息接觸動機比較單一,缺乏與組織傳播的互動性,信息接收存在很強的被動性,缺乏與媒介的互動[8]。
4鄉村傳播中信息組織模式的構建路徑
隨著時代的變遷、農村社會的發展,鄉村傳播中信息組織模式的構建需要與時俱進,建立多種媒介融合的組織傳播模式,建立自組織科學傳播模式,提高組織傳播信息的質量等。
4.1建立多種媒介融合的組織傳播模式
在新時期,農村傳播受眾媒介的接觸規模發生了變化,從高到低依次是手機、電視媒體、網絡、廣播、圖書報刊。傳統媒體,如電視、廣播、書刊報刊,在鄉村傳播中占據重要的主導地位,但其曾強有力的主導地位已經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脅。手機以勢不可當的領先優勢位居第一,而電腦網絡的使用率也以絕對優勢遠遠高于廣播和圖書報刊。網絡和手機等新興媒介已經滲透到了農民的生活中,悄然改變著鄉村原有的媒介生態,成為農村居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在鄉村傳播中,建立多種媒介融合的組織傳播模式,要培育農民的媒介意識,增強農民的自我學習能力,幫助農民學會在手機上或者電腦上收發郵件、獲取信息、分享資源,提高農民的信息辨別能力,從而增強農民對于信息獲取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4.2建立自組織科學傳播模式
在網絡環境下,在鄉村傳播中需要構建多元化的科學傳播主體,鼓勵農村傳播媒介素養較高的人才,通過主體自組織傳播有價值的科學內容,通過點對點的傳播激發更多的主動的傳播受眾,進而形成傳播受眾的學習自組織,具體見圖1。
4.3提高組織傳播信息的質量
在鄉村傳播中,農村傳播受眾需要的是實在的、實惠的、貼近生活的信息,因此,鄉村組織傳播的信息要“接地氣”,能為廣大農民服務。政府及推廣部門等要整合、嚴格篩選與農業、農村、農民有關的信息。了解不同的農村地區傳播受眾內部結構的細分,清楚各個層次對信息的不同需求,再根據需求把整合好的信息進行有效分類,有針對性地滿足不同身份、不同職業、不同文化程度受眾的潛在需求,提高鄉村傳播中組織傳播信息的質量。
5結語
以農民的信息需求為導向,合理地融合新媒介,加強鄉村傳播信息組織模式構建,不斷優化鄉村傳播模式,不斷優化鄉村傳播內容,更好地傳播農業科技信息、市場信息,傳播農村文化記憶,發揮鄉村傳播對于鄉村發展和社會變遷中的作用,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鄭亮,尼羅拜爾•艾爾提,杜昱丹.新疆涉農政策信息鄉村傳播效果研究:一項基于兩個維吾爾族聚居鄉村的調查[J].新疆社會科學(漢文版),2017(1):141-146.
[2]布瑪麗亞木•買買提.鄉村傳播對我國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國家認同感的建構:以新疆南疆地區依克薩克村調研為例[J].當代傳播,2017(6):116-118.
[3]楊洪偉,紀建偉,李曉輝.遼寧省農業信息化服務創新體系及發展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6(2):532-535.
[4]李煥征.新中國的鄉村傳播實踐:基于“十七年”農村題材電影的分析[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96-105.
[5]闞文文.微博在組織傳播中的運用策略、原則與方法[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2(9):153-154.
[6]馮家慶.鄉村傳播的模式新變化[J].新聞研究導刊,2015(14):188-189.
[7]甘璐瑤.公民批判性媒介素養構建:基于西方媒體對華報道傾向性的解讀[J].視聽,2015(8):66-67.
[8]冉華,耿書培.健康信息的特質與組織方式對受眾接受效果的影響研究:以女性宮頸癌預防傳播為例[J].新聞與傳播評論,2018(5):80-92.
作者:尚勇 單位:西安培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