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上銀行金融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999年8月24日,全國技術創新大會對技術創新提出了兩點要求:一是要用新技術改造和提高傳統產業;二是要加快發展有市場前景和需求的高新技術產業。
在科學進步與技術創新中,金融業作為經濟核心部門,其改革和發展一定要從長遠目標考慮,以科技為創新動力,大力開發跨世紀的新型服務品種,走內涵式金融創新發展道路,確保我國金融業在國際大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此環境中,以網絡為依托的網上銀行顯示出強勁生命力。
網上銀行并不是銀行計算機系統終端的簡單延伸,它是現代高科技與傳統金融業的有機結合體。具體來講,網上銀行是借助于因特網技術,提供信息服務和金融交易服務,獲取與金融業務有關的各項網上服務,包括開戶、存款、付款、轉帳、信用卡消費、代收代付、信息查詢、個人理財,甚至借貸業務等全方位銀行服務項目。網上銀行真正實現了以客戶為中心的銀行3A服務(Anytime———任何時間Anywhere———任何地點Anyway———任何方式)。
一、發展網上銀行的背景
1.網上銀行不僅是金融業務創新的需要,而且是以高科技支持金融業發展的必然產物。
銀行業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在實體銀行階段,銀行有經營業務的營業場所和人員,辦理業務是面對面的,業務處理主要以手工為主,兼以部分電子化;在電子銀行階段,經營實體仍然存在,但電子化應用程度大大提高,銀行業務輔以電話銀行、無人自助銀行等形式,自動柜員機、自動存款機、自動發卡機、夜間金庫等電子金融產品的出現,極大地方便了銀行客戶;虛擬銀行階段是銀行發展的較高層次,在這個階段中,銀行經營實體將不復存在,業務交易主要是通過計算機網絡的運行來實現。網上銀行是該階段發展過程中的典型代表。目前我國金融業主要停留在電子銀行的發展過程中,部分商業銀行已經向虛擬銀行方向拓展。傳統商業銀行的競爭在于資金和信貸能力,未來商業銀行的實力則體現在金融創新和投資決策上。
從目前來看,激烈的銀行競爭是金融創新最直接的動因。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九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信托、投資、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的競爭壓力是顯而易見的。到1999年7月底,在華外資銀行已達152家,其先進的經營技術和管理手段是對中資銀行的巨大挑戰。外資銀行對人民幣業務經營僅僅三年,其業務量卻以每年10%的驚人速度遞增。我國加入WTO,外資銀行享受國民待遇,與中國商業銀行處于平等地位、全方位的競爭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但是,在金融創新中,對于網上銀行這一新生事物,國內各商業銀行與外資銀行的差距不大,我國銀行業應該及時把握機遇,未雨綢繆,先行一步。
以高科技支持金融創新,是金融業由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化經營的有效途徑。銀行本身就是知識密集型的產業部門,它的每一步革新都與高科技發展密切相關。目前,我國銀行擁有龐大的、完整的網絡體系,為網上銀行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可能。網上銀行的出現,正是體現了高科技與金融創新的有機融合。從近期國內經濟形勢來看,發展網上銀行對擴大內需、經濟增長,可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從網上銀行本身分析,優勢明顯。
從國際金融環境來看,網上銀行的發展是一種必然趨勢。網上銀行被譽為“金融業的雛鷹”,是具有勃勃生機的“朝陽產業”,其優勢在于:(1)降低銀行經營成本,增加銀行利潤。據國外有關資料表明,通過網上銀行實現一筆交易所需的費用僅為1美分,不足營業網點的1%。與傳統銀行新建網點、增加員工的擴張規模相較,網上銀行除了在開發期間需投入大量資金外,運行過程中成本費用相對很低。安全第一網絡銀行客戶遍及美國50個州,擁有4000余萬客戶,銀行員工卻僅有15人。(2)突破地域與時間的限制。傳統銀行有固定的營業場所,辦理業務必須限制在銀行營業時間內。網上銀行則可以實現365日全天候服務,只要上網條件具備,不論何人何時何地均可以辦理業務,充分體現其方便快捷、不受時地限制的優點。(3)降低銀行客戶成本,并通過網絡傳遞有關經濟金融信息,使網上銀行能贏得更多的客戶。
二、網上銀行的發展現狀
1995年10月,美國三家銀行聯手推出全球第一家網上銀行,即安全第一網絡銀行,由此揭開網上銀行的發展序幕,國際各大商業銀行相繼推出網上銀行。預計在今后三年內,70%的美國銀行和80%的歐洲銀行,將提供網上銀行服務,到2005年,網上銀行交易量將占銀行業務的75%。在國內,我國第一筆網上業務,于1998年3月6日,在中國銀行網上交易成功。作為我國網上銀行發展的先鋒,中國銀行又于1999年6月推出網上銀行服務系列產品,包括“企業在線理財”、“銀證快車”“支付網上行”等產品,為廣大商戶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網上拓展空間。中國建設銀行為此專門成立了網上銀行部,并于1999年6月30日成功開通網上銀行,陸續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投入運行。在建行網上可以進行人民幣外幣的活期定期的查詢、掛失、資金轉帳,信用卡、儲蓄卡的申請、消費,北京網民甚至可以在網上繳納手機費。招商銀行建立的網上銀行由企業銀行、個人銀行、網上證券、網上商城和網上支付五部分組成,結構更趨合理。招商銀行規模小、機構少,現已實現全國聯網,網上銀行已具雛形。中信實業銀行于1999年9月3日與IBM公司軟件部簽約,建立全面電子商務系統,繼而開發網上銀行。國內其他各大銀行均已將此提上議事日程。
目前,我國網上銀行正處于開發的黃金期和應用初期,其市場空間巨大。
三、關于我國金融業發展網上銀行的思考
為更好地發展網上銀行,最大限度地利用網上銀行服務于廣大銀行客戶,應著重考慮以下幾點:
1.開發
積極開展各種調查活動,有助于網上銀行的開發。中國建設銀行于1999年8月對北京地區網上用戶進行調查,62%的被調查者知道網上銀行,96%的愿使用網上銀行。有效的調查可以取得客戶群的第一手資料,使開發工作更具有針對性。
網上銀行是金融創新的產物,其開發不可一哄而上、亂無章法、盲目開發。商業銀行競爭的目標和政策應適當調整,不能把視野局限于國內外同業間傳統業務的競爭,而應更加關注科技發展對商業銀行深層次的、變革性的影響。美國18家銀行共同開發商業銀行新一代應用軟件,給我們的啟發是聯合開發。我國金融業應當在人民銀行的主持和協調下,根據我國知識經濟的發展情況和當前銀行電子化的現狀,對網上銀行應進行聯合開發。中國人民銀行組織11家商業銀行在京聯合開發“金融認證中心”,在西南財大建立模擬銀行實驗室,使聯合開發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網上銀行開發一定要立足于高起點,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同時要與高校、科技產業公司攜手,重點開發網上銀行理財服務、金融顧問、查詢轉帳交易等適合我國當前上網用戶的服務品種,同步開發網上客戶關系管理系統,觀察和分析客戶交易行為,致力于為客戶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服務,使我國金融業在網上銀行發展過程中占領先機。
據北京金卡網絡公司的消息,北京地區8家主要金融機構網絡聯通已于1999年9月實現。11種不同品牌的銀行卡可以跨行取現、消費購物。網絡一體化將推動網上銀行的聯合開發和統一發展。
2.應用
網上銀行的應用從目前科技水平來說,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即信息服務、帳戶查詢、銀行交易和客戶服務。分析招商銀行的網上銀行服務系統,結構較為完整,兼顧了四個方面的應用。其企業銀行主要是對公服務,可以使企業通過因特網隨時了解到財務運作的實時情況,及時調度資金,實現資金利用效益最大化,目前用戶企業已達300多家。個人銀行主要集中在個人理財,提供財務咨詢、自動轉帳、財務分析和自動繳費等業務上。網上證券則是針對股民,使之可以隨時隨地在任何一臺上網電腦上直接進行資金劃轉,進行股票交易操作。網上商城已招納了40余家大型商戶入駐,并進行分類和綜合管理,充分滿足購物者的需要。網上支付則是提供消費結算的輔助系統,為持有招商銀行信用卡“一卡通”的用戶提供網上購物、付費、訂票等業務。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的網上銀行形式各異,但功能基本與此類似。從理論上講,網上銀行可以辦理除存、取現金以外的所有金融產品和服務。
應用與開發要緊密結合,相輔相成。在應用過程中出現的新需求,要及時組織力量開發;開發的成果在應用中予以檢驗,并不斷修正,使之更加完善。同時,要不斷注意國際應用的新動態,借鑒和吸收先進成果,使我國網上銀行發展與國際先進技術同步。
3.安全
網上銀行的推出,同時也將銀行信息幾乎全部暴露在網上。網上銀行面對的有客戶,也有“黑客”。在國外,已有“黑客”通過因特網入侵銀行,竊取巨額資金。美國每年因信息與網絡安全問題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75億美元。在不愿利用網上銀行進行交易的客戶中,50%是考慮安全因素。不論是網上“黑客”還是惡作劇者,不論是竊取資金還是更改資料,對于信譽至上的銀行來講,都是一種極大的風險。所以在網上銀行的開發應用過程中,安全防范均應同步進行,必須提高金融防范意識,把嚴密的技術設計和周全的預控措施融入網上銀行工程,對往來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應作充分性、真實性的鑒別,確保銀行、客戶雙方資金的安全。網上銀行的安全如果得不到保障,其生存和發展將面臨巨大的威脅。安全問題是網上銀行的第一要素。
在網上銀行開發過程中,我國銀行都進行了安全防范方面的工作,發送數據的加密是各行普遍應用的手段。建設銀行運用目前國內最高安全級別的商用操作系統,建立網上動態安全監控系統,對網上銀行系統實行全天侯24小時監控。
4.人才
網上銀行是知識型的新生事物,決定其成敗的基本因素在于高科技專業人才。對于人才開發利用:一要加強現有人才資源的培訓,充分利用各行屬院校培訓基地進行再教育,同時結合網絡技術開展遠程教育,不斷提高員工科學技術水平。二要引進人才,加快科技創新成果的應用,推動網上銀行的建設。三要對人才進行合理分工和安排,最大限度地實現對人才資源的利用。四要利用網絡優勢,建立人才后備庫。
5.相關法律問題
網上銀行可以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發展客戶。在交易過程中,由于網絡本身或者人為因素導致的糾紛是不可避免的,但其認證、仲裁目前尚無明確的法律法規可循。隨著高科技日新月異的變化,制訂電子商務、網上銀行、金融結算電子交易、電子監管、電子合同等相關法律,顯得尤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