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家庭教育投資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樣本描述性分析
本文以經濟理論為基本框架,從家庭教育投資主體出發,探討影響寧夏少數民族地區農戶家庭投資決策的因素,并且試圖驗證家庭教育投資與各因素之間的關系。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對寧夏靈武市農村地區進行抽樣調查,在調查過程中,由于語言、交流方式的不同,為了保證調查情況的真實與完整,我們采取一對一的細致調查,并對在調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斷討論,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調整。我們共發出問卷400份,收回394份,其中,有效問卷387份,有效率為98.2%。
(一)樣本家庭基本情況1.樣本家庭民族分類由于本調查地區處于民族地區,樣本中少數民族比例占到了78%,為301戶;而漢族家庭為22%,為86戶。2.樣本家庭父母的基本特征從表1可以看出父母的年齡多集中在36歲至50歲之間,受教育程度以初中為主;父親的年收入多在1萬到3萬之間,母親的年收入集中在5千元以下及1萬元至3萬元兩個區間。3.家庭子女基本情況樣本家庭中擁有兩個子女的家庭超過總家庭數量的一半,為216戶,占有56%比例;只有一個子女的家庭數為39戶,比例為10%;擁有子女數量為3個、4個和4個以上的家庭數比例分別為18%、3%和13%,可見,樣本地區農戶家庭仍然擁有較多的子女。在這些家庭中,有一個子女正在上學的家庭數為178戶,占總數的46%;有兩個子女正在上學的家庭數為182戶,占總數的47%,由此可見,樣本地區農戶家庭中93%的上學子女家中只有一個或兩個就讀學生;3個子女同時就讀的家庭、4個子女同時就讀的家庭比例分別為6%和1%;超過4個子女一起上學的家庭數為零。
(二)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現狀1.家庭教育投資動機通常來說,能夠引發農戶家庭教育投資動機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經濟的快速增長、為了家庭的榮譽、子女或者家庭自我價值的實現、身份地位的改變以及生活更加穩定等。根據調查數據顯示,農戶在進行家庭教育投資的所有動機中,認為子女上學讀書是為了多學知識,以后可以多賺錢的農戶家庭數量最多,占總數的41%;認為是為了子女以后在城里找一份好工作的農戶家庭數量占30%,位列第二;而認為是因為子女自己愿意上學的農戶家庭數量只占7%,說明農戶家庭教育投資行為并不是主要憑借子女的上學讀書欲望;作為家庭教育投資動機的其他選項:國家政策好、可以免費上學,子女年齡小、不上學沒有事情做和其他的理由的家庭數量所占比例分別為9%、12%和1%。農戶家庭教育投資動機的次序情況如表2所示,265戶被調查家庭進行教育投資的第一動機是:子女多學知識,為了以后可以多賺錢;312戶調查家庭中有145戶家庭的教育投資第二動機則認為子女上學的理由是以后在城里找一份好工作;而農戶家庭因國家政策好,可以免費上學,從而支持子女讀書的投資動機并不顯著。2.家庭教育投資需求農戶的家庭教育投資需求與農村家庭經濟收入以及農村家庭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我們通過農戶認為子女至少受到的教育水平和希望孩子受到的教育水平兩項指標來比較家庭的教育投資需求。統計數據顯示,認為子女至少受到教育水平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和研究生以上的農戶家庭數量分別為3戶、52戶、177戶、146戶和9戶,而期望子女受到的教育程度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和研究生以上的農戶家庭數量分別為5戶、5戶、20戶、162戶和195戶。顯而易見,大部分農戶家庭認為子女至少應該受到高中、大學的教育,并且期望子女能夠受到大學、研究生及以上的教育。3.家庭教育投資負擔我們調查了農戶家庭中目前用于子女教育的費用占家庭總收入的情況。在被調查的農戶家庭中,66%的家庭認為家庭教育投資只占家庭總收入的一小部分;20%的家庭認為家庭教育投資占家庭總收入的一半;13%的家庭認為家庭教育投資占家庭總收入的一大部分;1%的家庭則認為家庭教育投資已經超過了家庭總收入。總體上看,除了個別家庭以外,樣本地區農戶家庭所承受的家庭教育投資壓力不是很大,究其原因則是由于國家與地區的民族扶持政策起到了較好的作用。4.家庭教育投資承受能力在國家與地區的扶持政策下,農戶家庭子女的基礎教育負擔并不顯著,而隨著子女進入大學等高等教育階段,家庭教育投資負擔則將不斷加大。那么,農戶家庭所能承受的子女教育支出占家庭總收入的比例情況怎么樣呢?我們的調查問卷顯示,農戶家庭愿意并且能夠承受的教育投資占家庭總收入的比例分布較為均勻,其中,25%的農戶家庭認為自己能夠承受教育投資占家庭總收入的20%以內,30%的農戶家庭認為自己能夠承受教育投資占家庭總收入的20%~30%,28%的農戶家庭認為自己能夠承受教育投資占家庭總收入的30%~50%,17%的農戶家庭認為自己能夠承受教育投資占家庭總收入的50%~70%,可見,家庭愿意,并且能夠承擔的教育投資支出總體水平較高。由上可知,目前家庭所承擔的教育投資占家庭總收入的比例情況遠遠低于農戶家庭所能承受的教育投資支出,說明樣本地區農戶家庭目前仍具有較高的家庭教育投資期望。5.家庭教育籌資途徑在調查中,幾乎所有的農戶家庭都是憑借家庭收入來支付子女的教育費用,那么當家庭的總收入不足以支付子女的學習費用時,農戶家庭會選擇什么途徑來籌集孩子的學習費用呢?調查數據顯示,77%的家庭會選擇向銀行貸款或者向親戚朋友們借款,1%農戶選擇借高利貸來籌集子女的上學費用,4%的農戶家庭為了籌集子女的上學費用會變賣家里的房子以及土地等資產,而18%的家庭選擇其他途徑來籌集孩子的上學費用。由于選擇向銀行貸款或者向親戚朋友們借款的人數眾多,我們繼續調查了家庭的貸款能力,其中,只有26%的農戶家庭能夠向銀行進行貸款,而74%的農戶家庭并沒有向銀行貸款的能力,那么,就只能向親戚朋友們借款來支付子女的教育費用。在能夠向銀行貸款的家庭中,67%的農戶家庭認為自己能夠向銀行貸到5萬元以內的貸款,19%的農戶家庭認為自己能夠向銀行貸到5萬~10萬元的貸款,13%的農戶家庭認為自己能夠向銀行貸到10萬~50萬元的貸款,僅有1%的農戶家庭能夠向銀行貸款50萬元以上。在依靠其他途徑來籌集孩子上學費用的家庭中,父母表現出了極強的支付意愿,主要的方式是“寧愿自己出去打工,盡量多賺錢,努力承擔子女教育責任”。
二、家庭教育投資模型
本研究從“理性經濟人”的角度假定:家庭做出教育投資決策是為了收益最大化,即在家庭收入一定的情況下,教育投資的多少或與否主要取決于未來對于家庭貢獻的大小。我們將家庭教育投資分為向學校繳納的費用(學費、生活費、住宿費等)和在校外所花費的費用(文具費、課外書、課外輔導費等);假定影響家庭教育投資的因素包括:民族因素、家庭收入、教育成本、父母受教育程度、子女數量、子女性別、子女自身狀況等。
IE指家庭所有教育投資;為家庭收入;LF指家庭的借貸能力,家庭收入越多,借貸能力越強,對于子女教育的投資越多;CE為某年的教育成本,即子女某年的教育成本是一定的,無差別的,教育成本越高,家庭用于子女的教育投資就會相應地減少;N為受教育年限;HP為父母的健康狀況;EF為少數民族家庭,一般認為漢族家庭教育投資高于少數民族家庭的教育投資;EP為父母受教育程度,高學歷的父母由于所接受的教育使其對子女教育的認識程度不同,從而對子女的教育投資成本增加;R代表子女完成教育后對家庭的貢獻率(由子女的數量、性別及未來取得的成就所決定),即R=(1/NC,SC,CC);NC表示家庭子女數量;SC為子女性別;CC為子女在未來所取得的成就;PP為子女對家庭的貢獻中父母所占到的份額,PP由子女的性別及子女的成就決定,即PP=(SC,CC),一般認為,在農村地區女孩達到一定的年齡就會出嫁,而父母會跟隨男孩養老,所以我們認為男孩對家庭的貢獻父母占的份額較大。
三、家庭教育投資影響因素分析
根據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本研究的假設,我們將家庭教育投資作為因變量,將影響家庭教育投資的各因素作為自變量,通過Logistic回歸模型對影響家庭教育因素與教育投資的關系進行分析。由于Logistic回歸模型可以預測觀測量相對于某一事件的發生概率,要求建立的模型必須保證因變量的取值為1或0,即當家庭有投資意愿時用1表示,否則為0。因此本研究選用二項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可見(表3),在各項變量中,只有子女的教育成本與教育投資存在負相關,說明子女的教育成本越高,家長的教育投資就會相應的降低。另外,家庭借貸能力、父親健康狀況、母親受教育程度、子女教育成本、子女學習成績等5個變量在0.1水平值上均呈顯著特征,其他變量未呈顯著特征;從影響家庭教育投資的重要程度看,依次是母親受教育程度、子女學習成績、父親健康狀況、子女教育成本、家庭借貸能力,其中母親受教育程度、子女學習成績、父親健康狀況、子女教育成本4項的Exp(B)值都大于1,說明當這些變量變化時,家庭教育投資發生的幾率就會相應地發生變化。
(一)家庭因素對教育投資的影響從分析結果看,家庭收入、民族因素對家庭教育投資決策的影響很小,這與以往諸多學者認為家庭收入與教育投入呈正相關關系的研究經驗不同。造成此結果可能緣于以下因素。第一,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對于這些地區的投入越來越多,在民族地區,農村家庭的收入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家庭經濟差距也越來越小;第二,本研究所調查的地區靠近黃河岸邊,農業、水利資源、礦產資源極其豐富,地區經濟實力較強。在家庭收入較高的情況下,家庭的借貸能力就成為家庭教育投資決策的一個因素。從表3可以看出,家庭借貸能力與家庭教育投資在0.05水平上存在顯著的差異,說明當一個家庭預測如果在將來為了子女教育能夠承擔借貸壓力時,這個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投資就會相應地增加,即認為在將來子女教育的收益上會很樂觀。
(二)父母因素對教育投資的影響由于在農村地區家庭教育投資的決策者多為父母,因此父母因素對子女的教育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從表3中可以看出父親的健康狀況與家庭教育投資具有明顯的相關性,而母親的健康狀況對教育投資的影響不大。這主要是由于在農村地區,父親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其良好的身體素質可以為家庭帶來較高的家庭收入,即父親的身體越是健康,其對子女的教育投資就會相應地增加;而母親作為家庭收入的替代者,對家庭的貢獻只起到補充作用。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與對子女的教育投資也有明顯的相關性,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對子女接受教育重要性的覺悟就會越高,從而對子女的教育投資就會越大。其中母親的受教育程度對子女的教育投資影響更為明顯,如果母親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她在家中所承擔的角色就會越重要,對家庭教育投資的主動性就越強,對子女的影響就會越大,甚至會超過父親;反之,母親受教育程度越低,對家庭教育投資越不利,也就是說,如果具有高學歷的母親在一個家庭中具有主要的決策地位,就會提高在子女教育上的投資。
(三)子女因素對教育投資的影響目前,在家庭教育投資決策中承擔主要角色的還是子女,因為子女是接受教育的主體。如果子女本身對教育不感興趣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導致厭學、輟學,父母的教育投資就會相應地減少。從表3可以看出,子女的教育成本與父母的教育投資成負相關關系,教育成本過高會增加父母教育投資的壓力,如果家庭不能得到預期的高回報,會使父母減少教育投資,甚至使子女無學可上。子女的性別與教育投資已沒有明顯的相關性,說明在民族地區農村家庭已沒有明顯的教育性別歧視。從以上的分析結果中可以看出,子女的學習成績對家庭教育投資決策的影響最明顯。目前在農村地區,雖然家庭的生活不是特別富裕,但是大多數家庭已基本能夠維持正常的生活需要。如果子女的學習成績較優秀,父母都會不遺余力地為子女的教育進行投資,甚至不惜借貸,這也是子女的學習狀況與家庭教育投資具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的主要原因。
四、結論及建議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寧夏民族地區農村家庭子女教育投資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家庭借貸能力、父母健康狀況、母親的受教育程度、教育成本及子女的學習狀況等,另外,家庭收入、民族及子女的性別等因素與教育投資之間的關系不是非常明顯。但筆者認為,家庭收入會影響家庭的借貸能力,從而影響父母的教育投資決策,因此,家庭收入會間接影響教育投資決策。子女自身學習情況和母親的受教育程度是父母對子女教育投資的最重要因素。子女的學習成績越好,家長就會認為教育投資預期收益會越高,從而會提高子女教育投資的力度;受教育程度高的母親在家庭中的地位越高,在家庭的決策權力就會越大,對子女的教育投資就會產生積極促進作用。根據本文研究結論,筆者建議,1.完善勞動力市場,保障農村勞動力的收益,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仍是國家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2.應該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進一步為農村家庭子女提供必要的教育資源,并提高農村教育資源的質量;3.增加農村婦女受教育程度、提高農村婦女的社會和家庭地位,這對于提高這些地區的教育水平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作者:馬微單位:西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