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其中古詩是最為寶貴的財富,也是優秀的傳統文化。古詩文不僅意境美,也有著豐富的內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努力加強古詩文教學,更好的向學生滲透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更好的感受我國的傳統文化,體會其魅力。本文就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進行介紹與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傳統文化;教育
我國傳統文化中,古詩文是重要的內容。學習古詩文對于學生語文文化素養以及人文精神的培養是極為重要的,能夠讓學生對古詩文的精髓以及魅力深入的體會,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學生學習古詩文能夠體會到當時古人的情感以及心理變化,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更深的認識。要提高學生的古詩文學習水平,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傳統文化的滲透,提高學生的古詩文學習興趣,實現良好的古詩文學習效果。
1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搭建古詩與傳統文化的橋梁
在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需要將學生興趣的提升放在首要位置上。有了興趣,學生才愿意參與到古詩文的學習中,也才能夠在多讀多寫,領會古詩文中的意境,體會其中的美景與內涵。教學中,教師還需要為學生介紹古詩文的出處,營造出當時的氛圍以及情境,使學生的情緒被調動和感染,積極投入到古詩文的學習中。可以播放古詩文的錄音,讓學生感受古詩文的韻律以及節奏美。學習《觀書有感》體會“問渠那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的哲理。學習《清平樂•村居》,感受鄉村的恬靜、自得[1]。通過對古詩文的分析,提高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在古詩文與傳統文化教育之間搭建良好的橋梁,使學生更好的接受傳統文化教育。
2介紹古詩文歷史背景,把握歷史文化進步
古詩文都是以一定歷史條件為背景進行創作的,古詩文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加的理解內容以及內涵,就需要明確古詩文作者以及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使學生對文化創作的背景有深入的認識。在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教學活動不能只局限在教材中,需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補充古詩文的背景以及內容,利用文化創作背景加強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比如在學習《望岳》、《春望》等時,教師就需要向學生介紹杜甫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讓學生了解安史之亂前后,杜甫內心的變化。《望岳》是青年時代杜甫創作的,充滿著激情與浪漫,將自己的朝氣與雄心壯志表達出來。《春望》則是在安史之亂之后創作的,這時社會局勢動蕩,百姓疾苦,詩中表達的是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比李白,讓學生感受到文學創作會受到時代背景的影響。李白身處盛唐時代,作品比較豪放,而杜甫的作品大多出現在安史之亂之后,社會極為動蕩[2],作品中大多憂國憂民。通過這種對比方法能夠讓學生明確歷史背景會影響到古詩文的創作,對傳統文化也有更深的認識。
3創設教學情境,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效果
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教師不能只是簡單地對學生說教,需要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古詩文教學中,走入古人的內心中,對古人的思想情感等更好的體會與感受,實現良好的教育效果。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古詩文創設相對真實的教學情境中,讓學生回歸到古人的生活中,感受古人的情感以及思想,并重新對自己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進行樹立。比如學習《渡荊門送別》時,理解詩意之后,教師還可以通過對李白仗劍出川入手進行分析,對李白背井離鄉為了實現自己理想的難舍之情充分表達出來,讓想一下,如果今后自己一個人離開家鄉到外求學,會是怎樣的情形,學成之后又將怎樣回報家鄉和社會,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其更加熱愛家鄉。
4強化學生主動性,自主學習傳統文化
初中語文教學注重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以及探究精神,在學習中積極合作、自主探究,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初中古詩文教學中加強傳統文化教育,需要將學生的主動性充分發揮出來,讓學生自主學習,強化學習能力。比如學習《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關于中秋節的材料,風俗習慣、飲食特點等。再如學習《過故人莊》中“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時[3],教師可以讓學生尋找關于重陽節的相關素材,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有更好的認識。
5提高教師素養,深入挖掘傳統文化
在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需要加強文化的傳播,教會學生做人。只有教學與育人相結合的教師才能被稱為是真正的好教師。為了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強化自身的修養,注重自身氣質以及人格的提升,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產生影響。古詩文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從古詩文中發現傳統文化的內容,使學生處于文化氛圍中,對傳統文化有更深的體會和認識,讓學生形成好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樹立崇高的理想境界,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身價值。如學習《口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感受口技表演者的技藝,認識到傳統文化的精髓,強化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6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古詩文教學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古詩文中包括很多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將這些優秀的文化融入到古詩文教學中,強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教師需要認識到初中學生的學習以及認知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將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實現學生的穩步發展,也為學生今后的進步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栗冬冬.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研究———以初中古詩教學為例[J].科技風,2016,08:54-55.
[2]樊怡平.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詩文教學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10:16-17.
[3]吳榮永.淺析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詩文教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3,40:88-89.
作者:關永紅 單位:濟南育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