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參與式教學法在大眾文化課程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大眾文化的形態多為時下流行的文學、音樂、電影等,是學生日常非常關注和喜愛的,因此學生有參與的熱情和興趣,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有較多積累,具備開展參與式教學的基礎和優勢。教師可采用學習小組、課堂展示與討論的方式增加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參與度。教師通過點評加深學生對流行文化現象背后的理論知識及社會時代背景的認識,以此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流行文化;小組討論;課堂展示;教師點評
大眾文化是以大眾媒介為手段,按商品規律運作,旨在使普通市民獲得日常感性愉悅的體驗過程,包括通俗詩、通俗報刊、暢銷書、流行音樂、電視劇、電影、廣告等形態。大眾文化課程的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大眾文化的不同形態,包括流行服飾、流行音樂、流行文學等,進一步通過表面形態認識到大眾文化的商業性、娛樂性、流行性等特征,能讓學生理解每一種流行的文化背后深刻的社會和時代的印記,能夠用各種文化學和社會學的理論觀點分析文化現象。在大眾文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合理使用參與式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參與式教學法的運用基礎
參與式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打破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倡導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以學生的主動參與為過程和主要環節,是一種合作、互動式的教學法。參與式教學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受到很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并予以嘗試,但并非所有的課程都適合使用參與式教學法。理論性太強的課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難以調動,自學起來比較困難,這給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帶來了很大困難。大眾文化課在這方面則具有很大的優勢。大眾文化課程本身內容通俗,貼近生活,涉及日常吃穿住行所流行的各種元素,如流行服飾等。青年學生追逐和熱愛的時尚潮流,如流行音樂、電影電視等。這些內容本身就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關注。可以說,學生是帶著較高的熱情來上這門課的。如果發現上課只是教師枯燥的講授,將會對學生的積極性帶來較大的打擊。在流行和時尚方面,學生通過媒體接觸和了解的很多,很有可能比教師積累得更多,了解得更深入。例如,當下大熱的明星、時下流行的發型服飾等,很多學生把課余大量的時間花費在流行時尚上,聊起來也是如數家珍,因此學生有參與課堂教學的能力,愿意將自己喜愛的流行文化與同學分享,無須費力調動就能有較高的參與熱情。因此,出于大眾文化課程本身內容的親近性,參與式教學法的應用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基礎。
二、參與式教學法的具體開展方式
參與式教學模式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分組討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觀察、辯論、小講座、練習、座談、訪談等。在大眾文化課中,教師可以結合不同的課程內容進行教學設計,靈活使用不同的方法。從整個課程的設置上,教師可以先通過劃分學習小組,讓學生在課外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自學課程內容,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習所得進行展示和討論,輔以教師的點評和引導。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點評是點睛之筆,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文化表象提升到理論內涵。
1.課程知識以小組課后學習為主
大眾文化的課程知識內容大多淺顯易懂,是學生課余喜愛的,如各種文化形式及其流行演變,這些學生自學起來沒有太大難度,學生感興趣。部分較難的內容,如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高雅文化的辨析,大眾文化的幾種主要研究范式,這些內容可以側重于教師的講授,或教師在課堂上討論時引導學生思考。
2.課堂以學生展示和討論為主
課程知識在學生課外自學之后,課堂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輪流上臺,將小組對某部分內容的學習成果和理解進行展示,從而帶動全體同學進行相關知識的討論。這一方面是對學生課外學習的督促和檢查,一方面是對學生表達能力的鍛煉。課堂由討論引入做基礎,以免出現討論難以打開的局面。
3.教師點評是關鍵
學生雖然在流行文化現象和事件上的積累會相當豐富,甚至比教師還要在行,但畢竟年輕,對文化的理解還比較淺顯,甚至出現盲目追星等極端行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和點評尤為重要。教師要幫助學生深層次思考這些文化流行背后的社會和時代的印記,透過現象分析其流行的原因。例如,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歐美流行服飾奉行節儉主義,這和當時二戰期間物資缺乏的社會背景密不可分。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會只關注于服飾的樣式,對社會和文化背景不作了解。這方面教師要及時予以引導,啟發學生思考流行背后的原因。
參考文獻:
[1]莫林虎,等.大眾文化新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2]蘇文平.參與式教學法在本科教學中的實踐創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王永強.參與式教學法在文科實務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2008
作者:樊春麗 單位:溫州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