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典英文電影的建構主義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為高校人文素質選修課的“經典英文電影”課堂,所選擇的英文電影應具有豐富的語言材料可供探討和學習,要富含英語國家濃郁的社會歷史文化以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此外,所選擇的英文電影還應具有一定的人文藝術價值可供探討和挖掘,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鑒于此,“經典英文電影”課堂的教學目標至少要達到:①豐富英語語言知識和提高英語交際能力的目標,即學生要掌握電影中的語言亮點,并在實際的語言交際中正確地使用這些語言;②理解電影中涉及的英語國家社會歷史文化知識,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③探討每部電影顯著的藝術特征,以提高學生人文修養。基于建構主義觀下的“經典英文電影”課堂設計原則,要將學生放到整個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首先,課堂要為學生創建豐富而真實的學習交互情境,包含欣賞電影前的情境導入、電影賞析中與電影的交互情境、小組討論中與學生之間的交互情境、成果展示中與學生和老師的交互情境等,學生在各種形式的交互情境中完成新知識的建構。其次,要設計并提出有效問題以供學生討論,提出的問題要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利于學生由淺入深地探究所學知識;然后,通過小組協作的形式,學生通過生生互動與師生互動的方式,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通過協商、討論等形式,建構起新知識;最后,學生再通過小組成果匯報的形式,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自身學習進行評價和反思,進一步歸納和總結所學知識,找出自身的優點和不足,從而完成新知識的構建,并為未來的學習做好準備。
二、《阿甘正傳》的課堂設計
為具體說明如何運用建構主義學習設計六要素進行“經典英文電影”課堂設計,我們選擇以《阿甘正傳》(ForrestGump)為例,探討將“經典英文電影”課作為大學人文素質選修課的具體課堂教學設計。《阿甘正傳》于1994年上映,并在1995年美國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舉贏得11項奧斯卡大獎。《阿甘正傳》所再現的美國社會歷史與文化,以及其豐富的英語語料價值和高度濃縮的有關人生價值的探討,使其成為英文電影經典中的經典。電影《阿甘正傳》課堂教學目標可以為:一是通過聽、說、翻譯、討論和寫作等強化訓練手段,學生學習并掌握電影里的語言精彩片段,并在實際的英語交際中使用這些語言;二是了解電影里涉及的美國歷史文化,提高其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三是探討有關人生的話題,注重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四是學會如何欣賞電影里的各種象征物,提高對電影藝術的鑒賞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人文藝術修養。
(一)創設情境創設情境是整個課堂教學設計的第一步,旨在引起學生對該電影的關注和興趣,了解如何更好地欣賞電影,從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以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后面的課堂交際情境教學中,真正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在賞析《阿甘正傳》之前,教師可以對電影做簡要介紹,或者引入好的影評稍作評論;也可以在課前布置任務,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并以PPT的形式在課堂上介紹《阿甘正傳》的經典性,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以高度的熱情投入該課堂的教學。教師要注意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如介紹該片的男主角湯姆•漢克斯(TomHanks),了解其精湛的演技是成就《阿甘正傳》經典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并進一步討論該電影成功的其他因素。
(二)提出問題提出問題,即教師從學習情境中選擇出與該課堂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去解決;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提出問題,從而為后面的學習起到指導作用[7]。提出的問題是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是學生從已有知識到新知識的紐帶。提出問題是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部分,旨在為課堂小組協作學習做好準備,也有利于引導學生的專注力,并了解電影欣賞階段時的重點。圍繞《阿甘正傳》的課堂教學,其問題的設計和提出可以為:①《阿甘正傳》中有很多經典的語言,哪些觸動了你?為什么?②《阿甘正傳》中涉及到的美國歷史與文化知識有哪些?③電影中有哪些象征物?代表或象征著西方文化怎樣的人生觀或價值觀?
(三)搭建橋梁電影欣賞階段是學生帶著課堂提出的問題,根據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在多媒體的教學環境下賞析《阿甘正傳》電影的階段。在賞析電影的過程中,學生主體搭建起與電影這樣生動形象客體之間的橋梁,在與電影的實時交互中,基于自身已有的知識,吸收新知識并將其內化,從而進一步建構新經驗和新知識。電影播放形式采用全影播放與跳躍式播放兩種。全影播放讓學生完整地欣賞完一部電影,再以跳躍式回放強調學生要建構的知識重點,包括一些哲理性的精彩語言片段和特定的美國歷史與文化。經典語言片段可以在回放的過程中通過聽、說、翻譯等形式,讓學生記住,也可以讓學生來模仿電影臺詞,強化其記憶。電影字幕設置根據學生的水平可以為中英文或全英文,配音一定是原版英文。隨著電影的播放,學生還可以模仿演員的發音、語音、語調,強化其英語口語和聽力,提高語感能力。同時,在《阿甘正傳》的欣賞過程中,學生要根據所提出的問題,有意識地做筆記或理解性地記憶電影中相關的部分,以便在觀影后進行小組討論。《阿甘正傳》電影中的語言亮點,因為是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學生一般通過跟讀、聽、說和翻譯等強化訓練后可以立即記住,如“Lifeislikeaboxofchocolates;youneverknowwhatyou’regoingtoget”(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無法預料你將嘗到什么味道)。電影中所涉及的美國歷史文化,如越南戰爭、民權運動、中美建交、水門事件等,是學生了解英語國家歷史文化的重要渠道,提高其跨文化交際意識的重要形式。由于電影中僅涉及而并未深入下去,學生可以在課后進一步查閱相關資料進行自主學習。因此,電影又是學生建構新知識的紐帶,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提升了自我發展的能力。
(四)小組討論建構主義非常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交流與合作,包括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習環境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從而借助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建構新知識,進而建構更加準確和全面的知識意義[8]。在小組協作討論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與電影的交互、學生的討論、教師的引導,其主體性得以最大發揮,學習興趣和熱情得以充分調動,進而有效地促進學生之間知識、觀點、思想和情感的相互交流和碰撞。同時,學生之間取長補短,進一步完善并深化對主題的意義探究,從而牢牢地建構起新知識,輕松實現從舊知識到新知識的意義建構。小組討論一開始,利用大腦短時記憶的特點,在剛播放完《阿甘正傳》后,首先讓學生回顧電影中的精美語言片段,并通過回放進一步挖掘、探討這些語言背后隱含的人生哲理。如通過學習阿甘的母親對小阿甘講的這段話“IfGodintendedeverybodytobethesame,he’dhavegivenusallbracesonourlegs”(如果上帝意在讓人人彼此一樣,他就會給我們每個人一雙像你這樣的腳撐),讓學生學會“intend”“brace”等詞匯的用法以及整個句子的結構和意義后,再根據阿甘的角色討論它所隱含的美國價值觀中“人人平等”的精神,提高學生對美國社會文化的理解。電影中這樣富有哲理性的語言還有很多,引導學生一一列出,學習討論并強化記憶這些精彩語言。然后,再根據提出的問題將學生分成四到五人一組的學習小組,進行基于不同任務的差異性學習和討論,尤其是對電影中有關美國歷史文化和人生價值觀的討論,從而協同完成對《阿甘正傳》主題的深入學習。每個小組完成相應的討論后,再結合一些問題進行共同討論。比如,全班同學可以共同討論電影中尼克松總統因“水門事件”而突然辭職的歷史,及其暗含的人生或者命運的不確定性。這正如電影中羽毛這一象征物所暗示的人生哲理,也正如阿甘在電影中所體會的一樣:“Idon’tknowifweeachhaveadestinyorifwe’realljustfloatingaroundaccidental-likeonabreeze.ButI,Ithinkmaybeit’sboth”(我不知道我們是否已命中注定如此,還是像風一樣飄浮不定,但我覺得似乎兩者皆有)。通過對這些語言及其暗含的人生哲理的分析,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電影主題的認識,加深對電影藝術的理解,并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人文藝術修養。
(五)成果展示基于小組討論結果的成果展示,其形式可以多樣化,可以讓學生自由地參與討論、評價小組展示的成果,老師給予實時的質疑和引導;也可以讓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等。成果展示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等對話交流的形式,學生從一個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一個積極的知識建構者,學習熱情和興趣得以激發,學習潛能得以發揮。同時,通過掌握電影中的經典語言和用英語進行小組討論,學生的英語水平得以鍛煉和提升,輕松地建構起相應的英語知識,提升英語綜合運用水平。通過小組之間的成果分享和全班同學的討論交流,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阿甘正傳》電影主題的理解,拓展相應的美國歷史文化知識,提高其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水平。對電影暗含的人生哲理的分享,也勢必會引導學生修正或完善自己相應的人生價值觀,進而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有關《阿甘正傳》中涉及的美國社會文化,如討論美國“垮掉一代(BeatGeneration)”的文化時,以珍妮為典型代表,可以從性、、音樂等多角度地描述探討“垮掉一代”的文化特征;討論“There’sonlysomuchfortuneamanreallyneeds,andtherestisjustforshowingoff”(一個人真正需要的財富就那么一點點,其余的只是用來炫耀而已)這段話所隱含的金錢觀時,可以讓學生進行一場辯論,給學生足夠的主動和自由,講出社會上的各種金錢觀,并進一步談出自己的金錢觀,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在成果分享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在課后查閱資料,并選取任何自己喜歡的角度寫一篇《阿甘正傳》的英文影評,交予教師評閱后,選出一些佳作在課堂上展示,從而再一次強化學生對《阿甘正傳》這一經典電影的理解和認識,將課堂上所建構的新知識真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六)評價與反思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生是自身知識意義的建構者,需要在知識建構的過程中了解自身的學習興趣、特點、能力和不足。評價與反思旨在對教學起到“反拔作用”(washback),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對自身學習的正反拔作用,進一步發掘自己,提高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自我發展的能力,從而為進一步獲取新知識、建構新經驗做好準備。針對《阿甘正傳》的評價與反思,首先是在小組范圍內,學生根據自己和同學的發言和展示進行自評和互評,然后是小組之間的組際互評,最后是老師的總結和評價。學生通過以上幾個層次的評價與反思,進一步挖掘自身的學習特點,找出不足之處,從而在以后的學習中有針對性地改進,進而完善自身的學習過程。
三、結語
“經典英文電影”要真正進入大學英語教學課堂,關鍵在于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的有效性。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生要在豐富而真實的情境下,在與客體的相互作用下建構新知識意義,為“經典英文電影”課堂的有效教學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撐;基于建構主義學習設計六大基本要素的課堂設計,為“經典英文電影”課堂的設計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指導性原則。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進行“經典英文電影”課堂的有效教學,要創設好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熱情、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交互對話情境,真正將“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貫穿于整個課堂活動設計和課堂教學過程,確定基于學生已有知識的合理教學目標,統籌安排并組織好課堂各環節的相互關系,處理好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生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互動合作關系,并進行有效地總結、評價與反思。這樣,筆者相信,“經典英文電影”課程將會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出它該有的語用價值、文化價值和人文價值。
作者:任秀鄧軍段慧如單位: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