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女性主義視野中的林風眠仕女畫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林風眠作為“中西融合”這一藝術理想的倡導者、開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不僅是位杰出的藝術教育家,還是現代畫壇的一代宗師。他探索創作的仕女畫成為中國藝術獨特的陰柔之美的形象符號。從女性主義視野探尋林風眠的仕女畫具有獨特的批評價值。其筆下的仕女形象一方面含有普遍男性對女性的窺視欲望和審美需求,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中國女性在長期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男權社會中成為倫理教化工具的悲慘命運。女性在舊社會的壓迫下強烈要求自我人格解放,自我獨立意識在近代覺醒,企圖重新建構男權社會。而這一訴求在林風眠不同時期的仕女畫中也有投射。林風眠開啟了中國畫的新傳統,他的仕女畫被后人稱為“林家樣”?,F當代對林風眠仕女畫的研究大部分是從中西融合的角度賞析其風格特色,也有個別從文化內涵角度分析他筆下的女性形象。本文從女性主義視野重新解讀林風眠的仕女畫,結合文獻資料解讀代表圖像作品,探究其中蘊含的社會意義,以此反觀特定社會時期的女性意識,并賦予林風眠仕女畫以全新的生命力。
一、林風眠與仕女畫
(一)林風眠生平簡述林風眠(1900-1991),廣東省梅縣人。出身石匠世家。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先后在法國、德國研習西畫并參加展覽。1925年回國任北平藝術專門學校校長。1927年出任大學院藝術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1928年籌建國立藝術院(后改名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并任該校校長兼教授。約十年間專心于藝術教育。后于1938年辭職離開,專心探索融合中西的藝術創作??谷諔馉幗Y束后,繼續執教于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但在期間被監禁四年。1977年獲準出國探親,兩年后隱居香港,潛心創作直至去世。
(二)林風眠筆下的仕女畫中國仕女畫至唐中期已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畫科,在歷史發展中成為東方繪畫的特有現象。各個時代的藝術家通過作品中鮮明的女性形象來反映自我的內心世界,表達自己對女性美的渴求,標榜自己的藝術趣味和審美觀點。從現有資料看,林風眠仕女畫主要分為古裝仕女和現裝仕女,其仕女創作摸索了近20年才形成風格,大致分為三階段.(1)初期,即重慶時期(1939-1945):以古裝仕女為主,或撫琴、梳妝、讀書、賞花,頗具東方特色,初露“林風眠格體氣息”,水墨和淡彩是其主要畫法,還沒找到改革的有效手段與途徑。(2)中期,即杭州時期(1945-1951):開始了由水墨主導向色彩主導過渡,但還沒摸索出中國水墨與西方色彩的完美融合方法,畫面缺乏流動性和通透感,此時的“林風眠格體”還不成熟。(3)盛期,即上海時期(1951-1977):創作高峰期,也是“林風眠格體”的形成期,以古裝仕女居多,帶有“落花無言、人淡如菊”的美感,畫面具有寂寞感傷情懷。作品多方紙布陣,在畫面構圖上有三大類,一是斜躺、對角式;二是中間S形;三是如水月觀音盤坐的金字塔大三角形。其仕女畫廣泛吸收了西方古典藝術、印象主義和野獸主義的營養,將西方大師的精髓與中國漢唐藝術及民間美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表現形式多“西方化”,但畫面效果和作品意境又不失東方詩意,筆下的仕女形象更成為中國藝術獨特的陰柔之美的形象符號。
二、女性主義視野中林風眠仕女畫的新解讀
(一)女性視野與女性主義女性與男性在身理和心理上有很大不同,這一特點決定了女性在觀照世界、他人甚至自身的眼光與眾不同。女性視野從自身角度出發,關注女性從男權社會中解放,將自身與男性擺在平等地位,這種基本女性意識的覺醒成為女性主義運動崛起的思想依據。而女性主義是“女性觀察、審視任何實事物的思想、主張,是一種基于反父權政治利益的聯盟,是一種未來人類治理的動議,是一種具有特殊政治目標中女性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的總和”。與女性視野不同的是,女性主義并非單純定位在性別上,提出女性的特殊性,而是在分析女權話語的基礎上,替女性自己做出決定,而不是讓女性繼續匍匐在男權話語之下,從而贏得個體全方位解放。在當代,女性主義藝術批評即站在女性主義的立場和視角探討、分析、認識并重新審視美術作品中與性別有關的問題。這里的批評包含兩個內容:一是純粹的表象藝術批評的意義,即通過對具體藝術作品的分析研究,揭示出其中隱含的性別歧視和女性意識的內容;二是具有社會批評的意義,即通過對藝術作品內容的研究,批判不平等的社會現實。因而,從女性主義視野探尋林風眠筆下的仕女畫,為人們的解讀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二)隱藏的“審美窺欲”創作于50年代的彩墨作品《綠衣女》,人物造型是林風眠仕女畫中典型的蛇曲造型。女性坐在有簾子的窗前,身體向前微傾,頭部向左傾斜面帶微笑,身姿婀娜?!柏S乳肥臀細腰”似乎是所有男性心中的完美女性典范。女性被置于這樣一個封閉的私人空間,背光的效果增強了空間的曖昧氣息。方形構圖使仕女離觀者更近,深“V”型的領口,包裹身體的透明薄紗,再加上仕女臉部的紅暈,既嫻靜羞澀又不失性感。女性在這里成為被窺視的欲望對象,在男性霸權社會里,她們被男性習慣當成一個有欣賞價值的物品,女性不配有話語權。這幅圖流露出畫家對女性的欲望表達,同時也暗示女性群體在封建社會里根本無公平而言,若有反抗只能是徒勞無功,只能默默等待救助。
(三)“倫理教化”的折射在林風眠仕女畫中經常出現描繪細致的花瓶,兩者間的聯系有特別的內涵:一方面,寓意女性與花瓶一樣都是男性賞玩的對象,是欲望的主體,情欲的符號;另一方面,女性常被作為美的化身,理想的女性被要求具備某種特質,以符合男權社會中的倫理道德觀念,以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他筆下的許多女性都是嫻靜端莊的坐姿,這也側面反映了在男權社會中男性心目中的理想婦德形象。封建社會長期以儒家倫理觀念為核心,是男權社會的思想工具,政治上常常借助美術作品宣傳婦德的女性形象,女性不知不覺成為倫理教化的工具。這種男尊女卑的傳統禮教規定深深影響了中國女性自由的解放,長期處于被動的狀態,受男權話語的擺布。因此,女性等待文明社會能賦予她們重生,將她們從封建社會中解放出來。
(四)“女性意識”的覺醒林風眠在杭州時期創作了大量的現裝仕女,充滿濃厚的現代氣息,是他調和中西的又一嘗試。這一歷史階段,社會開始重視女性的平等權利,女性逐漸參與到男人主宰的社會,推進了文明社會的發展,女性獨立自覺的因素便普遍體現在繪畫中。林風眠創作于1945年的一張半身水墨現代仕女畫可見畫家對覺醒女性的關懷。圖中女子將頭發盤起,神采奕奕,頭偏向一側,眼神看著遠方,表情具有傳統的東方神韻。身著開口深V黑衣裳,左手輕放胸前,與古裝仕女的動作有異曲同工之處。畫面色彩沉著、冷靜,襯托出女性的成熟優雅之美。畫中女子雖然衣著性感易引起人的欲望遐想,但她的左手放在胸前有保護自己不受男性任意賞玩的自我意識,想從“欲望對象”中走出來。現裝仕女畫中的很多女性都是頭偏向一方,眼神向前觀望,似乎是對未來社會的一種憧憬,也是自我反思的表現,體現了畫家對女性的關懷。
三、林風眠仕女畫對當代仕女畫創作的啟發
中西融合的“林家樣”為中國藝術家開拓了一種新的視覺境界,為當代仕女畫提供了多維發展空間方式。畫面中包含的審美符號具有特定的歷史時期特征,也為后人了解、研究近代中西文化、中國人民階層生活狀況提供了特別的繪畫形式圖像資料。其中體現的傳統東方神韻和意境也提醒了當代藝術家們應多汲取優秀傳統藝術精華,創造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作品。另一方面,當代女性題材創作必須有更寬的視野和文化自覺,特別是要更多地關注女性本身,多從女性本身角度出發來理解她們,使女性題材藝術創作充滿更多的人文關照。
四、結語
仕女畫題材在林風眠繪畫作品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中西文化和理念的滋養,使林風眠的藝術創作路子更寬,涵義更深,因此在解讀林風眠作品時視野必須更開闊。女性作為男性畫家心中的審美意象,在不同歷史時期確有其特定的社會文化內涵。女性主義視野中的林風眠仕女畫不僅含有中國男權社會里普遍的審美需求,也投射了近代女性解放的身影,其中包含了畫家自己對社會、對女性個體發展的關懷。在女性題材創作中,畫家可把目光投向對女性群體的生存狀態、精神需求等方面上,突顯更多的人文情懷。
作者:劉虹宏 單位: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