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群眾文化需求下民間戲劇題材創新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戲劇走向市場,是必然的趨勢。新時代背景下,群眾文化活動日益豐富,群眾對傳統民間戲劇的文化需求同時也驅動著傳統民間戲劇題材的創新和發展。20世紀80年代初,湛江的民間戲劇市場開始萌芽。經過發展和快速成長階段,20世紀90年代以來,從賣方市場,買方市場,中介市場,演員培訓,演員流通,導演,劇本,舞臺藝術等方面,戲劇市場變得越來越明顯。五大市場的生產要素逐步形成,并已初具規模。在此背景下,本著傳統民間戲劇題材的創新要著力于保護傳承民族民間戲劇,同時也要發展新時代精神的目的。本文提出新時代群眾文化需求驅動下湛江民間戲劇題材創新策略研究。
【關鍵詞】新時代;民間戲?。活}材創新;策略
一、新時代社會背景
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人民的生活節奏加快,外來文化與傳統文化不斷交融碰撞,新鮮事物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傳統民間藝術文化在新時代背景下也需要不斷創新發展。而面臨著西方快餐式文化的影響,當代年輕人可能無法領悟傳統文化作品的思想情感。作為民族文化中較為重要和典型的民間戲劇文化承載著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是民族歷史和生活的文化符號。蘊含傳統文化的氣息。在新時代背景下,傳統民間戲劇題材也要創新和發展,既要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也要結合新時代精神進行題材創新和發展。
二、湛江民間戲劇發展現狀及問題
湛江民間戲曲歷史悠久,經過不斷發展,現主要有民間木偶戲和地方戲曲兩大類。湛江民間木偶戲分為粵西白戲(原稱安鋪白戲,又叫白戲仔)、吳川木偶戲和黎戲。湛江地方戲曲只有雷劇和粵劇。以湛江民間戲劇為例:湛江民間戲劇有300多年的發展歷史。主要歷經“勸說世界歌”,“姑娘歌”,“湛江民間戲”,“大班歌”四個時期,逐漸發展形成了比較成熟,非常有特色的地方戲劇。湛江民間戲劇在雷州半島流傳很廣,在基層活躍的文化生活中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它受到了群眾的歡迎。但是,如今湛江民間戲劇的發展并不樂觀。戲劇表演市場的不公平競爭變得越來越多。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民間戲劇團之間相互壓低演出價格,相互爭搶演出臺期。雷州半島每年約有4萬臺期湛江民間戲劇表演,有近200家劇團或民間戲劇演出公司,這樣算下來每個戲劇團或演出公司平均每年的演出臺期大約為200場。然而,民間戲劇團和戲劇演員之間的合同是以年來算的。通過這種方式,將近一半的時間是戲劇團是沒有演出場次的,這樣檔期較少的民間戲劇團就會面臨較大的生存挑戰,劇團面臨巨大的資金方面的壓力。因此,團隊負責人(當地稱為戲劇班子)就需要盡力尋找演出機會。無視職業道德的民間戲劇班子也屢見不鮮,他們壓低戲劇演出價格并與競爭對手爭搶演出機會,甚至會惡性爭搶別的戲劇班子的戲劇演員。在湛江,民間戲劇并沒有正式的專業培訓機構,大部分戲劇演員都是臨時學習的表演,這造就了湛江民間戲劇的專業人才的缺乏。一些在社會上得到認可的稍有名氣的戲劇演員,基本都被很多戲劇團用高價爭搶,互相抬價,這也就給了這些名氣演員相當大的空間去鉆市場空子,自然地造成了湛江民間戲劇如今不良的市場運作模式。
湛江民間戲劇市場的管理工作有待進步。戲劇表演市場出現的不良市場運作模式,與管理工作的缺失有很大關系。缺失民間戲劇表演市場的科學管理工作:首先,湛江民間戲劇表演市場準入條件過于寬松。其次,民間戲劇管理部門對那些無證的開展戲劇演出的戲劇團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取締不及時,而正是這些無證的戲劇團很大程度上擾亂了民間戲劇市場。最后管理部門也沒有對民間戲劇演員的演出資格進行考試認證等。文化部門放任民間戲劇演出,缺少有效的管理監督辦法。由于現在湛江民間戲劇表演市場的混亂,湛江民間戲劇的藝術水平是在逐年下降的,很多從事湛江民間戲劇表演的年輕人并沒有接受專業的戲劇表演教育,僅僅是在各民間戲劇團跟班學習。他們多數也是邊學邊玩的態度,缺乏扎實的基本功。同時演員表演水平的降低也影響到觀眾的興趣,長久下去,湛江民間戲劇的發展現狀就面臨許多挑戰。在缺乏專業的民間戲劇人才教育培訓的機構和學校的情況下,湛江民間戲劇人才容易出現斷層,雖然在改革開放以來,雷州民間戲劇出現了快速發展的趨勢,民間戲劇產業似乎也產生了各類人才,但是在戲劇劇本的創新創作方面已經出現了諸多問題,青年人才對民間戲劇的劇本創作很少有興趣,而且民間戲劇導演人才也非常的缺失,在民間戲劇的傳承和創新方面鮮有優質的作品出現,這也對民間戲劇表演市場產生了一定影響。在新時代背景下,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也在隨時代不斷變化,湛江民間戲劇題材如何有效地結合傳統經典和新時代精神,也是劇本創作中的一大挑戰。在新時代、新觀眾、新需求的驅動下,結合新時代精神,創新湛江民間戲劇題材是更好實現湛江民間戲劇市場發展的最佳途徑,也是最大難點和問題。
三、民間戲劇題材創新與新時代精神
新時代的精神是指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所總結出來的十二種精神。這十二種精神總結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精神理論:“貫徹落實科學、進取、改革、創新、自強、專一、明德、實干、廉潔、簡約、福利、奉獻,努力實踐科學社會主義基本精神論?!敝赋?,我們必須在理論上緊跟時代,不斷了解法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等方面的創新。歌劇藝術工作者必須看到自己的認知缺陷,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能力,深刻理解和把握藝術發展規律,自覺運用法律的力量推動歌劇藝術的全面發展。我們必須認真總結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經驗,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對待不同類型的戲劇,尊重戲劇本身的規律。根據不同劇種實施不同對策,不同劇情的歷史、現狀和人格特征,不能全面簡化。我們希望從劇情開始,創作具有高度的文學、思想、高超的表演藝術和舞臺完整性,探索傳統文化創意轉型和創新發展的最佳途徑。告誡我們要促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轉型和創新發展,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促進歌劇發展的優惠政策。全國各地的小民歌、戲劇、瀕危戲劇和古代戲劇受到普遍關注。地方政府文化部門和員工保護戲劇的意識大大增強。國家藝術基金、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支援項目等利用國家財政資源和地方政府財政資源為藝術創作和生成提供資金。一群思想深刻,藝術精湛,作品精美的歌劇不斷涌現。戲劇目的建設,團隊建設,理論建設都取得初步成效。戲劇藝術在繼承和創新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正在努力攀登藝術高峰。歌劇藝術與時俱進,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和藝術本身的發展規律。回顧我國成立之初,在黨的“百花齊放,新思路”政策指導下,對傳統戲曲的戲劇改革走上了歌劇現代化的漫長道路。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同時,歌劇藝術應抓住追求歷史的最大機遇,加強戲劇建設、戲劇團隊建設和思想理論建設。將歌劇藝術從改革推向建設的創新之路。謀求民族傳統文化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四、民間戲劇題材創新策略的幾點思考
(一)持續去完善演出市場管理秩序:不斷深入完善劇團市場準入機制,嚴格把控劇團考核指標,并以劇團辦證作為前置條件,提高劇團素質,使市場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制定合理的規章管理制度,并建立持續性的巡查制度,做到“發現問題,立馬解決”,使湛江民間戲劇演出市場愈加規范化;堅決打擊無證照演出等違規經營行為,維護良好市場經營秩序。只有通過構建正當競爭市場、完善市場管理機制,才能使得湛江民間戲劇有更加美好發展前景。
(二)推進改革的步伐:改革是湛江民間戲劇發展的必然過程;作為一類劇種,湛江民間戲劇不應僅僅限制在本語種、本區域的觀眾,應適當的考慮跨區域、跨語種觀眾的欣賞度和接受度,這也恰恰是劇種的魅力之處;湛江民間戲劇要更好的體現這種魅力,就必須大力進行改革創新,無論是音樂設計、唱腔創新、語言臺詞、燈光舞美或者劇目內容等,都要進行較大程度的創新;只有這樣,湛江民間戲劇才能走出湛江,走向更廣闊的舞臺,從而實現觀眾、藝術雙贏的局面
(三)加強湛江民間戲劇人才的培養:為了更好地發展湛江民間戲劇,首先要有民間戲劇的完善人才培養機制。人才培養的方式包括具體的政府和社會兩方面。政府應該充分利用湛江民間戲劇傳承基地,安排一定數額的資金,委托文化部門組織民間專業戲劇團體的演員,并分批開展一些免費的短期班級或培訓練。社會方面由社會力量資助或由各種民間專業戲劇團體的所有者贊助。文化部門則可以定期組織湛江民間戲劇文藝骨干為各類表演者進行商務培訓。只有不斷加強湛江民間戲劇人才的培養,才能為湛江民間戲劇的發展不斷積累人才。
(四)必須積極尋求政府的關注和支持:作為一種地方的藝術文化,湛江民間戲劇的發展和繁榮取決于政府的關注和支持。政府部門必須積極管理并有效幫助職能部門解決管理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湛江民間戲劇保護工作基金列入各級政府預算,確保湛江民間戲劇有計劃地開展各種繼承和保護工作,確保湛江民間戲劇健康有序發展。
(五)明確政府的主導職能:各級政府部門和職能部門要在保護和傳承民間戲劇文化方面發揮主導作用。政府應組織更多關于民族民間戲劇藝術保護的學術交流研討會,組織出版該領域的書籍,采取更多的國際合作路線,建立文化保護區。支持戲劇發展和創新發展。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創新民間戲劇的主題弘揚了新時代的精神。
(六)鼓勵群眾積極參與:湛江民間戲劇的繼承與創新發展,需要各級政府的科學有效的管理領導,也需要人民群眾的廣發積極參與。更需要在“文化發展,文化繁榮”的大背景下,國家大力的支持,和人民群眾的支持。
五、結語
一個民族的民族民間戲劇必須以歷史為基礎。但是,也有必須將民族本身與當前的時代精神相結合,并以其本質來保持其長久的生命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把握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精神的關系,并在傳統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修改和完善。這樣整個民族民間戲劇將會在一個更加健康完善的環境中發展傳承,煥發我們民族精神的強大生命力。
參考文獻:
[1]羅松.戲劇界代表、委員為新時代戲劇事業發展建言獻策[J].中國戲劇,2018(3).
[2]廖秀芬.新時代的戲劇創作如何從傳統戲曲中汲取營養[J].四川戲劇,2016(10):60-62.
[3]邵鋒.戲劇風景這邊獨好——湛江民間戲劇市場調查報告[J].廣東藝術,2001(1):15-17.
[4]劉士德.新時代戲劇表演發展的理論及其意義分析[J].北方音樂,2017,37(11):256-256.
[5]郭曉,曹寧,巴圖.地方戲曲教育,如何繼往開來?--對戲曲事業進入新時代的觀察與思考[J].藝術教育,2018(5).
作者:杜春國 單位:廣東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