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主義的生態文明建設道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生態文明要求人們能夠自覺的保護自然環境,在對自然進行索取的同時也要能夠更有效的控制,使得人與自然能夠相互促進,相互依存、和諧共處,當然,在人和自然和諧共處的同時離不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可以這樣說,生態文明是對人類不斷發展的現代化進行的深刻的思考而得到的一個進步的并且對人類未來文明形態,文明理念,道路的方向。
加強對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研究,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梳理,進一步總結和反思我們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實現生態文明的途徑做出不斷的努力。
第一,不斷提高和加強人們的生態文明意識。當代有很多人的觀念認為,在對待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仍然把自然作為是被認識的、是被改造的、被征服的,以人類的利益為中心,這種在傳統工業文明時代對待人與自然的觀念仍然存在而且是極其強烈的。這反映在實踐中就是重視經濟輕、視環境、重視速度輕視效益、重視局部輕視整體、重視當前輕視長遠。常常不惜犧牲生態自然環境去不斷追求快速增長的經濟,這樣的方式導致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急劇緊張。
生態文明的實現必須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要改變在傳統工業文明時代的觀念,樹立人和自然平等的生態意識。只有這樣的生態文明意識,才是社會生活和生產活動對生態提出的要求。因此,我們應該不斷加大宣傳教育的力度,提高人們的生態意識,并且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
我們在人們交往、社會生產和生活中需要把可持續發展觀念貫穿其中。引導人們在實現自身需要的同時又不破壞生態自然,不是對于滿足的簡單需要而是生活品質,在人類個體生產、生活中要認識到個體是生活在群體之中,不能損害群體的生存環境和其他物種的生存。在消費方面,應該對適度消費、公平消費,反對奢侈消費、過度消費,不斷為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打好基礎。
第二,不斷對制度進行完善,構建生態文明建設保障機制。制度是生態環境的保障。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制度的完善能夠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好的規范作用。
第三,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戰略部署和不斷強化措施。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任務,這點就要求我們必須強化措施,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在節能、節水、節源和土地消耗中要提高利用率和節約管理。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對于沙漠化、水土流失的治理方面要做到綜合處理。對于減災防災系統的建設和氣象、地震災害預防能力要提高。要積極的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使之能夠更好的處理因環境問題而導致的損害人類健康和發展。
第四,生態文明建設的法制化。對污染者應該采取一些法律措施,嚴格追究法律責任。環境民事責任制度和環境破壞賠償制度的完善,是對公民合法的環境權益的保護,也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途徑。所以,應該建立環境責任追究制度,對污染環境和破壞環境的人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為此,我們也應該學習發達國家經驗,加大對污染企業的行政處罰、行政強制、民事賠償和刑事處罰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決、公益訴訟等環境損害救濟途徑,切實落實企業環境責任。生態文明建設道路的實現與我國社會主義道路的是宗旨是相同的,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前提。
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說,實現生態文明實質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生態觀的繼承與發展,它為生態文明的實現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礎。當前,我們中國共產黨提出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新的政治理念,都是對此的繼承和發展。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各種優秀文化思想的融合,我們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全世界可持續發展的新潮流,人的全面發展和人類社會的和諧一定能夠實現。對此,中國責無旁貸。
作者:王煉煉 單位:大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