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文學的藝術審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審美動機的游戲化
不僅如此,網絡文學中還出現大量的玄幻網絡文學作品,它們在網絡文學中獨辟蹊徑,并迅速風行全國,占據網絡小說的主流地位。較有影響力的有:蕭鼎的《誅仙》、紅袖添香的《狼群》、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極品公子的《烽火戲諸侯》以及忘語的《凡人修仙傳》等。“玄幻小說”最早的定義出現在1988年香港出版的由玄幻小說先驅作家黃易著作的《月魔》中,出版商人趙善琦在作品的序言中說:“一個集玄學、科學和文學于一身的嶄新品種宣告產生了,這個小說品種我們稱之為‘玄幻’小說。”[1]其中的“玄學”“、科學”和“文學”三者的雜糅不乏作者缺乏現實基礎的自在想象。主人公包括巫師、精怪、仙魔等具有超自然能力的人物。“玄幻小說”的審美受體多為年輕人,他們思想活躍,對未來充滿無限遐想,但卻面對較大的生活壓力,過著單調機械的生活,玄幻小說中奇幻詭譎的超現實世界正為他們提供了發泄的途徑。與玄幻小說同時出現的是相關聯的網絡游戲的走紅。讀者在閱讀時難免會由于對小說的喜愛而進入網絡游戲世界,或者因為癡迷于網絡游戲進而閱讀相關作品。這種閱讀本身就是游戲化的。其次,網絡文學中有大量多結局式文學作品。由于網絡的包容性和隨意性,很多作家寫作時往往采用互動的方式與讀者溝通,為迎合不同讀者群體需要,滿足不同審美受體的口味,就會出現多結局式的作品。如一度走紅的網絡小說《宮》就有三個不同的結局。還有多結局小說《莉姐》,作者在微博中表明自己寫的每部小說都有兩個結局,因為“不想得罪親愛的讀者”,這樣的寫作方式改變了文學寫作一貫具有的“嚴肅”特性,讀者成為可以影響寫作的重要因素。結局不再是具有各種深刻內涵或者美學意蘊的表現,而是成為大眾審美傾向的表達。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不是以嚴峻古板的態度對待網絡作品的寫作,他們用游戲的心態游戲文字,用游戲的立場閱讀作品,亦用游戲的態度進行審美。其實,這都源自于其審美動機的游戲化。
2審美標準的大眾化
自書面文學誕生之初,由于受到普通大眾受教育程度的局限,文學成為社會上層人士的專屬物,這一階層既是文學的受眾,也是文學的創作主體。流傳至今的古典文學作品多是當時文人所作,而文人又是中國傳統精英階層中核心價值取向的傳承者,其作品體現了精英世界的審美觀和價值觀,所適用的審美標準自然首先符合精英階層的觀點。總體來看,傳統文學形態的審美受體和主體很難擺脫其精英化趨向,這種精英化的審美代替了社會大眾多樣性的審美需求,雖然很大程度上保持了文學的純潔性和進步性,但卻制約了文學的豐富性,它用精英群體的審美標準代替了全體受眾的審美需要,用精英群體的生活經驗和情感經歷取代萬千大眾豐富多彩的生命體驗,這不能不說是文學審美上的缺憾。而網絡文學則很大程度改變了這種審美標準的排他性,從而拓寬了審美空間,將更多的大眾化審美觀點帶入文學領域。網絡是公共平臺,為大眾提供了一個自由話語空間,更多的人積極利用表達權。因此,文學的創作主體開始突破過去的局限,更加深入民間,他們來自社會各階層,代表自己所在階層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他們也并不承擔精英階層引導核心價值觀的責任,大眾化的自由氣息漫溢于網絡文壇。網絡文學的大眾化審美標準,主要體現在主題和語言上。首先,在主題上,網絡文學多是反映普通大眾平常的生活狀態和情感走勢,折射出當代社會的深層底蘊。它的主題內容可以沒有恢宏的氣度,可以沒有引領時代風氣的光彩,甚至可以描繪粗俗鄙陋的陰暗生活,也可以是目眩神迷的醉生夢死,只要擁有審美受體的認可,這些主題都可以持續存在。在很多文學網站上,將網絡文學劃分為都市、歷史、懸疑、青春、言情等諸多類型,幾乎所有的審美受體都可在當中找出符合自己審美標準的作品。比如,網絡寧財神在他的《龍門鏢局》中大膽犀利地揭示當代人頹靡的愛情觀,言辭激烈,這種血淋淋的揭露雖與精英文化相悖,但仍為大眾認可,受眾群體可謂廣泛,直至被搬上熒屏。在網絡文學作品中,不乏幻想,較多神怪,但其中不難找出反映現實社會的影子。葛紅兵《感傷的藍調》中主人公怪婆是可以自由飛翔的女巫,卻偏愛北京的豆汁。《西游日記》中描繪玄奘生活的寺院竟同現實人間一樣做起了生意:“每個入院者收其家里上萬學費,然后打一鎮靜感化針收藥費一千,用一次神圣康復椅收電費兩千,學院年收入數百億,輕松進入世界五百強。住持上了福布斯排行榜,笑得合不攏嘴。”廟里的住持和人間市民擁有共同的生活理想,一樣渴望金錢。這一段描寫顛覆了讀者對傳統寺院的印象,不禁讓人聯想到當代社會醫院、學校高額收費的亂象,以及金錢至上的社會普遍觀點。其次,在文學語言上,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它們具有一個相同特點就是吸收了大眾化的網絡流行語。這些網絡流行語沒有固定的構詞方式,完全是隨興而為,約定俗成。它們包括數字、字母、符號、文字等多種因素,不為主流文學使用,卻在網絡上被廣泛接受。如“^_^”表示微笑;“幸福ing”表示當時正在幸福的狀態之中;“886”表示拜拜啦、“果醬”表示過獎、“喜大普奔”是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這四個成語的縮略用法。
3審美形式的多元化
美國哲學家馬爾庫塞將審美形式定義為:“和諧、節奏、對比、諸性質的總體,它使得作品成為一個自足的整體,具有自身的結構和風格。”肯定了審美形式之于藝術品的關鍵性。傳統文學作品單純以文字符號為審美表現形式,最多加上少量圖片,但網絡文學作品中則吸收了大量符號、動態的多媒體、數字化的超文本等多元化的表現形式。例如,號稱中國第一部多媒體小說的《哈哈,大學》,這本由在校大學生李臻創作的小說超越了純文本的表現形式,加入了FLASH動畫、背景音樂、視頻短劇,以及電腦游戲等多元化的表現方式,給讀者大量有形的視覺沖擊,用煥然一新的方法方式表現趣味無窮的大學。還有《火星之戀》敘述故事的過程中加入了部分影像資料和火星圖片,以及具有夢幻色彩的音樂,讓讀者在感受愛情故事的同時,直觀地感受故事發生的奇幻北京,從而改變了過去閱讀中僅靠再現性想象進行感知的接受系統。多元化的審美形式是網絡小說對文學的一大貢獻。它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以運用動態、靜態、色彩等多種形式進行審美,進一步拓展了審美空間。總之,不論是審美動機的游戲化,還是審美標準的大眾化,抑或是審美形式的多元化,都使網絡文學成為當今最活躍的文學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為網絡文學贏得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但這些特點也會令網絡文學容易失去理性的約束而走上歧途。
作者:姜楠 單位:銅陵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