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景區公示語翻譯文化差異的目的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從學術發展和創新的角度來說,這方面的研究無論是在深度上還是在廣度上都有待于進一步的開拓和深入。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應進一步加強景區公示語翻譯的基本理論研究。雖然近幾年逐漸有學者開始從語言學、符號學、心理學等角度對景區公示語翻譯展開討論,但是大多數文章往往都是從旅游資料的文體特征入手,討論也多限于翻譯理論和翻譯方法,從整體上看,具有開拓創新意識、有深度的力作不多,不少文章停留在司空見慣的例證上,交叉重復較多。其次,應進一步加大統一術語的步伐。術語是以明確定義的科學概念為基礎的,它是描述和傳播科學概念、定義和規律的基本要素,也是促進學科建設的有力工具。景區公示語譯文術語不統一不利于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和翻譯學科的構建。第三,盡管越來越多的業界學者認同功能目的論對旅游景區公示語翻譯的指導意義,但如何將該理論真正應用到旅游翻譯的實踐似乎還缺乏完整系統的調查和研究。此外,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多見于學術論文或一些翻譯書籍的某一章節,但專門針對旅游翻譯進行系統而全面研究的專著仍不多見。
二、文化差異問題導致的景區公示語翻譯障礙
第一類是由文化空缺、文化沖突和文化缺省引發的詞匯層面上的空缺沖突現象而帶來的翻譯障礙。不同的地理環境、歷史演變、宗教信仰、價值觀念和社會習俗等等使得兩種語言的詞匯多以文化負載詞的形式顯現出來非對應、非重合等現象。此外,漢語中的某些詞匯即便能在英語中找到指稱意義相同的詞,但其聯想意義或隱含意義也不同。第二類是由語篇層面上的行文和修辭的差異引起的翻譯障礙。不同的文化心理、思維方式和審美觀念反映在語言中,形成了漢英民族在謀篇布局、修辭方法等行文習慣上的差異。漢民族主張天人合一,喜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書畫、建筑、詩歌等文藝作品講究意合,注重神似,風格趨向簡雋空靈,反映在語言上體現為漢語行文辭藻華麗,情感橫溢,聲律對仗,音韻和美。此外,受中庸哲學思想的影響,從美學角度講,漢族觀念中特別強調平衡美,頻繁地使用對仗、成語等修辭格,尤其在旅游資料介紹中大量使用四字句。然而,西方哲學強調的是分析型的抽象理性思維,反映在語言上體現出英語重邏輯、重形和、重寫實的特點,其句式結構嚴整,思維縝密,用詞強調簡潔自然,描述突出直觀可感。
三、目的論與景區公示語翻譯的文化差異問題處理
目的論注重的不是譯文與原文的對等或者趨于完美,而是強調在分析原文的基礎上,以譯文預期功能為目的,選擇最佳的處理方法從文本類型和功能方面來講,旅游資料屬于信息文本、表情文本和祈使文本的綜合體,同時具備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景區公示語的翻譯,目的就是要向國際游客介紹景點,傳遞信息,讓他們讀懂、看懂,并且喜聞樂見,從而順利地傳播和弘揚中國文化。景區公示語翻譯中文化差異問題的處理應該遵循如下原則:以傳播弘揚中國文化為己任,以國際游客為導向,在處理文化差異問題時應以中國文化為取向,以譯文為重點,盡量保留中國文化特色,既要忠實于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讓國際游客容易讀懂、理解并接受。
四、結語
旅游景區作為一種極其寶貴的無形資產,反映了一個國家和城市特有的景觀和風貌,是旅游者選擇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依據。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要注重景區公示語的翻譯,將宣傳觸角延伸到這種最直接的媒介上,積極進行不同文化間的傳播。在目的論的指導下,本著以中國文化為取向的翻譯原則,譯者可以采用一系列方法和策略增加譯文的可讀性和可接受性,在傳播中國文化的同時,使外國讀者和游客得到身心的愉悅和美的享受。(本文來自于《職業教育研究》雜志。《職業教育研究》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鄭維單位:浙江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