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西方價值觀文化差異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中西方文化差異對休閑運動的影響
(一)中國傳統文化對休閑價值觀及活動的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屬于大陸文化,其發展的沃土是持久的農耕經濟。在農業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占據主導地位,勞動人民與土地密切相關。因此,人們在文化上更重視本民族的文化傳承,有著較強的安土重遷思想,追求穩定,排斥冒險,較為保守內斂。從儒家追求的修身養性、克己復禮、實現內心寧靜,到道家強調“無為而治”、用“坐忘”和“心齋”等方法尋求絕對的自由,再到佛教超脫世俗、追求“無我”和“空”的境界,都強調一種心態的平和、內在的修養和精神的寧靜。由于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的休閑觀推崇體靜心閑,認為休閑是在怡情養性中兼求養生。“從靜中觀物動,向閑處看人忙,才得超塵脫俗的趣味;遇忙處會偷閑,處鬧中能取靜,便是安身立命的工。”從洪應明的《菜根譚》中不難看出休閑對于中國人個體生命的意義。只有當人們內心趨于寧靜,對世間萬物的感知能力才會愈發細膩、敏銳,從而在與自然相互交融的過程中達到內心清明澄澈,實現精神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和諧統一,達到休閑的目的。中國的傳統休閑運動以靜態為主,體現出一種靜態美和柔和美,側重于康體和養生,追求個人的一種自在清凈,如太極拳、八段錦、琴棋書畫、花鳥蟲魚等持中守恒、含蓄內斂的休閑運動。
(二)西方文化對休閑價值觀及運動的影響
西方文化主要屬于海洋文化,其發展的背景是發達的海洋貿易。海洋的廣袤無垠和流動變幻使人們大氣、開放、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又因為海洋無法由私人占有,使人們有較大的自由度,較少形成保守思想和狹隘觀念。海洋的艱險環境又培養出人們機智強悍的品質和熱情勇敢的冒險精神。因此,西方人崇尚力量的品格和自由的天性,具有強烈的個體和開創意識。無論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還是工業革命后英國在世界范圍內拓展殖民地,以及頗具移民文化的美國,都體現出一種對外征服和探索的傾向。在這種文化的影響下,西方人倡導“生命在于運動”,在健體的過程中愉悅身心,同時注重個體自身需求和完整性,認為休閑是人的本性需要,人們能在其中實現并完善自我。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所說的“游嬉使緊張的身心得到弛懈之感”,就是強調休閑活動對于個人機體恢復和身心發展的重大意義。受此價值觀的影響,西方的傳統休閑運動以動態為主,趨于激烈與競爭。人們在舒緩筋骨的同時,注重張揚個性,尋求感官刺激,偏好集體和團隊活動。因此,除了摔跤、拳擊、攀巖之外,籃球、橄欖球和足球也都為人們所喜愛。
(三)中西方文化差異背景下的休閑運動項目差異
當代中國人的休閑運動注重調適心靈,強調內在性而非對抗性。2004年零點指標數據網對北京、上海、廣州、太原、成都、長沙6個城市居民作了調查,報告顯示參與人數最多的休閑運動項目是散步(占62.4%),其次為騎自行車和羽毛球。同2001年相比,乒乓球、游泳、羽毛球的參與人數激增2倍以上。這些運動都沒有肢體的沖撞和對抗性,更多的是心理素質的展現。在西方國家,以美國為例,在參與休閑運動最多的30-40歲的人群中,僅在運動量方面是同齡中國人的10倍,而在運動類型上更喜歡攀巖、劃水等戶外項目,如登山、滑翔、潛水等極限運動已經成為了上層人士的象征。
二、中西方文化差異對休閑價值觀及運動影響的意義
目前,我國的休閑運動大部分還處于起步階段,從認識中西方文化差異性著眼,審視其不同的休閑價值觀,分析其對休閑運動偏好及選擇的影響,有利于我國開發培育對路的休閑運動,策劃出更具針對性的營銷策略,發展我國的休閑運動市場,繁榮休閑經濟。政府和休閑運動行業要針對中西方參與者不同的價值取向和運動偏好,在保證整體供給的前提下,著力開發出具有中國特色、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滿足我國主體人群需要的休閑運動類型,不能對國外休閑運動模式生搬硬套。應制定切實的經營方式及策略,促進休閑運動市場的發展。在休閑運動營銷推廣時,不能忽略目標市場的文化差異性。當這種文化差異對當前休閑運動的營銷產生阻礙時,要利用強有力的營銷手段(如網絡營銷、電視營銷等),使之向目標市場所需的方向進行轉化,從而達到促進全民理性地進行休閑運動的目的,幫助人們培育正確的休閑價值觀及運動意識,提高公眾的健康狀況和文化修養。
作者:胡馳單位:東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