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南方文學文化學透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美國南方文化是美國文化中最獨特、影響最大的一支,南方文化精神賴以生存的南方神話和南方文學以及南方文學所建立的南方傳奇幾百年來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形成了南方文化的區域特點。評述南方神話和南方文學各自的發展進程和相互影響關系,從文化學角度透視南方神話和南方文學相互影響關系及意義。
關鍵詞:南方文化;南方神話;南方文學
美國南方包括美國東南部的各州以及沿墨西哥灣的南方各州,是美國最大、最具特色的區域。這里的人民說著極重的南方口音,遵循著南方固有的道德傳統和生活方式,創造了他們復雜多樣、個性鮮明的文化,不管是民間音樂,還是主流文學,都以其驚人的速度發展,其成就遠遠超出美國的其他地區,甚至走出國門,在世界文化藝術之林中贏得相當的地位。
南方文化的建立與發展主要圍繞在它的兩大表現形式上——南方神話與南方文學,這兩種文化現象相互依撐又相互對立,幾百年來糾纏不斷。它們彼此之間的發展關系所帶來的影響早已超越各自本身的影響,他們獨特的“共存”方式也引起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本文擬從
文化學角度透視南方神話和南方文學相互影響關系及意義。
一、神話:從種植園神話到南方六大神話
文化民族理論曾經提到一個民族的耕作方式可以影響一個民族文化的特性,南方文化的產生或多或少地受到南方的種植園體系的影響。在17世紀初期,與北方惡劣的氣候和自然環境相比,南部地區普遍被人們看成“世俗伊甸園”,南方優越的自然條件使殖民者們沒有花費多少力氣就得到了天堂。優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南方的種植園產業,使歐洲移植過來的貴族傳統在南方部分地區得以存活。更重要的是,在工業社會形成的前夜,人們認為“農業可以保持美德,而工業則只能帶來腐敗”,這種優越的自然饋贈使把以農業為主的生存模式被當作理想成為可能,而這樣的社會理想和種植園產業的成功構織了1860年以前南方種植園神話,也造就了南方文化的獨特性。
然而,種植園產業賴以生存的方式是蓄奴制,浪漫悠閑的貴族生活傳統是必須由寄生的方式才得以維持的。蓄奴制的罪惡引起了南北戰爭的爆發,也給戰爭中的失利方——原本驕傲自信的南方人一記致命的打擊——罪惡感、失敗、貧窮成了南方道德意識中的陰影。內戰的失敗導致的相對落后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使南方人逃避現實的心態以及種植園神話的浪漫主義傾向得到戲劇性發展。人們無法忘卻過去的好時光,在緬懷過去中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漸漸萌芽并迅速發展起來——這就是著名的“南方神話”。
南方神話脫胎于原先的種植園神話,是美國南方人對他們所生長的社會理想的再創,也是美化舊南方生活方式和社會體制的一種手段。南方神話代代相傳,而在他們的回憶和想象中,南方生活越趨完美而令人留戀,不管它們是否符合實際情況,南方的六大神話因南方人的解釋而日趨完善,其重要性大大超出南方現實,甚至有不少南方人認為神話中的南方才是真正的南方。
神話之一就是南方的騎士傳統。早期的南方人堅持認為他們的祖先不是清教徒而是從英國來的騎士并以此自欺欺人,而后來的暴發戶則努力按自己的形象重新編造這個夢幻。南方人用這種神話樹立了他們的自豪感。
神話之二就是重農思想。正如前人所提“農業可以保持美德,而工業則只能帶來腐敗”,
南方擁有的廣袤的農田和宜人的氣候最適合農業的發展,因此“務農光榮”的思想深入人心。
神話之三是種植園主是南方的貴族階層。種植園貴族階層承繼了優良的血統,接受過優良的教育,具有無比的優越性,因此是奴隸們的主人和救世主。
神話之四是神圣的事業。神圣的事業指的是南北戰爭。他們認為南北內戰是為保衛黑人而戰,為保衛自己的獨立而戰。然而,戰爭失敗了,給驕傲的南方人心中留下了永遠的傷痛。
神話之五就是白人至高無上。這個神話始來已久,但在南北戰爭后變得尤為重要。當南方白人再無法從經濟上控制黑人,他們就一直生活在白人至上的夢幻里,他們宣稱白人比黑人更聰明、更有道德感。
神話之六是南方淑女。她們是純潔、優雅、神圣的,是道德圣壇的標志,是南方文化最好最精美的典范。
這六點是南方神話中的精華,它們并非都是事實,但作為一個群體,它們也代表了南方人的人生態度。事實上,南方神話在研究南方社會、歷史和文化上極有價值。它們反映了南方社會中的一些深刻矛盾和根本問題,以及南方人性格中的基本特征。它們表現了南方人的強烈愿望和感情,這些愿望和感情正是南方的現實和歷史環境,是南方同北方、同世界其它地區以及同它自己的矛盾和沖突的產物和根源。
二、傳奇:由文學支撐起的文化傳統
盧睿蓉:南方文學的文化學透視美國內戰后,南方一直經歷著漫長的艱難的社會變遷,逐漸向美國主流社會靠攏,南方固有的道德準則、社會理想已隨著社會的變遷發生了不可逆轉的改變。然而,南方神話雖然虛空,卻仍然是南方文化心態的代表。這一點,應歸功于以福克納為首的南方作家群所創造的南方文學傳奇。在這個文學傳奇中,南方的文化傳統得以代代相傳。
美國南方擁有300多年深厚的文學傳統,南方地域的擴大和經濟的迅速發展為南方文學的發展提供了溫床。最初的南方文學以小城鎮、鄉村作為其故事背景的,以軼聞趣事的方式為讀者展示了一幅幅南方生活的風俗畫面,是南方“田園生活”的歌德派作品。南北戰爭后,南方文化出現了兩個截然不同的聲音:一是對舊南方奴隸制的譴責,一是對舊體制的歌功頌德。南方文學也同樣呈現出兩種不同的趨向:罪惡感、挫敗感、經濟落后、道德淪喪成了南方生活中的陰影,而對過去的懷念、對新南方的憧憬、對南方這塊土地的眷戀使南方知識分子總處在愛與恨、回憶與夢想、驕傲和恐懼、執著與懷疑的沖擊中,20世紀20年代以后的南方文學就是這種思想心態的體現。埃倫·格拉斯高、瑪格麗特·米切爾、厄斯金·考德威爾、威廉·福克納、羅伯特·佩恩·沃倫、凱瑟琳·安·波特、尤多拉·韋爾蒂、卡森·麥卡勒斯、弗蘭納利·奧康納、威廉·斯泰倫、沃克·珀西等一大批南方作家涌現出來,這其中既有諾貝爾獎主,也有美國國家圖書獎、普利策獎等重要獎項的得主。他們恪守著早期南方文學的傳統——重視家庭、宗教和傳統道德,重農輕工,對資本主義文明有強烈的疏遠和排斥,但是,他們所創造的作品已經不再是寧靜安逸的田園文學,而是飽受戰爭創傷的回憶、幻想、抨擊和希望。這一輪作家的出現掀起了南方文藝復興的浪潮,使戰后處于下風的南方文化又一次抬頭并迅速發展起來。
三、文學:神話的再現和反思
在整個南方文學傳奇的創造過程中,作為文化表現之一的南方神話在不同的作家的筆下有不同的詮釋。事實上,南方文學變成了一種對神話的再現、詮釋、反思甚至駁斥,南方文學呈現出與存活在理想中的過去進行搏擊的記憶文學特征。
作為象征著南方理想的南方神話,無論它是否屬實,都是南方人癡迷多年的夢幻,而對這個夢幻的一點點的觸動都會引起夢中人強烈的反對。在南方文藝復興早期的重要作品中,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是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飄》以南北戰爭為背景,以脈脈溫情寫出了戰爭中南方人的堅韌和追求,她的筆下既有充滿貴族風范的艾希禮,也有無論在什么樣的情況之下,都能保持其淑女風范、顯出非凡智慧和勇氣的南方閨秀枚蘭妮。盡管書中斯佳麗的行為被南方人看成是一種墮落,但她不擇手段追求美好生活的行為恰恰反映了南方人在廢墟上重建家園的決心。《飄》中提到南北戰爭北方人的目的是為了拯救黑人,但事實上卻毀壞了黑人賴以生存的安樂的家;北方人看不起黑人,而南方的種植園主和黑人之間的關系卻如親人一般。《飄》中一再提到盡管形形色色的南方人有著不同的缺點,但在災難面前他們不約而同顯出了與生俱來的優雅而堅韌的貴族風度。《飄》之所以受歡迎,除了它本身的文學藝術魅力外,對南方和南方人理想化的歌詠也迎合了不少南方人對自己家園的理解。
可以說,南方文藝復興時期出現的南方作家無論思想和創作都有很大的矛盾性。他們一方面用回憶書寫著南方的過去,支撐著南方神話的代代相傳,一方面又用反思抨擊南方的歷史問題,試圖改寫甚至顛覆南方神話。他們也常常表現出這樣的夢想——既想融入北方發達的工業文明,同時又盡力逃避西方工業文明,回到戰前的以奴役黑人為基礎的“田園生活”(種植園生活)中。他們既為南方固有的文化傳統感到無比自豪,又急于擺脫南方的歷史包袱的重壓。他們的筆下往往會有兩個南方世界,一個是他們努力描述的南方現實,一個是他們理想中的南方。
四、結語
在南方人的意識中,南方匯聚了多重意義和內涵。它不僅是養育他們的熱土,而且是他們的精神家園,界定了他們在美國文化中獨特的身份,給予了他們強烈的歸屬感。縱觀文學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到,很少有什么文學流派像南方文學那樣扎根于自己的區域,那樣受到地域歷史的影響,他們把自己的創作深植于家鄉的那片土地,夢幻般的現實、無法擺脫的懷舊情結、失敗的事業以及個人和社會的負疚感與代代相傳的南方神話糾纏不清。但是,不管怎樣地懷舊和癡迷,他們對南方問題的自我暴露和批判是充滿勇氣的,那樣既驕傲又沉痛的心情在許多南方文學作品中都有表現。經過幾代作家的努力,南方文學已經不是單純的地域性文學流派,他們支撐了一整個南方的文化傳統。無論是再現還是駁斥,南方神話依附著文學形式得以流傳,也使后人在研究南方歷史、文化時,更真切地觸摸到遠去的身影,更能加深對人性、對人類命運以及歷史悲劇的深刻的洞察。
參考文獻:
[1]LouisB.Wright,TheColonialSearchforaSouthernEdeninMythandtheSouthernHistory[M].ed.PatrickGersterandNicholasCords,RandandMcNallyCollegePublishingCompany,Chicago,1974.
[2]HenryNashSmith,TheSouthandtheMythoftheGarden[M].inMythandtheSouthHistory,ed.PatrickGesterandNicholasCords,RandMcNallyCollegePublishingCompany,Chicago,1974.
[3]王慶獎.美國南方神話破滅的文化因素[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04).
[4]肖明翰.威廉·福克納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5]李楊.美國南方文學后現代時期的嬗變[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
[6]董衡巽.美國文學簡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