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西方文化影響下的日本文化演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變幻激蕩的昭和文化
昭和時代歷時63年。這個時期的文化特征基本表現為社會動蕩、變化莫測。這是日本現代史上唯一一個能夠代表20世紀風云變幻的歷史時期。在昭和文化史上,也表現在日本文化在光明與黑暗、進步與倒退的較量中艱難前行。19世紀20年代初,在文化領域,一種新的社會變革思想產生,即無產階級革命思想。自從無產階級思想文化誕生,各種無產階級文藝團體相繼出現。1928年12月“全日本無產者藝術團體協議會”“、日本無產階級文藝聯盟”相繼誕生。1931年“全日本無產階級文化聯盟”又創刊了《無產階級文化》雜志,一批積極進步的革命力量———無產者,開始出現在歷史舞臺,指導無產階級的新文化運動。此時一批具有無產階級進步思想的文學作家,陸續開始創作出宣傳無產階級進步思想的文學作品,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展開反法西斯主義的理論斗爭,比較著名的有:描寫無產者生活的優秀作品如小林多喜二的《蟹船工》、德永直的《沒有太陽的街》;堅持揭露社會黑暗的左翼劇團上演的進步戲劇《暴風雨》《怒濤》和《永遠向前》等。歷史規律證明,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走向帝國主義。與無產階級思想截然不同的是法西斯主義。無產階級主張民主、自由;法西斯主義主張獨裁、戰爭。日本的軍國主義者及極右翼份子正在悄然地蓄謀戰爭。昭和時代后期,日本加速了帝國主義法西斯化的進程,在無法化解各種社會矛盾的狀況下,他們蓄謀發動對外侵略戰爭。為了在思想上做好戰爭準備,日本大肆宣揚國家主義、超國家主義,發展日本世界大帝國思想,叫囂要稱霸世界。整個政界、思想界和文化界硝煙彌漫。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政府成立了“國民精神文化研究所”,目的是為了向日本國民灌輸發動對外侵略戰爭的必要性,從思想上徹底洗腦,肅清異己分子,排除一切不必要的思想,一心報效國家。1934年軍部在《國防的真實意義和加強國防的主張》中,鼓吹“戰爭是創造之父,文化之母”;叫囂戰爭是大日本帝國發展的一切源泉,為創造大日本帝國的未來,戰爭是唯一出路。一時間日本全國上下彌漫著戰爭的陰霾。在1940年史無前例地大搞“建國二千六百年事業紀念”活動中,大張旗鼓地宣傳“帝國夢想、日本精神”,用“皇道主義”沖刺日本人的頭腦,戰爭的陰影日趨明朗化。在法西斯政府的極力鼓動下,此時文化界也被戰爭的陰影籠罩。思想界也蜂擁而上,鼓吹“日本精神”“日本至上”論。文化出版領域不斷推出系列講座,宣傳日本的皇道意識,企圖在天神皇道精神的支撐下,重新構建新的大日本帝國。在學術界,日本右翼哲學京都學派提出,重新認識“世界哲學“”戰爭哲學”,妄想從理論上為日本的對外侵略戰爭作哲學辯護,為日本政府實施對外侵略政策,推行法西斯軍國主義路線提供理論根據。
二、戰后歐美對日本文化特質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由于是戰敗國,日本退出了國際政治舞臺。戰后日本社會相對平穩,為了彌補戰爭的創傷,日本積極發展國內經濟,并迅速成為經濟大國。在經濟持續、迅猛發展的同時,為文化的繁榮創造了條件,文化呈現一片繁榮景象。在經濟方面,為了迅速發展經濟,日本派出大批的技術人員和留學生到歐美發達國家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然后,通過學習、吸收和研制的方法,促進經濟極大發展。日本在這個時期經濟的發展明顯體現在制造業方面。在汽車制造、通用電器、機械電器和日用電器方面都以飛快的速度發展,并居世界領先地位。日本將其制造的各種工業電器產品銷售到世界各國市場,從中獲得巨大經濟效益。經濟上的繁榮也給文化繁榮提供了條件。戰后日本文化呈現出大眾化的特征,其主要表現是:第一,普通勞動者的各類文化團體相繼出現,并且表現出異?;钴S的態勢;第二,富有濃郁傳統氣息的文化形態開始復活,回歸、復古思想愈加濃烈;第三,外來文化大量涌入,文化種類繁多,文化內容包羅萬象;第四,本土文化也繼續發展,呈現出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大眾文化與高級文化的融合。本時期表現出來的文化特征是文化生活化和文化大眾化。戰后普通民眾思想活躍,也擁有了更大的言論自由。普通勞動者權益的擴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為大眾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大眾文化所產生的社會作用是雙重的,一方面它提高了社會勞動者的文化素質;另一方面也導致了文化商品化,從而導致了頹廢文化的泛濫。1989年皇太子明仁即位,帶來日本歷史上另一個繁榮階段。1947-1991的冷戰,世界政治向多極化發展,世界各國都在為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而努力。新的國際環境也給日本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日本一向善于把握時機,在及時吸納外來文化的同時,日本看到了機遇,適時把自身的文化融入到世界文化中去。但是無論日本文化如何發展,從古至今,日本始終保留著許多其自身的特點,有許多既不同于中國文化,又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特質。日本善于把諸多文化方面的元素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自己獨立的東亞文化,這種文化特質令許多西方學者困惑,難以理解。美國的哲學家穆爾認為,“日本文化是世界上所有傳統文化中最神秘的,最離奇的。”
三、美國綏靖政策影響下的日本的文化特質
戰后天皇制政府與戰時保持了相當程度的政治連續性,天皇制政府成為日本右翼勢力存在與發展最重要的政治條件。隨著日本制定了一系列加速經濟發展的戰略措施:如吸納一切資本與先進技術,加快更新生產設備,設立世界發達國家先進技術情報網,技術立國以及充分利用國外資源與市場,并將過去歷次戰爭中從各國掠奪來的大量黃金、白銀用于經濟建設。戰后日本經濟的飛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這批掠奪來的金銀財寶,加上美國的“扶植”與五六十年代的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機遇,使日本經濟得以加速發展。然而,戰后日本的軍國主義陰魂不散,特別是進入80年代后,日本右翼勢力頻頻參拜“靖國神社”,公然為侵略戰爭“翻案”。到九十年代中期后,日本當局竟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侵占我國臺灣地區的釣魚島。進入新世紀后,日本當局又宣布韓國的獨島是“日本的”的島嶼,并將釣魚島與獨島作為其“領土”寫入教科書,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公開表示要繼續參拜“靖國神社”,日厚生勞動省政務官森岡等人更公然否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東條英機等戰犯的審判結果等等。所有這些嚴酷的現實再次使中國、亞洲人民警覺,共同抑制與防范日本軍國主義復活。進入80年代,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又提出“政治大國”論調,即日本要在“經濟大國”的基礎上,走向與之相稱的“政治大國”的目標。為此,作為政治的有力工具,軍事就成為其發展重點,如擴大“自衛隊”,加大軍事武器研制開支等,為其軍國主義復活準備物質基礎,戰后保留的天皇制為其復活準備了政治條件,日本不斷以各種借口向海外派兵的事實證明了其政治野心。更為嚴重的是近年來日本當局的擴張主義戰略正與美國的霸權主義戰略結合在一起,這是日本擴張的一個重要特點。給亞洲及世界人民帶來了新的、更大的隱患,如果促成“日禍”,美國負有不可推卸的道義及其歷史責任!美國政府重返亞太新戰略對日本影響很大,日本充當帝國主義攫取利益的馬前卒。2012年6月,美國提出了“亞太再平衡”戰略,意指美國將在2020年前向亞太地區布置一批海軍戰艦,屆時部署在太平洋的美國海軍力量將達到其軍力的60%。從本質上講,美國的“再平衡”戰略是美國在利用亞太地區個別國家對中國發展的疑慮來加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地位?!皝喬倨胶狻睉鹇?,被視為是美國重返亞太地區的進一步增強,以達到其控制亞太、遏制中國發展的目的。盡管美國宣稱“不遏制中國”,但輿論仍然認為,其在亞洲太平洋部署暗藏歹意。美國的“擴大在該區軍事存在計劃,是加強對該地區的占有。”[5]觀察家認為,“美國新的軍事方針具有強烈的冷戰色彩,亞太“再平衡”戰略將把美國推入針對中國的挑釁性戰爭行為?!盵6]美國聲稱;“重返亞太戰略不針對中國?!笨墒鞘聦崉儆谛坜q,美國這個充滿矛盾的戰略構想,將加劇亞太安全格局的復雜化,甚至可能直接造成地區沖突。今天,面對日本“咄咄逼人”的態勢,中國與亞洲各國及世界上一切正義國家的人民,應該團結起來,為了亞洲與世界各國的和平與發展,為了人類的文明與進步,共同抑制日本右翼勢力,并奉勸美國放棄霸權的夢想。第一,團結正義力量,共同抑制邪惡勢力。血的教訓告誡亞洲各國絕不可麻痹自己,絕不能小覷日本的擴張態勢。中國的釣魚島絕不只是臺灣地區的事、也絕不只是中國的事,而是亞洲所有遭受過日本侵略的國家的政府與人民在政治上應保持一個聲音說話的事;韓國的獨島也絕不只是韓國一國的事,而是亞洲各國必須團結應對的事。防止島嶼事件成為戰爭的導火索?,F在的日本很像19世紀70年代剛開始侵略階段時“穩步前行”的苗頭。如果亞洲各國不提高警惕,不加強合作,不相互支援,共同防范日本,那么人類將會面臨極大的災難。只有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方面共同抑制日本的軍國主義發展態勢,就一定能夠遏制日本的擴張主義步伐。日本的侵略歷史證明:其人力資源的缺乏與其“擴張野心”及文化心理的不容性導致的結果是“:慘敗而歸”。日本從來沒有逃出這個厄運輪回。盡管近年來日本極狡猾地利用美國在亞洲施行分化肢解中國與俄羅斯的伎倆,其目的是為了尋找擴張的外部條件,以此達到不斷擴大自己的“蠶食”范圍;并且狡猾地利用亞洲各國及地區之間的矛盾,繼續欺騙麻痹鄰國,放松警惕性。如果日本繼續走侵略擴張的歷史老路,恢復其“帝國”的夢想,不僅會遭到各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和奮力抵抗,美國也不會容忍其“卷土重來”。第二,教育和奉勸美國。宇宙與世界應該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而不是少數國家的“家私”。因此,建立一個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和平與幸福的國際社會,這不僅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理想,其實現方式也不僅僅是少數大國才考慮的事,而應是所有的國家共同參與的事。世界是由各國組成的,世界的未來是由各國人民共同努力創造的。“武器”只能“征服”一時,而文化才能永久服人。如果美國以歧視、以不惜犧牲其它民族或種族人民的生命為代價去“征服”別國,或利用某些國家“征服”他國,這就不能不讓全世界人民懷疑美國“文明”的真實性,再“深謀遠慮”的戰略也會被徹底識破。人類共同的理想社會是沒有戰爭、沒有歧視、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文明幸福,并且是將來沒有國界的社會,而不是需要一個只顧自己國家利益而不顧及其他國家民族和種族利益的世界“獨裁者”。
四、結語
過往歷史是今天的一面鏡子,它時刻警醒著人們。日本借鑒學習外來文化求發展的效果是好的,但同時不能忘記歷史,走軍國主義的危險道路。日本應該借鑒道德層面的反思,學習德國反省戰爭,正確面對歷史,而不是掩蓋侵略歷史,顛倒歷史。發展軍國主義是極其危險的,為國際社會所不能夠容忍和接受的。今天及未來文明的發展,要求亞洲各國及全世界正義國家的人民不僅要在政治上,把共同抑制日本軍國主義復活作為一項長期的具有歷史意義的政治任務,而且要在思想上,共同影響和教育日本牢記歷史,不要執迷不悟。永久的和平與發展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理想,維護世界和平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全世界人民都應該為此而努力。歷史的教訓警示世界人民,防止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
作者:時貴仁 付筱娜 單位:遼寧大學 外國語學院 遼寧大學 公共基礎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