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現實主義視角下俄歐關系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5年以來,由于俄烏危機的存在及對東歐地緣政治安全的影響,俄歐之間產生的矛盾不斷暴露,導致俄歐關系變得更加敏感和脆弱。由于俄羅斯實行東西兼顧的雙頭鷹政策,在國家實力不斷增強的背景下,俄羅斯不僅重視亞太安全事務,而且更加關注傳統的歐洲地緣政治。歐盟在經歷了一系列法律程序之后,不斷推進制憲進程,實現了“用一個聲音說話”的政治愿景。俄歐雙方未來是合作還是遏制,這與國際社會中存在的多種因素有關。
一、俄歐關系的新現實主義理論分析
在國際社會中,新現實主義突破了傳統現實主義權力政治的理論范疇,主張在無政府狀態的國際社會中,國際行為體運用結構分析的方法,對國家間權力進行分配,在一定限度內強調國際合作的可能性,并提倡國際沖突與國際合作的有機結合,使國際行為體在世界體系中能夠遵守一定的秩序和規則,從而保持整個體系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新現實主義理論代表人物肯尼思•華爾茲認為,“一個體系包括兩個變量,其一是結構,其二是單位。各部分的排列組合產生了結構,排列的變化導致結構的變化”,體現出體系的結構與體系中的單位是相互依賴的,任何一方的變化都會引起另一方的變化,尤其是體系內各要素的組成方式,對整個結構的穩定性能夠產生一定的影響。在當今世界體系中,俄羅斯和歐盟作為國際社會的兩大行為體,一個是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世界大國,另一個是最大的主權國家組織,無論從地緣安全方面考慮,還是從國際政治格局的穩定性方面,都需要承擔重要的國際責任,因而雙方的對接與合作方式,對世界體系的穩定性將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美國新現實主義理論家羅伯特•吉爾平認為,“一個國際體系中的力量分布在一定時期發生轉變,這種轉變導致國家間關系的巨變最終新現實主義視角下俄歐關系分析鄭愛龍,隋俊宇[摘要]新現實主義理論作為國際政治理論的一個重要思想流派,不僅強調國際合作的重要性,而且導致國際自身性質的變化”,折射出國際行為體的力量變化能夠導致地區安全局勢的變化,并最終引起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俄羅斯是具有較強軍事實力的世界大國,歐盟是具有強大經濟實力的主權國家組織,其包含了歐洲多個傳統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因而俄歐關系的發展和變化,對歐亞地緣政治安全乃至世界政治格局的力量平衡,都會有相應的波動性影響。
二、俄歐關系的發展歷程
俄羅斯和歐盟作為國際社會中兩個重要的國際行為體,其雙邊關系的發展不僅是一個長期對接的過程,而且也是世界多極化趨勢下大國關系分化與重組的有力反映。冷戰結束后,隨著國際政治形勢的變化,俄羅斯的外交政策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由親西方的“蜜月外交”轉向到“東西方兼顧的貓頭鷹政策”,因而對西歐的政策也采取了靈活的應對方式。1993年,俄羅斯在《俄羅斯聯邦外交構想》中明確提出,“俄羅斯同歐洲國家的關系,無論是雙邊關系還是在不同的國際組織和論壇中的合作關系,對于俄羅斯加入民主國家共同體和保證新條件下的安全都有著優先的意義”,反映出俄羅斯要與歐洲國家建立良好關系的愿望。1994年6月,俄歐雙方簽署了《建立伙伴關系與合作協定》。1999年6月,歐盟為加強與俄羅斯的合作關系,制定了《歐盟與俄羅斯關系共同戰略》,同年10月,俄羅斯發表了《俄羅斯聯邦與歐盟關系中期發展戰略(2000-2010)。2002年5月,在俄羅斯-歐盟峰會上,俄歐簽署了俄歐關系、能源對話、政治對話、調解地區沖突和保證歐洲安全的聯合聲明,歐盟也宣布承認俄羅斯的市場地位。為促進俄歐關系的深入發展,歐盟于2004年5月在莫斯科和俄羅斯簽署了支持俄加入世貿組織的議定書。2005年5月,俄羅斯和歐盟簽署了建立統一經濟空間,統一外部安全空間,統一自由、安全和司法空間以及統一科教文化空間的系列文件。由于歐洲國家對前蘇聯的冷戰思維沒有完全排除,因而在關系俄歐各自利益時雙方發生了爭論甚至沖突,包括北約東擴和歐盟向東歐的推進,導致俄歐關系出現緊張,在緩慢中呈現波動性發展。在北約東擴問題上,歐洲國家反對俄羅斯阻撓東歐國家加入北約,尤其是在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入歐問題上,俄歐之間產生了較大分歧,使雙方的關系出現降溫。同時,隨著歐盟成員國的不斷擴大和延伸范圍向東部的深入推進,歐盟的這一做法遭到了俄羅斯的強烈反對和抵制。2014年3月,克里米亞宣布脫離烏克蘭而歸屬俄羅斯聯邦,這是俄歐之間在東歐地緣政治板塊中相互紛爭的激烈反映。因此,俄歐雙方圍繞北約東擴和歐盟向東推進兩個關鍵問題產生的矛盾和分歧,這是導致俄歐關系發展不順利的主導因素,使俄歐關系在碰撞中得以緩慢發展。
三、俄歐關系的現狀
從現實角度看,俄歐雙方雖然在地緣戰略擴展方面存在摩擦和分歧,但由于二者的利益實現需求和安全環境營造,使俄歐之間總體上保持了向前發展的趨勢,尤其在經貿和能源領域,雙方的合作呈現出積極的互動態勢。2012年,俄歐貿易額達到4103億美元,有望在將來突破5000億美元[4],反映出俄歐之間的經貿關系在不斷提升,促進了雙方的經濟貿易在新時期的有效對接與合作。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04年國情咨文中表明,“歐盟東擴,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從地理意義相互接近,還是經濟和精神層面上的。認為,這不僅是俄羅斯經濟,也是整個歐洲經濟取得成功的前提。這意味著新市場和新投資的出現??傊磥淼拇髿W洲將會面臨新的機遇”,進一步體現出俄羅斯和歐盟欲通過經濟上的合作來推動政治的互動和發展,以實現相互的利益。同時,俄歐之間在能源領域加強了合作,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的加工和貿易。在歐盟國家中,絕大多數是發達的工業化國家,因而能源需求量大。歐盟的能源消耗量約占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15﹪,其中一半依賴進口,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和石油分別占進口總量的50﹪和30﹪,這可以看出能源問題將俄羅斯和歐盟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并且在一定時期上升到雙方比較敏感的政治問題,因為能源是工業經濟的命脈和動力,影響著國家政治的穩定和發展?,F階段,俄羅斯由于歐盟在地緣政治方面的擴展,尤其在向東推進過程中對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和國家安全構成一定威脅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波及到俄歐雙方的能源貿易,包括2009年俄羅斯對烏克蘭“斷氣”而導致歐盟國家缺乏天然氣使用,使俄歐關系出現一定程度的緊張。因此,俄歐之間由于各自利益需求和一些復雜因素的存在,使雙方關系出現摩擦和碰撞,不僅在地緣戰略擴展方面,而且在地區安全與穩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分歧,但二者的經濟合作穩固,有良好的對接與互動基礎。
四、俄歐關系存在問題分析
美國地緣戰略理論家茲比格紐•布熱津斯基認為,“歐亞大陸是全球面積最大的大陸和地緣政治中軸。主宰歐亞大陸的國家將能控制世界最先進和經濟最發達的三個地區中的兩個”。這可以看出從俄羅斯到西歐之間連接的歐亞大陸狹長地帶,包括中亞地區,都是俄歐爭奪的地緣政治核心地區,也是近年來俄歐發生矛盾和沖突的主導因素之一。因此,從俄歐長期發展的歷程來看,俄歐之間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地緣政治主導權爭奪問題。隨著歐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和歐盟成員國的不斷擴大,包括獨聯體在內的許多國家都被納入到歐盟成員國的擴展計劃中,這對于俄羅斯傳統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了極大的碰撞,因為東歐和中亞地區從歷史到現實,都是俄羅斯地緣政治的核心地帶,因而日益崛起的俄羅斯不希望北約和歐盟對俄羅斯周邊地緣政治的不斷蠶食。因此,無論是俄羅斯還是歐盟,都力圖爭奪歐亞地緣政治的主導權,而且這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使俄歐之間產生了摩擦和碰撞。第二,經濟貿易摩擦問題。經濟合作和貿易對接是俄歐關系賴以存在的基礎,因為俄歐雙方都需要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來促進自身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俄歐各自為獲得更多利益,因而在經貿領域產生了相互間的競爭,包括制定貿易保護政策、設置關稅壁壘、經濟問題政治化等多個方面,使俄歐關系出現一定波動,對雙方長期的健康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第三,意識形態差異問題。由于以美國和歐盟為代表的西方世界,對不斷崛起的俄羅斯仍然抱有遏制思維,在一定意義上被看成為“新冷戰思維”。歐盟對東歐的推進,不僅是爭奪歐亞狹長地帶的地緣政治主導權,而且也是在該地區大力擴展西方的民主價值觀。雖然現階段俄羅斯實行的是民主政體,但這樣的民主政治模式是帶有東歐傳統的權力政治特點,是不同于西方國家權力制衡下的民主政治模式和政治組織形式。由此可以看出,歐盟和俄羅斯之間在意識形態上存在差異,這種差異歸根結底是控制與反控制的斗爭,進而影響到政治、外交、經貿、能源、安全等多個領域。第四,非傳統安全影響因素問題。隨著全球化趨勢的推進,世界體系內多種因素呈現出交叉和對接的聯結狀態,在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導致了恐怖主義、環境污染、糧食危機、疾病傳染、跨國犯罪、走私等非傳統安全因素,對國家安全和地區穩定造成了一定破壞和影響。由于非傳統安全因素是跨國家和地區的實施方式,因而在面對一些具有破壞性的非傳統安全因素發生時,俄羅斯和歐盟可能會對這種破壞性的來源相互指責而發生矛盾和分歧。因此,非傳統安全因素的出現,對俄歐關系能夠帶來不同程度的波動和影響。第五,歐盟內部成員國協調不一致問題。在歐盟成員國中,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老成員國,如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等,這些國家大多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因而希望與俄羅斯接近,以提升俄歐經貿關系。而另一部分則是新成員國,由于這些新成員國多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在歷史上與俄羅斯有很多積怨,導致反俄情緒比較嚴重,因而在對待俄羅斯態度上比較消極,在歐盟內部持不同聲音而影響著俄歐雙邊關系。由此可以看出,歐盟成員國在對待俄羅斯的態度不一致,影響著俄歐雙邊關系的發展。
五、新現實主義對俄歐關系發展的建構和影響
俄歐關系總體上能夠保持相對穩定的發展狀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雙方經貿關系的長期存在。美國新現實主義理論家戴維•鮑德溫認為,“權力概念則強調權力源于不同基礎,表現為不同形式;權力不一定是零和博弈;權力應是一種理性的概念”,折射出主權國家在維護國家權力和爭奪地區主導權時,不只是考慮政治因素,還要參考其它社會因素,如經濟因素、人文因素、地緣因素和安全因素等,這樣才能實現國際行為體之間的互惠共贏。從現實角度看,俄羅斯在由世界大國走向世界強國的進程中,需要經濟實力的巨大提升,這不僅是提高俄羅斯國內民眾生活水平的需要,而且也是俄羅斯增強軍事實力和發揮國際作用的需要,以實現俄羅斯大國崛起的長遠戰略目標。由于歐盟成員國中大部分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因而追求經濟利益是這些成員國的主要目標,不僅能夠促進歐盟內部的協調與發展,而且能夠推進歐盟的進一步擴展。因此,加強俄歐的經濟合作,是雙方進行深化的重要內容。新現實主義強調國際沖突與國際合作的結合,以及國際合作的可能性,認為世界包含著國際政治經濟的相互依存關系,并注重國際機構促進合作的作用,包括聯合國、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非洲統一組織、東南亞國家聯盟、阿拉伯國家聯盟等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的作用,尤其主張國際行為體在遵守國際規則的基礎上進行對話與合作。俄羅斯和歐盟作為國際社會中兩大行為體,加強雙方的經濟合作和貿易對接,是雙方進行國際合作的體現,并表現出一定的相互依存關系,由此推動了俄歐政治層面的互動。因此,新現實主義通過建構不同國際行為體之間的接觸與合作,促進了俄歐雙方由經濟層面向政治層面的互動與發展。雖然俄歐之間在合作中有矛盾甚至沖突,但從新現實主義的理論分析視角來看,雙方為達到各自的利益需求和戰略目標,必然處于沖突與合作的矛盾統一體中。
六、俄歐關系未來發展前景
隨著俄歐雙方經濟依賴性的不斷加強,尤其是歐盟國家對俄羅斯能源物資的大量需求以及俄歐之間貿易額的穩步上升,未來俄歐關系將隨著雙方經濟合作的拉動而保持向前發展的趨勢,這是由雙方對利益實現的追逐所決定的。由于俄歐雙方對歐亞大陸狹長地帶的地區主導權進行激烈爭奪,尤其是俄羅斯對北約和歐盟向東歐地區的地緣戰略擴展產生排斥心理,再加上俄歐之間存在意識形態差異,同時雙方的貿易交往也存在一些矛盾,導致俄歐之間缺乏戰略互信。近年來,隨著俄烏矛盾的加劇,使得原本敏感的俄歐關系變得更加脆弱,并處于較為冷淡的狀態中。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俄歐關系的順利發展,使得未來的俄歐關系將呈現一定的波動性,而不是一帆風順的直線性,但這種波動性是向前的,而且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因為俄歐雙方在經貿領域和地區事務中必然要進行接觸與聯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鄭羽認為,“從根本上說,俄羅斯與歐盟仍然缺乏戰略互信,亦即缺乏長期穩定合作的可靠基礎。俄羅斯與歐盟在經貿,尤其是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可以說得上很緊密了,但是仍不足以支撐雙方關系的長期、全面發展”,折射出俄歐關系未來是向前發展的,但由于雙方存在矛盾和分歧,尤其是缺少戰略互信,導致俄歐之間未來發展存在一定變數,難以形成長期穩定的雙邊關系,而只能是處于變化發展的波動和曲折狀態中。
總之,從歷史到現實,俄歐之間由于利益的需求,在經貿和能源領域獲得了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雙方的政治互動。目前,雖然俄歐在外交關系上有一定接觸和發展,但俄歐之間存在諸多的矛盾和分歧,尤其在烏克蘭問題上所持的立場不同,導致俄歐之間缺乏基本的戰略互信,使得未來雙方關系并不能保持長期順利發展,而只能處于曲折發展的波動狀態中。因此,俄歐雙方應以負責任的態度,著眼于雙方長遠的戰略利益,化解彼此間存在的矛盾和分歧,緩和地區緊張局勢,維護歐洲地緣政治環境的長期穩定,真正實現雙方的和平與發展,為世界的繁榮與安寧作出積極的貢獻。
作者:鄭愛龍 隋俊宇 單位:滁州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 北方工業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