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旅游開發與文化保護協同創新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民族地區開始依托本土人文山水資源將旅游業作為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但與此同時,外部文化的沖擊也使得其民族文化在這過程中得不到保護與傳承,逐漸喪失本色。本文旨在通分析對民族地區旅游開發工作對民族文化保護產生的雙向影響,揭示二者在發展中的矛盾,從而進一步探索能夠將民族地區旅游開發同民族文化保護協調起來并共同進步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民族地區;旅游開發;民族文化;協同發展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中華大地中蘊藏著無數的民族文化瑰寶,它們都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民族地區通過利用自己本地文化優勢來進行旅游業發展,是一種相對低投入高產出的經濟發展方略,不僅能夠有效帶動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更能讓這些文化財富得到弘揚和繼承。但在當前,我們可以注意到,民族地區在不斷發展民族文化旅游業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弊端,例如民族文化庸俗化、傳統文化內核喪失、民族文化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也讓大家對于如何更好地協調民族地區旅游開發事業與民族文化保護工作之間的矛盾展開思考,探究民族旅游與民族保護協同創新、促進民族旅游事業的發展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民族地區旅游開發
對民族文化保護的雙向影響民族地區旅游開發與民族文化保護是具有相輔相成關系的一對矛盾體,民族地區旅游開發事業對民族文化保護具有正反兩方面雙重影響。
1、積極影響第一,民族地區旅游開發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之間進行交流,能夠讓更多民族在旅游事業發展中感受不同地域下的歷史發展與文化背景。通過旅游業在當前的發展,許多少數民族地區的特色逐漸被全國甚至全世界的人們所熟知,其優秀的物質、非物質文化瑰寶得到全世界的認同,讓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受到更多的文化感染,增強了我們與不同地域人民的交流,促進了不同地域文化的激情碰撞,更打破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心理隔閡,讓我們每個人在當下都能對文化有著更廣泛的眼界與認識。第二,民族地區旅游開發有助于民族文化向外弘揚,能夠讓民族文化精神向外延伸。許多民族的民族精神都涵蓋著當地淳樸的民風與習俗,這些無形的文化能夠在旅游事業中得到發展,我們通過親身感受,加深了我們對于各地文化靈魂的感知,這樣的效果是除了旅游業發展之外很難在有的途徑。所以,民族地區的旅游開發能夠切實幫助民族文化的內涵向更大的空間展示,讓更多人能夠感受到這樣的優秀文化。第三,民族地區旅游開發能夠有效保護民族傳統文化,通過旅游事業的不斷發展,帶動社會各界對于地方文化的認知與保護。首先,旅游業的發展使得地方政府增強了對于民族文化開發與保護的重視程度,因為想要更好的發展地方旅游事業,就要對當地民族文化有著充分的挖掘和保護,對傳統文化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讓民族文化得到相關政策上、制度上的保護。例如政府牽頭組織社會機構對于民間物質文化進行維護、舉辦文化節等等,在利益的驅動下,許多旅游企業也紛紛投入至保護民族文化的工作中。其次,當地旅游事業的興旺發展也提高了當地群眾的積極性,有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發展旅游行業的事業中,這使得民族文化保護更具有群眾基礎,他們想要獲取更高的收入完善自己的生活就需要通過對當地民族文化的開發與保護工作,所以形成一種自覺行為。最后,民族地區旅游開發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地方生態文明建設,由于許多旅游景點需要用自然環境特點來吸引游客,所以,旅游業帶來的效益會更讓人們對自然生態美景加以重視,無形中對生態環境形成一種保護。
2、消極影響第一,旅游事業的不斷發展使得許多地區文化出現同化現象。首先,外來文化的強勢來襲使得原本脆弱得到民族文化受到嚴重沖擊,人們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一味地追求新鮮與時髦,從生活方式到行為舉止再到衣著服飾,民族文化的存在僅僅成為一種形式與符號,并不能更好地進行傳承,再加之許多優秀民族文化人才的流失,讓民族文化在民族地區沒有能夠完整、正確的呈現。除此之外,民族地區旅游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在不斷模仿與借鑒其他地區成功模式,導致為了迎合更多人的需要,將各種地方特色抹殺實行一致化對待。其次,民族地區旅游業的發展使得許多地區內群眾只注重民族文化給他們帶來的收益,而忽視了民族文化的真正內涵,本民族的淳樸民風和優秀習俗也在這樣的過程中漸漸消失,人們更多把這種文化活動當做是一種商業交易,對于文化的保護并不在意。第二,旅游事業的發展讓民族地區文化失真。這種失真主要要體現在各地區將民族文化當成商品,為了迎合消費者而進行變化與傳承,這樣就會使得許多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變得扭曲、失真,甚至是丑化褻瀆。例如我們購買的當地藝術品是經過商業加工和商業改造之后形成的,并不能真正代表當地特色;再如,許多當地民族表演為吸引觀眾故意形成低俗的表演模式,這些民族文化在社會發展中被異化,很大程度喪失了原本的價值和意義,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淡漠使得在旅游過程中更多的是抱有一種獵奇心理,所以,許多民族地區就因此迎合游客心理,將本土文化變得“特殊”,這樣的改變不僅是對社會文化的褻瀆,更是滋生了許多犯罪行為,這也與民族文化傳承發展的本義背道而馳。
二、民族地區旅游開發與民族文化保護協同發展途徑
隨著旅游事業在我們今天的迅速發展,我們越來越重視民族地區的旅游開發事業,這不僅關系著當地經濟效益的提升,更是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當前,我們不能因為民族地區旅游開發對民族文化帶來的消極影響就因噎廢食,我們更應當從積極影響著眼,找到更好的措施促進二者協同發展。
1、樹立對二者的正確認識。對于旅游事業發展,我們要認識到,這不僅僅是經濟利益活動,更承載著許多社會責任,我們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絕不能丟失文化,更不能以破壞文化發展、生態健康作為前提;對于文化保護,我們既要對民族文化有著深刻的認識,能夠對自身文化有著深刻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更要自覺采取各種措施實施保護,同時,我們要注意這種保護不是封閉的,而是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進行的,我們要對各民族文化具有包容意識,積極學習不同文化的精髓并加以利用,從而促進本民族文化的持續不斷發展。我們只有對這二者的內涵與關系有了進一步科學的認識,才能更好地協同二者創新發展[1]。
2、探索民族文化精髓,了解自身文化發展。如果我們對本民族文化的內涵與靈魂沒有深刻認識,那么就無從談起對它的熱愛和保護,所以,我們在發展民族旅游事業時,首先應當對自己的文化有著全面深刻的了解,對文化資源進行大普查,包括生活文化、風俗禮儀、民間文化、科技文化等等,這是一項長期、系統的項目,需要有源源不斷的人才與資源進行投入,必須受到應有的重視。只有對本民族文化有了全面的了解,我們才能更好地利用其發展旅游事業,從而更好地讓民族文化進行傳承與保護。
3、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盡管當前在旅游事業發展過程中給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文化帶來消極影響,但我們應當辯證發展的來看待這樣的文化沖擊與影響,不能因噎廢食,完全保守的對少數地區文化進行保護,這也阻礙了其地方經濟的發展,不能讓群眾更好地生活。所以,我們應當正確看待開發與保護之間的關系,在開發的過程中尊重當地民族文化特色,讓群眾形成一種正確的文化觀念,根據各個地方不同的特色建立屬于自身的發展保護規劃或管理模式。
4、樹立正確的保護意識我們應當培養各民族地區人民自覺地保護本地域內的文化,畢竟無論是旅游事業發展還是民族文化傳承都是需要當地居民來具體操作實現的,我們必須要讓更多的本地區人民樹立起,民族文化保護意識,才能這二者真正在發展過程中得到協調[2]。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培養當地居民具有文化責任意識和傳承使命感,讓他們能夠在經濟利益面前更具有自覺性,讓民族旅游事業的發展朝著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進行。
三、總結
民族文化是一個地區精神與文明的集中體現,是各個民族乃至全社會共同的珍貴財富。當前,我們在利用這樣的財富進行旅游開發時,出現了許多問題,這些漏洞也直接影響到了民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所以,我們未來在進行民族地區旅游事業發展時,要更加注重對民族文化的保護,同時,要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各種文化的交融,真正做到保護與發展并進,讓民族地區不僅能夠保護與弘揚自身傳統文化精粹,更能因為這些文化財富而更好地生存與發展。促進二者協調有序發展,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需要我們社會各界的幫扶與修正,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民族地區旅游開發工作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民族文化也能在這樣的發展中進一步傳承與發揚。
參考文獻:
[1]吳曉萍等.民族地區旅游開發與民族社區的可持續發展[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0,(1).
[2]馬曉京.民族旅游保護性開發的新思路[J].貴州民族研究.2002,(2).
作者:鄭傳鋒 梁茹霞 單位: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