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西語言文化對英語寫作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詞匯差異對大學生英語寫作的影響
首先,中西文化差異造成了漢英兩種語言之間的詞義沖突。所謂詞義沖突,就是指兩種語言詞匯,看似其表面意義相同,卻因為其各自所承載的文化而產生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意義。如“bin”一詞,在英國為“垃圾桶”,而在美國卻是“儲物箱”,因此當一個美國人對英國人說“Iputallmyvaluablesinabin”的時候就會引起不小的歧義。由中西詞義沖突導致的寫作失誤在大學英語寫作中表現是很明顯的,如英語中的“濃咖啡”用“blackcoffee”來表達;但漢語的“濃茶”卻是“strongtea”而非“blacktea”,因為“blacktea”是“紅茶”的意思。漢語中的“食言”并不是“eatone’swords”而是“breakone’swords”;漢語中的“高等學校”不是“highschool”而應表達為“col-lege”或“education”,因為“highschool”在英語中的意思為“高中”。第二,中西文化差異造成同一詞匯在兩種語言中的語義聯想不同。由于各個民族長期所處的自然環境和文化氛圍大不相同,不同民族對于同一顏色、同一事物等就會產生不同的情感或不同的聯想。如漢語中的“愛屋及烏”在英語中就聯想為“lovemelovemydog”;又如漢語中的“眼紅”在英語中的聯想為“greeneye”。同樣,“走后門”這一極具中國文化特色的詞匯常常被中國學生直接寫成“walkthroughthebackdoor”而讓西方人摸不到頭腦,因為在他們的文化中,“backdoor”僅僅為“房子的后門”,并沒有其它的語義聯想。此外,即便是同一個詞語,在另一個文化中也會因聯想不同而用到不同的語言,如同樣是“事”,但英語表達卻大不相同,如“世界大事”用“e-vent”;“開玩笑的事”用“joke”,“工作的事”用“affair”,“名人軼事”用“anecdote”,“一件小事”用“incident”,“調查的事”用“matter”,等等。第三,不同的語言詞匯在不同的文化中也不一定對等或對應,因此詞匯轉換時常常會形成一種詞匯空缺。中西語間的詞匯空缺對英語寫作的影響十分顯著,如當學生進行英語寫作時要表達某些概念時,往往因為找不到對應的英語表達而感到困難重重,常常也因為直譯而產生了許多表達不當,造成溝通乏力的局面。如“隱形眼鏡”不是“invisibleglasses”而是“contactlenses”,“近視眼”不是“neareyes”而是“near-sighted”,“救火”不是“savefire”而是“fightfire”,“自學”不是“self-learn”而是“self-taught”,犯罪”不用“doacrime”而用“commitacrime”,“身體健康”不是“bodyhealth”而是“health”,“提高英語水平”不用“improveEnglishlevel”而用“improveEng-lish”,等等。2013年12月,大學英語四六級新增段落翻譯一題,很多同學對此非常苦惱,也在寫作中犯下了很多錯誤,如有同學把“中秋節”寫成“Fullmoonfestival”,把“火藥”直接寫成“firemedicine”等等。由此可見,文化差異帶來了詞匯的差異,因此,想要學好一種語言并用這種語言成功地溝通,不學習文化或者不考慮文化而孤立的學習語言,即便掌握了再多的詞匯也是不可能實現有效溝通的目的的。
二、句法差異對大學生英語寫作的影響
在英語寫作中,很多學生都有同感,即使用對了詞匯,甚至語法也正確,但句子的表達依然不地道,溝通上依然存在很多障礙甚至誤解。其實,大學生寫作中的句子構建問題是影響寫作質量的最關鍵所在,學生之所以無法構建出地道的句子,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漢英語言文化差異的影響。首先,從句子的構建來看,漢語句子為語義型或意合型,而英語句子為語法型或形合型。換句話說,漢語在進行句子建構的時候注重語義,而英語在進行句子建構的時候注重語法。漢語中存在無主語或無動詞的句子,但英語中的主語和動詞卻不可缺失。例如,很多學生將“學生長時間使用手機是不好的習慣”這樣的句子表達為“Studentsusemobilephoneforalongtimeisabadhabit”。這句話的表達錯誤根本在于學生未能深刻理解英語句子結構的特征,即英語語法中要求,完整的句子不可做主語,只有名詞、名詞性短語或者主語從句才能做主語。那么,即便把這句話改成主語從句做主語,即“Thatstudentsusemobilephonesforalongtimeisabadhabit.”是不是就是一句好的英文句子呢?其實不然,中西文化差異反映在句法差異上的還有句子重心的差異。從句子重心上看,英語句式結構多為前重心,頭短尾長;而漢語句式就多為后重心,頭大尾小。這樣一來,上面的一句話由于其主語太長不符合英語的語言習慣,因此在英語中這種情況常常會使用形式主語,那么這句話復合英語語言文化習慣的準確表達應當是“Itisabadhabitforstudentstousemobilephonesforalongtime.”第二,從句子的語法上來看,英語的句子結構為樹形結構,其枝葉繁茂,通常要借助連詞、助詞、副詞、介詞、分詞、和不定式等手段使其形成環環相扣的分句群。而漢語的句子結構更像竹子,句法關系常靠詞序排列和虛詞來實現。諸如“Studyhard,youwillpasstheexam”這樣的句子,其錯誤在于兩句之間缺少了必要的連接詞。于是這句話的正確寫法應給為“Ifyoustudyhard,youwillpasstheexam.”或者“Studyhard,andyouwillpasstheexam”等。此外,英語的語法結構雖不復雜,但其句式多樣化及長句的表達都是英語寫作中的特點,也是中國學生的難點。在英語寫作中,我們應多鼓勵學生學習這種樹形結構的語言特征,鼓勵其進行長句的寫作練習。第三,從中西思維習慣上來看,中國人強調“事在人為”,因此漢語中多以“人”或有生命的詞或句子做主語,主動語態較為常見。而西方人多強調采用理性的方法去歸納整理感性的材料,英語的句子中常常出現無生命的名詞做主語,句子結構也多使用被動語態。這種思維習慣也常常體現在中西語的語言結構里。如中國人習慣使用“我們應當采取有效措施來進行……”這樣人做主語的表達方式,而在英語中這樣的句子常常被寫為“Effectivemeasuresshouldbetakento……”。再如,漢語中,無主語的句子十分多見,如“經檢查,產品質量合格”;但這樣的句子在表達成英語時就一定要使用被動語態或者將其加上其邏輯主語,如“Examinationconfirmedthatthequalityoftheprod-uctswasuptospecification”或者“Uponexamination,wefoundthatthequalityofproductswasuptospecification”等。
三、語言文化差異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啟示
大學英語寫作中所表現的失誤和錯誤很大程度上都是和語言文化差異有關的。在大學英語寫作的語言教學中滲透文化的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大學英語寫作,除應保證其“純語言教學”外,還應注重強化學生對文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幫助學生學習另一種語言的思維習慣、表達習慣、民俗習慣等等。此外,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也應與閱讀教學結合起來,只有廣泛地閱讀另一種文化的文學作品、報刊新聞和時事評論等文章,才能夠更有效地學習文化知識、拓寬文化視野、提高跨文化溝通的語言能力。總之,大學生英語寫作的教學中,除了保證正常的語言教學外,滲透和貫穿文化差異的教學和學習對提高大學生英語寫作的語言能力有著積極、重要的意義。
作者:楊揚單位:大連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