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漢語語言教學中支架式教學法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口語教學在漢語教學體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口語教學的重點。如何讓漢語學習者更快更好地掌握漢語是漢語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近年來,在建構主義指導下的支架式教學法已經發展為一種不錯的教學方法,本文結合中級口語課,介紹了支架式教學模式,包括理論基礎、支架類型、基本步驟、支架式教學在中級口語課堂教學中的優點和目前支架式教學還存在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法;建構主義;最近發展區;中級口語課
隨著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支架式教學法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對外漢語教學中。支架式教學法是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發展起來的教學法之一,支架式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二者在這一點上是一致的。支架式教學法是一種具有情景性、動態性、互動性的教學方法。這一教學法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來的,他通過長期的課堂觀察和教學案例分析,將建筑學中的“腳手架”概念引入到教學中,教師通過搭建各種“支架”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學習,在教學中搭建“支架”,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攀爬“支架”并完成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分解復雜的學習任務,將學習者的理解引向更深層次,從而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掌握知識。
一、理論基礎
建構主義心理學是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的概念,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美國認知派心理學家布魯納將其進一步發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建構主義重視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作用,認為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是傳授者角色,更應該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促進者和鼓勵者。該理論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發展潛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也就是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在動態的意義協商中學會自主學習,最終完成對概念意義的建構。這與支架式教學法中“設置情景”“自主探究”和“協作學習”三種教學環節相一致。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最近發展區理論,他認為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實際能力和解決問題需要的能力之間存在差異,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幫助學生消除差異,這種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最近發展區是搭建支架的主要依據,教師通過判斷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來確定支架的搭建位置。
二、支架類型
(一)從語言要素的角度來分,有語音支架、詞匯支架、語法支架語音支架多用于初級漢語課堂,教師根據學生在拼音、聲調方面的錯誤,通過引導學生聲韻拼讀、正確示范、糾正錯誤等方式搭建語音支架。詞匯支架是指在學生沒有完全掌握詞語時,教師通過搭建支架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或相關提示猜測詞匯的意思,并對學生的猜測作出反饋,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這些詞。語法支架是指教師將語法點結構化、外顯化,將句子的語法結構簡單明了地介紹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并運用。
(二)從學生的角度來分,有情感支架、情景支架和感官支架情感支架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用搭建情感支架的方式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克服畏難心理或恐懼心理。當學生上課不敢開口發言、不愿參與討論這些現象發生時,教師要及時與學生建立情感上的交流。感官支架是指教師為了讓抽象的語言知識更生動形象,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教具等搭建感官支架,幫助學生從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多方面學習漢語。情景支架要求教師創設一個接近真實的語言情景,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在情景中靈活運用,有利于學生將課堂上所學到的語言知識和技巧熟練地運用于實際生活中。
(三)從教學方法的角度來分,有問題支架、語言支架、工具支架、建議支架和范例支架問題支架是指教師設置難易適中的問題,通過提問的方式導入新課,將舊知識與新知識聯系起來。語言支架是教師運用媒介語或者目的語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幫助學生理解新內容。工具支架指借助一些教學工具展開教學,如PPT、音頻、視頻、圖片等。建議支架是指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或出現偏誤時,教師給出相應的建議和指導。范例支架指教師通過舉例為學生展示成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更清楚知識點的結構和用法。
三、支架式教學法的步驟
以《發展漢語•中級口語》第三課《家鄉》為例,支架式教學法有五個步驟,分別是搭建支架、設置場景、自主探索、協作學習和效果評估。
(一)搭建支架圍繞主題展開討論,幫助學生構建關于新知識的概念。比如,講解“名勝古跡”這一生詞時,可以先利用媒介語搭建語言支架,講解定義,再利用圖片搭建工具支架,展示“瘦西湖”“大明寺”“何園”等名勝古跡的圖片,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的認識,并讓學生針對自己國家的名勝古跡進行簡單的介紹。講解課文時,教師通過提問搭建問題支架,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如,“小林的家鄉在哪里?”“揚州大不大”“揚州的氣候怎么樣?”等。
(二)設置情境教師創設貼近生活的真實場景,引導學生進入相關的問題情景中。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搭建工具支架,先播放一段關于揚州的城市宣傳片,向學生提問:“視頻講了什么?”“你覺得揚州怎么樣?”“你是哪兒的人?”“你們的家有什么特點?”教師通過提問來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三)自主探索讓學生自主探索問題情境中的概念意義,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比如,講解生詞“美女”時,可以根據上下文和相關提示搭建詞匯支架,根據下文“我們揚州的姑娘,個個都漂亮”,以及教師提示“美麗”“女人”,讓學生自主思考,通過回憶學過的知識,建立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得出結論。
(四)協作學習小組成員間進行協商探討,通過小組交流對概念形成意義認知。本課以分組演講的方式展開,主題為介紹一個城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視頻、圖片、文字資料,然后組內探討,相互交流,培養學生成段表達的能力。
(五)效果評估這一環節包括學生對自己課堂表現的評價、組內成員對學生的評價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教師在這一環節要給出客觀公正的評價,鼓勵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四、支架式教學在中級口語課堂教學中的優點
口語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體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對外漢語口語課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中級口語課是初級口語課和高級口語課之間的過渡,這一階段的學習者已經掌握了簡單的口語表達,但在日常交流中只會使用最基礎的詞匯和語法,往往還不能進行順暢的成段表達,經常會出現語無倫次和用詞不當現象。中級口語課的要求不再是簡單的讓學生開口說,進行機械的口語技能訓練,而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目的是培養學生能夠更加準確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中級口語教學也是對初級口語教學內容的總結。在漢語學習的初級階段,教師往往會將同一知識點的不同語義和語用分解,隨著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有針對性地講解這個知識點的一個或兩個意義和用法。中級口語教學中,教師將零散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但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習者在口語課上真正進行口語交際的機會并不多,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仍舊發揮著主導的作用,重視講解語法點,學生開口表達的機會還是相對較少。而支架式教學正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不同于聽力課、讀寫課,口語課要以學生在課堂的大量練習操練為主,教師講解為輔,同時口語教學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主。這一點是與主張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理念相符合的。支架式教學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和下一階段的學習目標確立教學目標,這就解決了傳統教學模式中目標不明確的問題。另外,支架式教學中,學生獨立探索和團隊協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習者在口語課堂活動中協商探討的能力,在這樣的小組活動中小組成員之間互助、合作、交流,無疑增加了學生口語練習的機會,使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在漢語交流的環境中自然習得目的語。支架式教學法中的效果評價環節的要求,也符合中級階段學習者口語表達水平,在這個環節,對學生和老師的評價,也會起到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作用。支架式教學法具體運用到對外漢語口語教學中,可以組合不同的支架。設置情景支架,使學生在真實的社會情景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具有不同的學習風格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來搭建支架。教師在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支架時,應突出支架的具體特征。例如對場依存型認知風格、多采用合作策略的學生,教師宜強調其對監控策略的使用,在口語學習前做出詳細的學習計劃。針對內向性格的學生,教師可以加強使用情感支架的頻率,適當地鼓勵他們多表達自己的想法,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自信心。當學生因害怕說錯不敢開口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是否太緊張”,有助于幫助學生降低挫敗感。對于場獨立型認知風格的學生,教師鼓勵其對變通、吸納策略的使用,促使交際朝著更有利于雙方相互理解的方向發展。教師宜多采用詞匯支架、工具支架、范例支架、關鍵詞支架,標示會話圖片的關鍵特征,使學生在理解詞匯意義的前提下提高對關鍵信息的提取能力。
五、支架式教學需要解決的問題
支架式教學也不是完美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如何準確判斷學習者的“最近發展區”,這個問題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新手教師很難準確判斷,這就要求教師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在對外漢語課堂上,我們極有可能遇到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學習水平、不同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的學生,個體差異一般都比較大,這對準確判斷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位置更是增大了難度。口語課堂上我們可以組合搭建多種不同的支架來完成教學,但是如何能夠連續地搭建支架使知識講解系統性,也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另外,如何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如何提高學生的開口率,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這些都是我們不可回避的問題。支架式教學強調學習者的作用,同時也強調老師引導的作用,這就需要對外漢語教師在教與學中找到一個平衡點。
作者:鄭娜 單位:遼寧省錦州市渤海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