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音樂文化發展解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我國東北地區主要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東部地區這四個部分。雖然東北地區自然環境惡劣,但是在這片白山黑水間生活的人們通過不斷的民族融合、自我創造和勤勞勇敢的勞作,建設和發展著這片富饒的土地。在經濟和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同時,東北地區還體現出鮮明的文化特點,這種文化特質使其在音樂發展上面也顯現出東北地區獨有的音樂特色。
關鍵詞:
解構;東北;區域;音樂文化我國東北地區主要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東部地區這四個部分。我國的東北地區從遠古時代至今,人們就一直把東北稱為“白山黑水”。雖然東北地區自然環境惡劣,但是在這片白山黑水間生活的人們通過不斷的民族融合、自我創造和勤勞勇敢的勞作,建設和發展著這片富饒的土地。在經濟和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同時,東北地區還體現出鮮明的文化特點,這種文化特質使其在音樂發展上面也顯現出東北地區獨有的音樂特色。
一、東北區域的自然地理風貌
東北地區地處我國資源豐富的地帶之一。東北是我國森林面積最大的地區,自然景觀較為豐富,主要以森林和草原為主,且四季分明,自然條件較為艱苦,尤其是在冬季及其寒冷的天氣里,東北地區的人們依然在艱苦的環境中進行生產和勞作。正是在這樣艱苦的自然條件下,一代又一代的東北人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沒有被惡劣的自然環境所嚇倒,而是運用智慧和能力在這片土地上不停地創造和發現。東北人在田間地頭進行插秧活動,慢慢形成了東北秧歌;在惡劣的大雪天進行伐木等工作,在戶外形成了東北號子;在農閑休息時,大家集中在一起互相唱起東北民歌和小調,逐漸形成東北二人轉。東北地區雖然地理自然環境和中原地區相比較為惡劣,但是東北人正是利用這樣惡劣的自然地理環境,不停地在進行創造和勞作,同時也在這片大地上創造出無盡燦爛輝煌的優秀文化。
二、東北區域的音樂表現形式
從遠古時代開始,東北區域的人們就開始在艱苦的自然條件下,探索和建設東北地區。經過近百年的探索和嘗試,東北人民在自然環境的影響下,已經有了屬于東北獨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在這種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的影響下,使得東北人創造出了如二人轉、東北大鼓等屬于東北地區獨有的文藝形式和內容,體現出東北區域音樂文化的獨有特色。東北地區的音樂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在不同的時期呈現不同的特點。
1.古代時期的東北區域音樂文化
這一時期,大致是從遠古時期到鴉片戰爭這一段時間。可以說這一時期,是東北區域音樂文化形成的初期。在這一時期中,東北疆域不斷完整,社會從穩定走向動蕩,再從動蕩走向穩定,在社會這樣不同的更替之中,使得這一時期的音樂文化也從分散走向集中。東北從遠古到鴉片戰爭這一段時間里,幾次與東亞發生沖突與戰爭,就在沖突與戰爭中,東北區域文化不斷地融合與發展,尤其是滿族的崛起與強大。在清王朝的統治下,東北地區的漢族與滿族以及與其他民族之間的融合達到了最高的程度。這就使得東北區域音樂文化,逐漸從單一的東北小調,形成具有東北語言唱詞、旋律特點、調式特色的東北民歌。
2.戰爭時期的東北區域音樂文化
這一時期,主要是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勝利。在這段時間里,中國社會經歷了較大的變化。從開始,中國社會就開始進行一次又一次的變革與嘗試,面對十分尖銳的民族、階級和社會矛盾,中國社會在一次次危機、變革中,艱難地向前發展。與此同時,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使得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這時中國人民包括東北地區的人民的主要任務就是反帝反封建。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東北區域音樂文化從原來民歌、小調中增加了新的音樂元素,在歌曲創作中加入了抗戰的元素和題材。可以說,這一時期,東北地區的人民在保家衛國的戰爭中,創造和發展著東北區域音樂文化。在抗日戰爭時期,東北作為抗戰的重要戰場之一,在文化方面自覺地融入了抗戰題材,擴大了東北民歌的題材形式和旋律特點。其中,在東北抗聯時期就涌現出一批《團結抗日》《白山黑水歌》《歡迎抗日軍》《蓮花泡戰役》和《送西征》等抗戰歌曲。這些歌曲的涌現使得當時的東北將士和東北人民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在中華民族危亡的時刻,激發了東北人民抗日救國的高潮。可以說,當時東北音樂文化具有較強的時代精神和特質,充分地體現出民族特點,同時又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東北語言和戰斗風格。這一時期東北音樂大部分是以人民大眾熟悉的民歌旋律為基礎,進行填詞的再創作。老百姓對這樣的歌曲曲調較為熟悉。
3.解放時期東北區域音樂文化
解放戰爭勝利之后,東北區域的音樂文化空前繁榮和活躍,并涌現出一批作曲家和作品。這一時期,眾多音樂家奔赴東北,配合解放戰爭和,創作并演出很多革命音樂作品。這些音樂作品和音樂活動促使這一時期東北音樂文化在繼承延安魯藝時期發展民族音樂的傳統的基礎上,兼顧東北音樂的區域性以及反映解放戰爭的現實性,并使其東北音樂發展呈現獨有的特征。東北地區的音樂主要是在延續抗日戰爭時期音樂戰斗風格的基礎上,融入解放戰爭和土地革命的新內容、新矛盾,從而擴寬和延展此時的音樂風格、音樂題材和音樂體裁。在音樂形式上,和以前相比也有較大的突破和不同。如《說打就打》《練兵》《人民炮兵上戰場》《人民的戰士》等歌曲在東北野戰軍中廣泛流傳和傳唱。這一時期的音樂文化仍然是以創作為主線,歌曲形式以人民大眾為主要的受眾群體。可以說這一階段東北音樂創作成果豐富,成為當時中國音樂創作的有力支持和后方,并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成立后東北地區乃至全國音樂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東北區域音樂的新發展
新中國成立之后至今,中國社會穩定、經濟文化穩步發展。東北區域音樂文化歷經三個不同時期的發展,逐漸成熟。音樂題材、音樂體裁和音樂表現形式也不斷豐富和拓展。隨著新中國的建立,人民安居樂業,經濟、社會和文化高度發展,這就使得東北區域文化的創作主要是體現人民的新生活,展現東北區域的特色音樂文化。像二人轉、東北大鼓等東北特有的音樂形式,在全國開始流行并且具有較多的受眾群體;這一時期,也涌現出一批貼近時代、語言清新、旋律輕快的創作歌曲。這些音樂作品的涌現,不斷豐富和拓寬了東北區域音樂文化。當下,中國正處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期,東北地區一直在區域文化特色的基礎上,融合時代精神和特點,創作出一批符合時代精神需求的作品。綜上所述,東北區域音樂文化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和符號,在經歷不同階段的發展之后,東北區域音樂文化更加豐富多彩,并在原有音樂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延展和創新,為我國音樂文化事業穩步向前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群力.東北地區文化對區域經濟發展影響研究[C].中國地理學會學術年會,2012—10—25.
[2]殷曉峰,李誠固,王穎.東北地域文化的創新與區域經濟的振興[J].東北師范大學報,2010(06).
[3]張志剛.東北區域經濟發展滯后的文化因素分析及對策[D].東北師范大學,2007.
作者:宋洋 單位:沈陽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