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晚清外交家與中西文化的交流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陳季同還強調中國人個性的平和及禮節性等,他認為“:一個民族的個性從來沒有完全的表達方式,如慶典、節日,我們用‘他們的愉悅’一句話就可以清楚地表達出來。”陳季同通過大量的篇章介紹了中國人的快樂,指出“:中國是一個古老而又懂得自尊自重的民族,早已脫離了幼稚狂歡的特征。”陳季同的中學西傳的文化傳播思想與實踐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與原因,因為19世紀的歐洲對閉關鎖國的清王朝及中國社會有著極大的誤區,在其《中國人自畫像》中就有“據旅居歐洲十年之經驗可以斷言,中國是世界上遭誤解最深的國家。”因為當時清帝國處于衰落時期,而同時期的歐洲則處于資本主義的鼎盛時期,并伴隨著他們的堅船利炮敲開了中國的大門,他們對中國的看法較之以前有著天壤之別,他們將中國描繪成了一個野蠻的國度。陳季同正是為糾正這些偏見而不斷努力,有著明確的文化傳播目的性與指向性。陳季同的作品在當時的歐洲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效應,這與當時歐洲人對中國文化的好奇分不開的,且陳季同的傳播與推廣活動更具有催化作用。更為重要的是,陳季同已經經歷了長達二十多年的外交生涯,能完全理解與遵循西方人的思維,以講故事的方式實現其中學西傳的目的。
在歐洲留學期間正值晚清政府的衰落時期,作為一名外交官,陳季同總是滿懷對中國的熱愛之情,特別是在西方人對中國文化或風俗存在誤解時,他總能通過自己的方式來爭取對祖國與同胞的公正。陳季同擔負著中西文化交流與溝通的重要使命,這使他能積極投身于改變西方人對中國印象的重要任務中。這對后人加速中學西漸的發展,并開展相關的交流活動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使西方更加全面與深刻地認識中國。
陳季同的文化交流與傳播主要體現在兩個重要時期,在其二十年的旅歐生涯中,主要是向西方國家介紹中國的文化,這些都體現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如《中國人的戲劇》、《中國的娛樂》、《吾國》、《英勇的愛》、《黃衫客傳奇》等,他始終堅持明確的寫作宗旨,就是讓西方人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及價值。在陳季同十幾年定居國內的時期內,他將主要精力放在傳播西方文化上面。19世紀末,他與其弟弟陳壽彭共同創辦了《求是報》等維新刊物,他將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介紹西學,宣傳維新思想,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同時,陳季同還通過創辦報紙及翻譯西方著作,將西方的現代文學、法律觀念等引入中國,促進了晚清文學觀念的更新及西方政治思想的傳入。可見,陳季同在文化傳播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堪稱是晚清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承擔著向中西雙方傳遞文化信息的重要使命。在數千年的中西文化交流歷史上,陳季同堪稱擁有該使命的第一人,具有重要的典范作用。
在長期的旅歐生活中,陳季同通曉法文、英文、德文及拉丁文等多國語言,并對西方文化有著深入的了解,同時用西方及中國的視角向西方介紹中國的文化,突破了以往交往中存在的語言障礙,他用法文寫作的形式向西方傳達了中國的聲音。陳季同用多種語言方式寫了大量的關于中國的著作,開創了中國人通過外文介紹中國文化的先河。他的代表作《中國人的自畫像》于1884年出版后,在西方產生了劇烈的轟動,一年內再版了五次以上,并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在歐洲各地出版,是第一部由中國人自己創作介紹中國社會的作品,并成為中國第一位作品暢銷西方的中國作家。同時,陳季同作為晚清時期的外交官,以其出色的外交手段、文學作品謀求與西方對話,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西方對中國的文化偏見,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陳季同善于交際,具有獨特的個人魅力,受到了歐洲上層人士的歡迎。1889年初,陳季同應邀在巴黎高等師范學院講學,著名的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聆聽了陳季同的演講,并在其日記中提到“:他身穿紫色長袍,聲音低沉有力,演講生趣活潑,同時兼具中國化與法國味。”
可見,通過陳季同的不懈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西方人對中國人、中國文化的不好印象,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弱國無外交的晚清時期,陳季同用自己的聲音向西方介紹著中國,并以“矯枉”為重要方式,努力尋求如何與西方進行對話。同時,他希望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能實現雙方之間的良好溝通。陳季同在其《報刊與輿論》中就提到:“西方文明的特點就是侵略。”這也決定著19世紀時期以西方文明為中心的浪潮中,中西文化的交流不平等、不平衡性。正如其在《中國人的自畫像》中提到的“:本書是實事求是地描述中國,并按照中國的風俗習慣,以西方人的精神或風格來寫。”他指出了中西方文明的異同,對西方文化的先進之處進行了客觀的評價。陳季同以其超越時代的精神,用自己的作品建造中西文化交流的平臺。在他看來,越了解西方文明越熱愛中國的風俗與制度,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所謂的和平與平等。陳季同用法文寫作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通過作品向西方讀者介紹一個充滿淳樸民風并蘊含豐富文化內涵的中國。這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西方的偏見,如陳季同連續在《兩個世界》雜志上刊載了十八篇《中國和中國人》,這增強了西方國家對中國的了解,同時還為當時的中法戰爭提供了輿論支持。所以,陳季同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開辟了中學西傳的先河,成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典范,推動著該進程的進一步發展。同時,陳季同作為一名外交家,他無處不為國家利益考慮,并通過不懈的努力及獨特的個人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西方的偏見與傲慢,為中西文化交流及晚清中西關系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作者:劉雅芳單位:西京學院人文科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