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晚清時期物質生活演變范文

晚清時期物質生活演變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晚清時期物質生活演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晚清時期物質生活演變

《湖南社會科學雜志》2015年第三期

一、物質生活近代化起步晚,發(fā)展程度較低

湖南物質生活近代化不僅起步較晚,而且總體上發(fā)展水平不高。晚清時期,中國近代物質生活用品主要是從外國進口的,當時,湖南進口洋貨量在全國所占的比例是比較低的,甚至低于全國平均值,管窺見豹,可推知這一時期湖南物質生活近代化程度不高。比如當時比較常見的進口貨物洋紗、洋布,1901年至1903年全國共進口棉紗1503766公擔,而同時期湖南僅進口13304公擔,占全國總進口量的0.88%;全國共進口棉布價值為92944650元,而湖南也只有1430557元,占1.5%。[7]以當時全國29個省份來看,其平均比例應為3.45%,以人口比例來看,湖南應占5.05%(1898年全國人口為419009千人,湖南人口為21174千人)。可以想象,當時湖南物質生活近代化水平是較低的。湖南物質生活近代化起步較晚,發(fā)展水平不高,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湖南地理位置居中及湖南通商較晚。湖南,地處中國腹地,自古以來交通不便,因而,近代湖南人沒有像東南沿海各省民眾那樣,直接地感受西方列強的炮火和文化。而中國社會近代化最明顯的特點便是外源性,是在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和商品經濟的浪潮沖擊下開始的。傳統(tǒng)物質生活的近代化轉型也同樣如此。而這種沖擊又與中國近代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通商開埠條約有關。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中最早辟為通商口岸的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地都位于沿海一帶,較早受到歐風美雨的沖擊,也較早地接受了西方的物質文明,其物質生活的近代化起步也就相對較早。19世紀中后期,西方列強對我國的侵略,大體沿著沿海沿邊沿江城市而逐漸向內地推進的,物質生活的近代化與此基本同步伐,70年代后期,長江沿岸中部城市漢口成為進口洋貨的一個集散中心;80年代之后,西方資本推進的勢頭擴張至重慶,迅速將西南各省卷入近代市場。而湖南直到1899年才有第一個通商口岸岳州的開通。其二是受湖南特殊的社會人文環(huán)境的影響。湖南是一個內陸省份,四面環(huán)山,交通不便,同時,自宋以來,湖南程朱理學興盛,封建綱常倫理影響至深,這種特殊的地理人文環(huán)境使得晚清時期湖南紳民的意識比較守舊,在走向開放方面很受制約,近代化的啟動就很緩慢。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湘軍興起,功業(yè)極盛,更加固了這種思潮。陳寶箴,曾擔任過湖南巡撫,他是一位非常開明的官員,時積極支持變法運動,支持開辦新式學堂、辦報紙、辦新式企業(yè)等,如開辦時務學堂、設礦務、輪船、電報及制造公司,刊發(fā)《湘學報》。作為一名地方督撫,他對湖南民風卻有這樣的看法:“自咸豐以來,削平寇亂,名臣儒將,多出于湘,其民氣之勇,士節(jié)之盛,實甲于天下。而恃其忠肝義膽,敵王所愾,不愿師他人之所長,其義憤激烈之氣,鄙夷不屑之心,亦以湘人為最。”[8]這種保守頑固思潮成了湖南人接受西方文明的最大障礙,使湘人由仇夷反教發(fā)展到“恥聞洋務”。所以19世紀60年代湖南人發(fā)起的洋務自強運動在其他省區(qū)如沿海地區(qū)進展的如火如荼,而在湖南卻寸步難行,湖南人仍然沉睡在往昔的功勞簿上,不愿醒來。就算自強運動是湖南人曾國藩、左宗棠等發(fā)起的,這些名臣貴宦也無法觸動湘人頑固的思維,三十年的自強運動于湖南人幾乎是陌生的,他們拒絕接受洋務。傳統(tǒng)的人文環(huán)境成了晚清時期湖南物質生活近代化的一個重要阻力。

二、受政局影響大,具有突變性

晚清時期,沿海部分省份的物質生活有兩種發(fā)展傾向,一是傳統(tǒng)物質生活走向衰落;二是近代物質生活逐步發(fā)展。而這一時期,湖南的物質生活卻有不同的發(fā)展趨向:其一是甲午戰(zhàn)爭前在傳統(tǒng)范圍內走向繁榮;其二是甲午戰(zhàn)爭后全面快速啟動近代化;出現(xiàn)物質生活的傳統(tǒng)鼎盛與近代化開端并存;總體上講受政局影響大,具有突變性。凡事必有因果,沿海地區(qū)物質生活的發(fā)展變化亦有其相應的社會原因,一是西方列強的侵略和西方物質文明的刺激,二是太平天國運動的發(fā)展和湘軍的強盛與沒落。1840年英國發(fā)動的鴉片戰(zhàn)爭開啟了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百年歷史,與此同時,在武力入侵的背后,隨之而來的是西方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晚清物質生活的近代化進程,作為內陸的湖南也在此列。而延續(xù)14之久的太平天國運動則對南中國及湖南的物質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江南沿海地區(qū),太平軍興之前,江南是大清賦稅重地,經濟繁榮,鄉(xiāng)民大都富饒殷實,集市上人民熙熙攘攘,往來不絕。太平軍興后,定都天京(今南京),東南一帶經常戰(zhàn)火不熄,人民流離失氣,經濟蕭條,耕讀結合的小農經濟在內外戰(zhàn)爭的碾壓下解體,而傳統(tǒng)物質生活則慢慢向近代化轉型并有所發(fā)展。與東南沿海地區(qū)不同的是,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湘軍崛起,憑借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的巨大功勛,經濟利益滾滾而來,湖南一時富人云集。湘軍將帥擁巨資歸湘,為物質生活的豐富繁榮奠定了豐厚的經濟基礎;同時,湘軍的勝利讓湖南人驕矜一時,湘軍統(tǒng)帥大都是理學大師,他們更篤信儒家文化的魅力,傳統(tǒng)理學治國才是根本,才是正道,所以湖南的排外守舊思想尤為突出,基本上排斥一切西方文明。舉一例加以說明。曾國藩為湘軍之祖、清朝中興名臣、湖南顯宦,在湖南人心目中其威望之高無人望其項背,但即使這樣,他在逝世后也面臨著一種尷尬。1872年6月,他在金陵病歿,因水路方便,其棺槨是由輪船運送的。這種新式的運輸工具并不被當時的湖南人接受,棺槨抵長沙后,官紳輿論嘩然,一致反對送棺槨的輪船入境。可以想象,當時湖南人的守舊排外觀念固執(zhí)到了何等程度。而這種思潮和社會風氣,直到甲午戰(zhàn)爭失敗后才有所改變。這種環(huán)境下,湖南物質生活的近代化無從談起,而傳統(tǒng)物質生活則因湖南經濟的暫時性繁榮而出現(xiàn)了一次極端的興盛。如1873年《瀏陽縣志》記載,瀏陽縣,“往時民俗樸,城市罕酒家,宴會不設珍肴,衣服亦罕羅綺”;湘軍興起后,“今漸不然,以服飾驕人,以及酒食、游戲征逐者,稍稍染頹風矣”。[9]總之,受湘軍勢力的影響,甲午戰(zhàn)爭前,湖南物質生活的發(fā)展主要是體現(xiàn)在傳統(tǒng)范圍內的繁榮。甲午戰(zhàn)爭以后,由于中國慘敗于日本,特別是湘軍在遼東戰(zhàn)場的慘敗,引起了湖南社會各界的震驚。昔日不可一世的湘軍,如今居然不堪一擊,敗于小日本之手,這對于“自我中心”的湖南人來說,是一股強刺激。正如時人所言:“從前每讀邸報,見執(zhí)事議行西法,頗深以為不然。及前年甲午中日之戰(zhàn)創(chuàng)新痛巨,示輕諸國,始恍然大悟,于執(zhí)事所為,非份儒能知也。于是趨步之心,久而蓋切。”

湖南人積極參與維新變法,開風氣,引先進,成為最富氣象的一省。1899年和1904年,湘人主動將岳州、長沙開埠,加強與外界聯(lián)系。湖南人在思想上的極端突變性在社會各個領域都有所體現(xiàn),湖南傳統(tǒng)物質生活近代化的演變也同樣如此,具有突變性特點,急風暴雨式的完成了從全面保守到近代化全面啟動的轉變。具體而言,在維新、新政時期,湖南物質生活領域,一改以往僅少量輸入洋紗、洋棉的狀況,而是在衣、食、住、行、用等各個領域引進西方近代物質生活方式,并開辦了一些與物質生活相關的企業(yè)。如開辦生產物質生活用品的企業(yè)湘善記和豐火柴公司、寶善成機器制造局等;開辦鄂湘善后輪船局、修鐵路、引進先進交通工具等;興辦近代郵政、郵電事業(yè)等。雖然近代化程度不高,但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三、近代交通業(yè)的發(fā)展自主性強,對湖南社會變遷影響較大

湖南近代交通業(yè)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與衣、食等方面主要依靠國外輸入不同的特點,一是力求自主發(fā)展,并擔負著抵御外侮的重任;二是對湖南社會變遷影響甚大。甲午慘敗讓湖南一批有識官紳認識到盲目排外,一概拒絕西方文明是行不通的,必須改變。這種共識使湖南人認識到,主動開放,引進西方先進文明以謀求自身發(fā)展是歷史前進的必然規(guī)律,如果仍如之前,堅避固守,那只能使自己淪為外洋的傀儡,湖南的利益也自然落入外人之手。譬如輪運業(yè),湖南人覺得自己不興辦輪船公司,列強的輪船則必會興盛。自古以來,湖南水資源豐富,河流眾多,時移事易,推進內河航運、興辦洋輪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更能從一定意義上抵制列強,維護湖南的經濟利益,“我之商務果興,彼之貪謀亦輟,以開為塞,久在藎籌”,“欲致富強,則非輪船鐵路不足以創(chuàng)興大利”[12],所以湖湘官紳積極上書,出謀劃策,為創(chuàng)辦輪運公司而不遺余力。正是在這種具有愛國意識和經濟爭利雙重意識的作用下,湖南交通近代化啟動過程中,湖南人處于主動地位。1896年4月,在維新變法思潮的推動下,湖南人熊希齡、蔣德鈞等人開始籌辦湖南內河航運事宜,并上報湖廣總督張之洞后,獲批。1897年成立輪船局,從上海購買了小火輪數艘,定期航行于長沙、湘潭、常德、岳州、沙市、漢口等六地。除官辦輪船公司外,民營輪船業(yè)也開始興起,1900年春,安化茶商梁嘯嵐在湖北租了五條小火輪,……行駛長(沙)(湘)潭、(湘)潭株(州)、長(沙)湘(陰)等線。此后數年之間,先后有開濟、團合、長清、利記、指南、湘濟等輪船公司成立,計有輪船20余艘。

湖南南近代鐵路交通較水路交通起步稍晚,修筑線路也很短,僅有株萍鐵路和粵漢鐵路湖南段。和近代交通相關的郵電業(yè)也是這一時期發(fā)展起來的,相較于早期的曲折,郵電業(yè)的發(fā)展也體現(xiàn)著主動與利益。例如,早在1890年時,湖廣總督張之洞就曾以湖南湖北中隔洞庭湖風雨之日不利公文往來為由,提議鋪設電線,設電報局,但遭到湖南紳民的群體反對,甚至不惜毀線折電桿以杜絕西方物質文明的傳入。到了維新時期,湖南人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為排外而排外,而是意識到立電桿架電線設電報局在辦公需要及日常生活方面的重要性,主動提議重修線路。經湖南巡撫陳寶箴與張之洞商議后,于1897年在長沙設電報局,收發(fā)官商來往電報,并隨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陸續(xù)在其他一些城市設立了電報機構。1905年,開始安置電話;1910年設湖南電話總局,對外開放營業(yè)。1899年岳州(現(xiàn)岳陽)郵政局設立,這是湖南最早成立的郵政機構,到1911年的時候,全省共有總分局27個,城市支局5個,郵政代辦支局203個。隨著近代輪船、鐵路的發(fā)展,郵運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變,除傳統(tǒng)郵路外,還出現(xiàn)了船舶郵路,火車郵路等,原來那種單純依靠人力、蓄力的落后方式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少。湖南近代交通的興起不僅主動性強,而且擔負著抵御外侮的重任。20世紀70年代前,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主要是以商品輸出為主,隨著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興起,開始以資本輸出為主,列強在中國爭相劃分勢力范圍,大肆爭奪路權、礦權及內河航運權。在列強全面的經濟掠奪下,中國人的經濟護國意識覺醒,與列強爭奪利權成為一項重要的愛國內容。湖南近代交通業(yè)起步最早的當屬輪船航運,這與湖南的地理條件有關。湖南人羅棠在《論湘鄂創(chuàng)辦小輪公司之益》一文中詳細分析了發(fā)展近代輪運業(yè)的利弊,認為湖南水資源豐富,發(fā)展輪船航運事業(yè)可從一定程度上與洋人爭利,增強地方實力。這種思潮是伴隨著維護國家利權而不斷深入人心的。湖南很多有識之士都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即使地處中國腹地,也擋不住列強入侵的步伐,湖南人必須自己強大起來,主動在經濟領域有所作為,大力發(fā)展近代企業(yè),興辦輪船、修筑鐵路、開發(fā)礦產,走實業(yè)救國之路,這樣才能在經濟上遏制西方,壯大地方力量。作為湖湘名宦,熊希齡非常關注湖南實業(yè)的發(fā)展,他是最早重視發(fā)展輪運業(yè)的人之一。在當時列強資本輸出不可阻擋的中外形勢下,湖南的固執(zhí)保守并不是最好的保護傘,即使鐵門之城也有被打開的一天,必須未雨綢繆、主動出擊,在自己的優(yōu)勢領域如航運業(yè)作好準備,克盡物力、民力,發(fā)展自己的輪運業(yè),以此來抵擋外輪入侵。熊希齡、蔣德鈞等人就此事專門上書湖廣總督張之洞,陳說發(fā)展輪船航運對于抵抗外輪入侵的作用,極力勸服張之洞批準在湘鄂間行輪。熊希齡在給張之洞的信中分析:“設或朝廷準予通商,專利之條倘不可恃,而我之輪船通行既久,貿易繁盛,根本又固,雖有洋輪之并行,亦不失為長江招商局之例,是則先發(fā)制人之策,不能稍緩也。”[

從這些人的言論中可知,湖南有識之士大力主張開辦輪船航運業(yè),并不是一味的求利,而是遵從忠于國家的召喚之心,肩負著抵抗列強入侵、維護國家權益的政治使命。鐵路也承擔著同樣的抵制列強、保護利權的政治使命。湖南人把西方列強在中國修鐵路列入心腹之患,認為必須集全省之力興辦鐵路,堅決杜絕列強覬覦之心,預防為先,興辦為實,而清末湖南士紳爭取粵漢鐵路改道入湘就是一個明證。湖南的有識之士敏銳地意識到外國人搶壓路權對我的危害,湖南人爭粵漢鐵路修筑權,一為政治目的,一為經濟利益。而湖南人的愛國主義情懷在歷代都是非常強烈的。當這種經濟利益被賦予了國家利益后,就有了生命和強大的力量,是不容踐踏和褻瀆的。后來,清政府將粵漢鐵路修筑權暗中出賣給美國人,湖南人就被激怒了,他們決不接受這種出賣國家利權的行為,保路運動轟轟烈烈,最終清政府被迫收回粵漢路修筑權。可見,“湖南的投資者們在選擇投資的領域和去向時不僅僅是從經濟利益上考量,更重要的是從政治權益上考量,即把維護民族的利益和主權放到相當重要的位置,千方百計地要使礦山的開采與鐵路的修筑之權不落外人之手”。[15]近代交通的興起對湖南社會變遷影響比較大,一方面改變了近代湖南經濟格局,一方面改變著人民的日常生活。在經濟格局方面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近代交通發(fā)展所帶來的長沙、湘潭、郴州、株洲、岳陽等地區(qū)經濟地位的變化上。

最典型性的例子是長沙的興起與湘潭的衰落。在漫長的古代一直到近代初期,長沙主要是政治地位和戰(zhàn)略地位重要,經濟上和商業(yè)貿易上在明末和清前期,是不如湘潭繁華的。原因在于,湖南水運業(yè)雖然發(fā)達,但舊時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帆船舢板,這種交通工具對停泊的條件要求高,長沙城外湘水不利于停泊,而湘潭卻有得天獨厚的港口泊船條件,大小帆船舢板可四季通航。因而湘潭經常是帆船云集,貨物豐饒,商業(yè)極為繁榮,富甲全省。在清末,湘潭碼頭有湖南“第一大碼頭”之稱,本身有“金湘潭”的美譽。傳統(tǒng)交通環(huán)境的差異決定了長沙、湘潭在全省經濟地位的不同。而隨著近代輪運業(yè)的發(fā)展,長沙河道不易避風的天然“大缺陷”相對得以克服,而湘潭則因位處上游,江水稍淺,大輪航行不易,原來的優(yōu)勢反成了劣勢。故而商隊也不再轉運湘潭,往日繁榮的市面漸漸蕭條,而長沙則因交通地位的改變而有了新的發(fā)展。隨著近代航運業(yè)的興起,長沙航運交通樞紐地位日益重要,成了全省的航運中心,而商業(yè)的集散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長沙逐步發(fā)展成為全省最大的商業(yè)城市和經濟中心。而湘潭作為湖南經濟中心和商業(yè)中心的地位則逐步喪失。株洲的興起則與株萍鐵路和粵漢鐵路有關,也是借近代交通之便。清末,在湖南人維護地方利權的大背景下,湖南人積極關注并致力于發(fā)展鐵路,相繼修成株萍鐵路和粵漢鐵路湘鄂段,后來粵漢路株韶段通車,浙贛路伸展入湘,株洲交通樞紐的地位更加穩(wěn)固,這為株洲的發(fā)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正是憑借交通上的優(yōu)勢,株洲迅速發(fā)展起來,部分地取代了湘潭原來的地位,成為湖南的經濟中心之一。晚清時期湖南近代輪運業(yè)和鐵路的開通,使湖南傳統(tǒng)商路發(fā)生轉移,由湘南轉到湘北。“長江水道的對外開放,漢口的開埠設關,使內地貨物的出口和洋貨的進口改在水運,經武漢至上海,十分便捷,經湖南至廣州的商道自此日趨冷落”。

19世紀90年代,岳、長相繼開埠,進口貨物大都走水路由這兩關進入湖南,湘南傳統(tǒng)商路進一步衰敗。而長沙作為省會城市,加上地理位置和水運資源的優(yōu)勢,成為湖南各類貨物的主要進出口地。湘北、湘中比湘南等其它地區(qū)與外界聯(lián)系更為密切,商務往來也更直接。因此,湘北、湘中地區(qū)的物質生活近代化要比其它地區(qū)發(fā)展得更早,發(fā)展水平也更高。湖南物質生活近代化基本上是沿著湘北、湘中至湘南然后延伸到其它地區(qū)這樣的路徑發(fā)展的。下面就以湘北的岳州(今岳陽)與湘南的郴州作個簡單對比:1896年,天主教傳教士進入岳州傳教,次年在城內建教堂;郴州,最早的教堂是1905年美國長老會傳教士在東門口建造的。1899年,岳州郵政總局成立;郴州,直到1903年,才有郵政代辦分局在天官坊創(chuàng)辦。1896年,岳州開始架設有線電報路線,次年設立岳州電報分局;郴州直到1913年才在五通廟設立電報支局,是為郴州現(xiàn)代電信的開端。可見,湘北地區(qū)的發(fā)展水平和物質生活近代化程度稍高于湘南。近代交通工具的發(fā)展,大大便利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主要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出行,二是習俗。出行方面,表現(xiàn)的比較明顯。近代化的交通工具,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速度。比如輪船與帆船的速度相比,帆船一天一夜24小時,順風順水也不過走100多里;遇到無風的時候,完全要靠人力用篙槳繩索推挽,速度就更慢了,多說可走30多里地。而近代的輪船一般要比帆船快上三、四倍,火車與傳統(tǒng)陸路交通工具相比,其優(yōu)勢更加明顯,機器工業(yè)的優(yōu)勢非自然之力能夠比擬,動力機器更是遠超自然之力。有了快捷的交通工具和便利的交通設施,人們的出行自然而然地方便快捷起來。過去,人民安居故土,極少外出,活動范圍狹窄,迫不得已,不會外出走動。而隨著新式交通工具的革命,人員的流動急劇增加,人們的活動范圍大大地擴展。且隨著出行的增多,等級差別、貧富差別、男女差別等在近代交通工具的利器之下,都不再像傳統(tǒng)社會那樣嚴格,交往的限制也漸趨松動,傳統(tǒng)的服飾等級習俗、男女不同席的習俗、貧富不同一處的習俗、欽食習俗等也慢慢發(fā)生著變化,有的被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比如在交通發(fā)達的長沙等地,服飾的前后變化非常明顯,服裝質地趨向高檔,式樣緊追沿海發(fā)達地區(qū),跟風追求時尚,女子的服飾更是向上海、廣州等學習,很是風靡。而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則隨著現(xiàn)實的變化也跟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比如同坐一輪船,很難解決男女不同席和等級貴賤問題,現(xiàn)實生活的需要迫使社會改變陳腐觀念,適應形勢發(fā)展。總之,隨著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領域突飛猛進的變化,晚清時期湖南物質生活演變呈現(xiàn)出三大特征:一是物質生活的近代化起步滯后,明顯晚于沿海地區(qū),甚至晚于周邊省際。二是受政局影響大,具有突變性。物質生活領域出現(xiàn)兩個極端,一方面甲午戰(zhàn)爭前湖南物質生活攀上傳統(tǒng)物質生活的鼎盛時期;另一方面甲午戰(zhàn)爭后湖南物質生活近代化迅猛起步,快速開啟。三是近代交通業(yè)的發(fā)展力求自主,且擔負著抵御外侮的重任,有著重要的政治、經濟意義。

作者:彭順勇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研究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 | 久热天堂| 最新在线精品国自拍视频 | 在线成人亚洲 | 四虎www| 男人天堂一区 | 波多野结衣网址 | 久久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久热精品 |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激情文学在线视频 | 草草爱| 欧美福利视频 | 婷婷五月天.com | 午夜欧美性视频在线播放 | 欧美福利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网站 | 婷婷六月色 |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二区麻豆 | 意大利禁忌电影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 亚洲最新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区婷婷久久 | 欧日韩不卡在线视频 | 俄罗斯三级最新电影 | 欧美日韩一区在线观看 |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 | 深爱激情站 | 中文字幕日本亚洲欧美不卡 |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 一级片免费看 | 自偷自偷自亚洲首页精品 | 男人的天堂精品国产一区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 | 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