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殖民中西文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中西文化并置的體現:英雄文化Vs王公文化
考琳•麥考洛賦予主人公亞歷山大淘金時代的英雄形象:他個子很高,走路昂首挺胸,但亞歷山大并不是虛有其表的英雄,他深謀遠慮,對自己每一個階段有著嚴密的規劃,并利用一切機會豐富自己的學識。他熱愛讀書,尊重科學,在任何挫折和困難面前,總能“處變不驚,應付自如”。而事實上,從一文不名的私生子到富甲一方的金山之王,他的傳奇經歷使他毫無爭議的成為淘金時代的英雄。亞歷山大卓越的英雄成就來自于他內心的“英雄情結”,他崇拜歷史上與他同名的亞歷山大大帝,不但對其贊美之情溢于言表,并堅信自己也可以“超越卑微的出身,而如高山般崛起”[1],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亞歷山大來自宗主國,到澳洲的目的是要實現自己輝煌的淘金夢想,因此他的府邸金羅斯公館基本上是英國文化的移置。亞歷山大把房子建在了金羅斯山頂,使其成為具有英國特色的“山莊”;房子的建筑風格和豪華裝飾讓從蘇格蘭初來乍到的伊莉莎白產生了位于“英國某個大城市”的錯覺;更重要的亞歷山大要在這座房子里實現他的夢想:他的妻子言談舉止端莊矜持,有著彈琴、看書的藝術修養;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出入往來的是澳洲名流:亞歷山大要以房子和妻子為標志為自己貼上上流社會成功人士的標簽。
與亞歷山大英雄豪放的個性形成鮮明對比,孫楚則英俊瀟灑,風度翩翩,他那溫文儒雅的華人形象使他在眾多西方群像中脫穎而出。在華人圈里,孫依然像封建時代的王公貴族一樣,有著王者的號召力,骨子里與他周圍的兄弟保持著主子與家奴的關系。金礦開發時,孫帶領著他的人齊心協力,共同拼搏;成功之后,在謀取自己利益的同時不忘周圍的兄弟,代表他們登記購買土地。在對待婚姻家庭上,依然保留著“門當戶對”的觀念,挑選身邊姿色姣好的中國姑娘為妾,沒有放棄中國男性“三妻四妾”的婚姻傳統。孫楚在淘金發財之后所修建的房子,寶塔,依然保留著傳統中式的雕梁畫棟的風格,色彩亮麗的琉璃瓦的樣式,盡管考琳并沒有詳盡描述,但傳遞給我們的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象,孫楚同樣以中國文化中王公貴族式的房子為標志宣示自己夢想的實現。
2中西文化的地位:主導文化Vs附屬文化
在殖民語境中,不同民族的文化地位是不平等的,作為英國的海外殖民地,宗主國英國的文化傳統是當時的主導文化,亞歷山大來自蘇格蘭,他的身份很容易被殖民當局所接受,這使他有資格購買土地,開采金礦,進而發展為金山之王,建立“金羅斯城”這樣英雄班的豐功偉績成為可能。而懦弱無能的清政府根本無力保護本國的人民,更何況流落海外的游子?在當時澳大利亞瘋狂的排華熱潮和白奧政策下,中國人處于低下的社會地位和被邊緣化的利益,通常徘徊于主流產業淘金業之外,他們處處受排擠,經常“被打,被搶,被折磨,甚至被殺害”[1]。
霍米巴巴認為,“在殖民語境中,附屬文化相對于主導文化的政治關系并非是單純對抗性的。彼此朝向對方的矛盾感覺摻雜著些許欲望,彼此在某些方面又都需要對方”[3]。正是這個原因奠定了亞歷山大與孫楚合作的基礎。在澳淘金的最初階段,亞歷山大需要的是能夠吃苦耐勞、不事張揚、默默無聞的合伙人,孫楚正是理想的人選;而對于孫來說,就算他有滔天的抱負和完美的修養,在當時處于少數族的邊緣化地位上,他也無從施展,于是在雙方互惠互利的背景下,他們完美的合作最終成就了天啟金礦公司和金羅斯模范城的輝煌事業。在男權社會中的女性盡管整體處于劣勢,但女性的身份依然暗示了當時不同民族的文化地位。小說中有眾多的女性,然而從民族文化的角度出發,重要的女性有三位,伊麗莎白、茹貝和文玉。來自宗主國蘇格蘭的伊麗莎白是“溫柔,美麗,順從,貞潔”的“高尚淑女”,是亞歷山大夢想的“家庭天使”,盡管兩人貌合神離,但伊麗莎白自始至終都是金羅斯府高高在上的女主人。茹貝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澳大利亞本土文化的女性代表,有著典型的“東方女性”的形象特質,在考琳筆下,茹貝是“失貞者”,她美麗妖嬈,飽含風情,渾身充滿了女性誘惑力;同時她又有著“悍婦”的特點:潑辣兇悍,喋喋不休,不肯順從[4];但是她總能給亞歷山大一種全新的感受,使他不可自拔的癡迷于她;然而茹貝這樣的東方女性卻沒有未來,亞歷山大拒絕考慮娶她為妻,只想置她于終身的情婦地位。小說中盡管沒有來自中國的女性,但文玉作為中國人與澳洲人的混血女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中華文化的代表而出現在小說中的。文玉清楚的看到她的姐妹在社會上做著最卑賤的工作,毫無其他出路可言,因此身為奴婢的她對主人忠心耿耿,全身心的投入到照顧智障小主人安娜的生活起居中,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為受辱的安娜報仇。但文玉畢竟是仆人,盡管亞歷山大一家佩服她的勇敢,卻也改變不了文玉被殖民當局絞死的命運。
3中西文化的融合:金羅斯城
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接碰撞處,必然存在著文化融合的可能,并進而產生出多元文化的模式。推崇文化多元的核心在于尊重文化差異,只有彼此尊重差異,理性的、客觀的溝通才能成為可能,社會才能多元,世界才會和諧[5]。金羅斯府可以稱為文化融合的縮影。女主人伊莉莎白來自蘇格蘭,在父親的威嚴和牧師的調教下長大,是西方父權社會中理想女性的代表。女仆都是中國姑娘,聰明美麗,善良正直,忠心耿耿,她們的名字如茉莉,牡丹,桃花,絹花等則是中國傳統命名文化的特色。管家薩默斯太太是個生長在澳洲的人,對中國人充滿了敵視和仇恨,稱中國人為“異教的中國人”,這個種族主義者最終被亞歷山大趕出了金羅斯府;金羅斯府上的主仆之間友好、欣賞和信任的氛圍,暗喻著中西文化的并置和融合。在西方當時的文化中,有權有勢的男人大多會有情婦,但是多數的情婦是已婚的女性,是其他男人的合法妻子,因此他們的關系是秘密的。而亞歷山大卻不同,他和茹貝的情人關系在金羅斯卻是眾人皆知的秘密,而且亞歷山大公開和茹貝分享自己的金錢和利益,而茹貝更是金羅斯府上的常客。金羅斯公館的女主人和金羅斯飯店的老板娘并沒有像一般的情敵一樣互相仇視,她們反而和平相處,情同姐妹,這在某種程度上暗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男性一夫多妻的現象。
金羅斯城的發起者亞歷山大,就是一個尊重多元文化的人,他反對種族歧視,關注弱勢群體,審視中國人的優點和長處,任用中國人孫楚為市長來管理這座城市。在亞歷山大和孫的共同努力下,金羅斯市成為當時的模范城,這兒有富有的家庭、風平浪靜的雇傭關系、各種膚色移民的和諧相處;在金羅斯市,不同的民族都能各安其道,彼此尊重,相互依存,就連伊莉莎白和茹貝這種本應相互仇恨的情敵,都能相安無事,甚至視彼此為知己,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小說中的金羅斯城更像個理想的烏托邦城市,為多元文化的和諧并存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4結束語
共同的淘金夢想讓不同民族和不同種族的人聚集到了澳大利亞這塊土地上,然而淘金熱時期的民族關系并不和諧,民族之間的矛盾沖突此起彼伏,尤其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著巨大差異,因此中華文明常常被西方種族主義者一踩到底,中國人更是處于極其邊緣化的劣勢地位。在小說《呼喚》中,考琳由衷地贊美了被踐踏的澳大利亞華人和中國文化,并以模范城金羅斯市為例,提供了一種中西文化全新的相處模式。小說中金羅斯這個多元文化混雜的烏托邦的城市,為人類新的文化的產生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空間。當今世界是一個全球化不可逆轉的時代,而全球化的盛行必然伴隨著文化上的多元主義,多元化成為當今世界的重要特征,越來越多的國家成為民族文化多樣性的社會,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的和諧共處問題已經成為世人必須面對的共同難題[6]。殖民地文化本身就是一種世界主義,其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們當代社會去學習,這也是小說在文化模式上研究的意義之所在。
作者:郭平單位:泰山醫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