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洛克政治自由主義思想現代評價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洛克在西方自由思想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把自由當作每個人都具有的自然權利。作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總結者和代言人,洛克的政治自由觀反映了英國資產階級后的政治現實要求和政治主張,在理論上成功論證了英國資產階級后建立的君主立憲制。同時,洛克自由主義思想也有保守和妥協的性質,沒有同時代思想家霍布斯(君主專制)、盧梭(人民主權說)等思想家激進。本文從洛克的自由主義概念著手,結合目前研究現狀,分析出其政治自由主義思想的不足之處。
【關鍵詞】
洛克;政治自由觀;局限性
洛克在前人的理論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自由主義思想,他的思想注重保護的是個人的自由權利,這是在總結前人的理論基礎上提出的新的自由觀點,作為首位對自由主義進行系統闡述的政治學家,在哲學范疇的自由理論基礎上提出了在現實中實現自由的理念和思想。可見,洛克的政治自由主義思想是人類歷史上的文化遺產和寶貴財富,筆者認為要對其進行深度挖掘和批判繼承,這樣不僅對洛克理論本身意義重大,也對現階段政治理論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洛克賦予自由的基本涵義
洛克以宗教中的平等觀作為理論基礎,以意志與法律作為核心內容,從三大層面對自由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他把自由作為與人的生命財產同等價值的不可剝奪的天賦權利。在這個基礎上,洛克系統全面的構建了他的自由主義政治理論,提出了保障人權的各種制度、原則、、法治、分權等,自此開創了西方近代以來政治思想發展的主流思想,即自由主義。需要說明的是,洛克的自由指的是基于平等的自由,是由平等延伸出來的自由。在洛克看來,自然狀態是與生俱來的狀態,洛克認為自然法是不僅要保全自己還要保全自然人類,即“人們理性的生活在一起”。洛克在《人類理解論》的“論能力”中分析了自由的含義,對自由的概念進行了詳細說明,他認為人們對世界萬事萬物的認知都來自于現實存在的人們以往積累的經驗,即來自于個人經驗性的認識論,他把認知觀念分為簡單認知的和復雜認知兩種,而自由則屬于變化復雜的觀念,即內心思考的觀念能力。在洛克的自由主義思想中,特別指出了自由的實現需要前提條件,即有能力實現這種自由,必須屬于承受范圍內的能力。同時,洛克所指的自由狀態必須是某個動作在自我思想指導下來實現,并且某個動作是在未受到任何外界干擾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的指導下完成的。
如果意志受到外界干擾后再做出某個動作的決定,那么是不自由的。因此,自由狀態是不能受到外界干擾的,而意志則可以在自我潛意識下做出決定,也可以在外界某種刺激下做出決定,這是二者的區別,所以洛克認為自由是屬于意志的觀點是錯誤的觀點。然而,人類的自由并非絕對的自由,而是相對的自由,因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要受到必然或者偶然的制約,而追求幸福和諧是人類亙古不變的天性,也是人類必須遵循的必然規律,因此,任何自由的行為都要以追求幸福和諧為最終目的,否則這種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綜上可知,洛克的自由觀是指沒有思想的物體可以是沒有任何自由權利的,一個物體無論它發生什么動作,靜止抑或運動,這些未經過自己的思想指導的動作都不是自由的。不難看出,洛克首先在哲學范疇中對自由進行了詳細深刻的系統闡述,他認為自由是人的一種本能,但這種能力受到了多方因素的限制,無疑為其政治意義上的自由狀態奠定了理論基礎,然后又在政治范疇上對自由進行了理論分析,他強調在不同的社會狀態中都要受到來自于理性化身的不同法則的限制和制約。
二、洛克自由主義政治觀基本原則
洛克認為人本來是自由的,任何人若使別人處于自己的權力控制下,則無異于使自己處于與對方的戰爭狀態之中。歷史上確實存在過奴隸現象,但僅僅只是奴役者與被奴役者之間的“戰爭狀態的繼續”,是非法的的狀態,受奴役者也有全力通過戰爭來恢復自己的自由。顯然,洛克自由主義觀的出發點是人擁有的權利的絕對性,它的基本原則是基于生命、財產和自由三點。為了確立起基本原則,洛克強調整個政治權力不是君權神授的,而是來自于民眾的同意和擁護,整個政治權力結構應遵守分權制衡的基本原則。洛克自由主義的三個最基本的原則是權利的優先性、政治權力的世俗同意性以及權力結構分權制衡體系。大部分現當代政治思想學者認為洛克揭開了現代政府理論新的篇章,盡管著名的政治理論史專家薩拜因在《政治學說史》中特別強調,不能把現代政治就理解為洛克闡述的那套東西,然而從某種意義上說,洛克的現代政治理論確實奠定了現代政治理論的精神支柱。
三、洛克自由主義政治觀的局限性和不足之處
作為西方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自由主義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在認可個人主義、理性主義與多元主義的基礎上,如何處理社會中顯現的多元分歧并確保政治秩序的穩定。(一)對“自然狀態”的質疑洛克認為“自然狀態”是一種自由平等但不放任的狀態。他的政治理論就建立在這樣虛擬的社會狀態基礎上,這里的自然狀態學沒有任何理論基礎,是憑空設想的。一方面是這個社會狀態中人與人之間互不聯系、相互孤立。顯然,人類是社會性動物,不可能脫離現實社會關系。另一方面,政治理論來源背景是中世紀時代的社會背景,當時的政權被羅馬教會壟斷,除了統治者外,大眾沒有人身、思想、輿論自由,處處受到教會壓迫,導致渴望尋求可以保護自己權利的政治制度,最終,資產階級改變了封建制度壓迫的政治制度并最終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
(二)缺乏人類社會性認識正是因為洛克的政治理論是假設出來的,人人都是孤立存在的個體,追求著個體的自由。然而,現實的社會狀態是只有社會的穩定,才有個人自由可言。如果社會穩定遭到破壞,那么個人自由權利也不存在。可見,社會與個人之間是互相聯系、統一存在的關系。個人是社會的組成單元,社會是由個人組成,沒有個人就沒有社會存在。同時,個人是社會下的個人,沒有社會存在個人亦難以生存。如果社會不顧個人自由剝奪了社會自由,這樣的社會狀態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如果過分強調個體自由,忽視社會整體利益,也會導致社會利益受到損害,導致個體自由權利產生沖突,最終使個體自由權利實現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因此,應該看到個人與社會之間是辨證統一的。
四、結語
洛克認為雖然人們在自然狀態中享有自由、平等、財產等權利,但是這些權利會受到別人的不斷侵犯,并且缺少必要的保護,而且從本質上來說,洛克從虛擬狀態下出發的自由思想本質是資產階級,目的是為資產階級的政權合法性辯護,并且其思想的時代背景和理論背景也有局限性。所以,在肯定洛克自由思想的歷史地位的同時,應該用批判的精神審視其哲學自由思想和政治上享有的自由思想。
【參考文獻】
[1]洛克.政府論(下篇)[M].商務印書館,2012.
[2]西方憲政發展的自由主義背景殷嘯虎劉守剛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2,3
[3]韓偉華.兩種自由之學貢斯當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之比較探微[J],史林,2010(1)
[4]賀秋媚.霍布斯的自由主義思想及其對中國民主政治的啟示[J].西北大學,2010.
作者:杜金燕 單位:新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