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寫作是一種表達,也是一種探索。我們為你提供了8篇不同風格的中學音樂教學參考范文,希望這些范文能給你帶來寶貴的參考價值,敬請閱讀。
一、引言
1.問題的提出如今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加深,競爭已成為各個國家間在許多方面的主要對話方式。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都把提高國民素質、發展教育看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審美教育即美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實施內容。審美教育是音樂教育的重要價值體現,課程改革確立了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理念,豐富學生的音樂審美情感體驗,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審美能力和水平。美的感受必須通過自身的體驗才能獲得,所以音樂審美教育不僅要充分體現在新編的音樂教科書中,體現在廣大音樂教師的教育觀念中,更應該體現在平時的音樂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中。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在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技能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帶給他們審美的愉悅,情感的共鳴及心靈的凈化,使他們更加地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然而音樂課仍然存在為了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填鴨式地給學生灌輸音樂知識與技能的現象,音樂課沒有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也失去了音樂審美教育的作用,這種現象急需改變。
2.研究的意義(1)理論意義依據國務院《關于<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意見》中指出:“中小學的美育(包括音樂,美術)對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應切實加強。”《音樂課程標準》對中、小學音樂課程性質的定位,音樂課是人文學科重要領域和基礎教育必修課,是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根據《教育學》《心理學》的有關知識,中學生心理活動的無意性和情緒性比較明顯,所以中學是教育的關鍵期和形成個性的最佳時期,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是從直觀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音樂審美型教學符合這一客觀規律。(2)實踐意義:英語審美教育要求音樂教師除了教給學習者一定的音樂知識外,還要把教學重點轉向教會學生學習音樂的方法;教會學生如何感受、鑒賞音樂的美;如何通過不同的形式表現音樂、創造音樂。音樂審美需求是人類審美需求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滿足人類的多種心理需求。音樂審美教育可以培養學生擁有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形成趨向美好事物、排斥丑惡事物的心理,培養學生逐漸可以運用美的規律去創造客觀事物。音樂審美教育還可以完善人格,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感來調節自己的精神狀態,消除消極的不健康的情緒因素,形成積極向上的審美情操,促進自己的全面發展。
二、音樂審美教育的基本原理
1.音樂教育的審美性質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普遍和具有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實現思想和感情交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類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和載體,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以其獨特的魅力伴隨著人類的發展,滿足了人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2.音樂教育的審美原則(1)體驗性:在音樂教學中應充分揭示音樂要素的表達作用,讓學生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親身體驗、感受到音樂中最精彩和最具表現力的部分,而并非進行枯燥的、單一的技能訓練和灌輸死記硬背的知識。(2)整體性: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整體大于元素的總和。所以要以整體的方式來教授音樂,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產生情緒的反饋和情感的體驗以及升華,而不是零散地教授音樂的各種元素。(3)實踐性:要注重藝術實踐的本質,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音樂的表現活動,這是音樂教育區別于其他學科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也是我們目前在音樂教育中存在的比較嚴重的問題。(4)音樂性:要特別強調音樂和音響的統一,只有這樣才能稱之為音樂,因為音樂是聲音、時間、聽覺和情感的藝術,在學習音樂技能技巧的過程中應該始終貫穿著學生的情感參與,音樂教育才能實現審美教育的作用。
3.音樂審美教育的特性(1)情感性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的本質在于情感體驗和反思。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鑒賞、音樂創造都與情感體驗及其反應過程緊密聯系。音樂作品具有越高的藝術價值與品位,越易于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音樂審美活動的本質就是一種審美情感體驗。(2)表現性在中學階段的音樂教育教學中,應該要體現音樂藝術的表現性。中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無論是歌唱還是舞蹈都會產生出音樂表現的沖動和要求,以及情感表現行為。在中學的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應充分激發、引導、激勵學生進行音樂表現,促使他們在創造性的音樂表現中深化音樂審美感受。(3)終生性音樂的審美教育并不僅僅局限于基礎教育階段,而是會伴隨著人類一生的教育活動。使學生將音樂學習看成是獲得積極愉悅的學習體驗的必然要求,理解音樂審美教育是終生性的這一特點。中學生階段是激發學生終生音樂學習的興趣和養學生終生參與音樂審美學習意識的最佳時間。貫徹實施中學音樂的審美教育,讓每位中學生掌握音樂審美的能力,讓學生學會感受、學會體驗、學會表現并學會創造,這樣才能使終生性的音樂審美教育成為現實。(4)中學生音樂審美的心理發展音樂審美心理的發展包含了豐富的內容,主要包括音樂審美態度和審美情趣兩方面,比如音樂期望、音樂感知、音樂通感、音樂想象、音樂情感、音樂理解等。中學階段是青少年身體和智力快速發展時期,隨著學生們知識的豐富,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提高,他們的情感也日漸豐富,其審美心理有了很大的變化和發展,初步形成了審美意識。根據中學生的審美心理的發展特點,鼓勵學生參加各種音樂活動,比如各種演唱、演奏及文藝演出中充滿自信地表現出音樂美,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地創作,可以把詩歌、散文、繪畫,甚至一個自編的小故事和音樂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創造音樂美的能力。
三、中學音樂教學中審美功能的實施
摘要:欣賞教學能夠刺激學生的感官,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利用欣賞教學的方式,能夠更好的讓學生在音樂的課堂上產生共鳴,能夠更好的理解音樂的含義。教師要能夠有意識的利用欣賞教學的特點,合理的運用有效的課堂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本文通過對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欣賞教學的應用做了簡單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可以應用到中學音樂課堂上的教學技巧。
關鍵詞:欣賞教學;中學音樂教育;應用;探索
豐富的課堂教學內容、優質的課堂教學方式和方法是欣賞教學的主要教學方式,通過音樂課堂上對音樂素材的欣賞教學,可以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欣賞教學的魅力,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滿足學生的表達欲望。欣賞教學想要在中學音樂課堂教育中的有效應用,就需要教師發揮自身的課堂主導地位,引導學生主動的享受音樂,融入音樂環境當中,在音樂的欣賞中理解音樂的情感和內容。
一、欣賞教學的作用
欣賞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高尚的理想,使學生養成正當的態度,培養正當的興趣,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和音樂素質。因此,欣賞教學是中學音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在音樂教學中不斷的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思想素質是欣賞教學的最終目的。
(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欣賞教學能夠使學生對在音樂教學課堂中所學音樂的理解更加深刻,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多準備一些積極向上的、能夠陶冶學生情操的音樂素材,使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受到音樂內容的感染,能夠逐漸建立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欣賞教學能夠使學生在良好的音樂欣賞環境下,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別能力。
(二)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
摘要:本文主要以中學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討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中學音樂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意義為主要依據,從運用音樂創作背景、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采用演唱與表演的手法這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其目的在于加強中學生情感教育質量,為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做鋪墊。
關鍵詞:中學;音樂教學;情感培養
初中階段為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要階段,只有加強該階段教育力度,才能保證學生音樂學習水平。音樂是一門獨特的學科,其每首曲子都有要表達的音樂情感,若想提高學生音樂素養,首先需要做好情感教育工作,這是保證中學音樂教學質量的基礎,只有給予其高度重視,才能保證學生切實感受到音樂魅力,從而加強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本文主要探討中學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具體如下。
一、中學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效用
第一,健全學生人格。社會人員不能只具備高智慧,還需要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通俗地講,就是滿足日后發展所需的人才務必要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如今人文主義教育目的是以健全人格為最終的教育目標,而這樣的人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務必要從小培養。當學生在健全人格與優化道德過程中,情感為人格與道德的主體內容。情感的培養是塑造人格、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過程。基礎音樂教學的諸多內容皆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大都是在學生互相交流中展開的。第二,利于學生日后學習。如今知識變更的速度較快,創新幅度較大,為能夠使學生有效的學習音樂知識,各個教師需加大對情感教育重視力度。中學為學生學習的主要階段,也是終身學的關鍵階段,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求知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課堂教學活動中。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展開情感教育十分重要,不但能夠加強學生學習興趣與信心,還有利于學生日后學習,實現提高學生音樂素養與能力的目的。
二、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展開情感教育的有效措施
1.合理運用音樂創作背景,調動學生個人情感
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需合理利用音樂內在情感因素,在提升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同時,豐富學生情感體驗。所以,初中音樂教師可先講解音樂作品,通過由淺入深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感悟音樂作品的內在情感,讓學生體會音樂創作背景的涵義。例如,在教授《啊!中國的土地》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闡述該曲子的創作背景與作者,讓學生對這首歌曲有一個大致的認識,通過向學生闡述創作背景,有助于調動學生個人情感,并且還能加強學生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音樂素養具有積極作用。這首歌曲應用了勞動號子的表現形式,展現了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歷史,激發了民族斗志,為解放人民填充力量。教師在講解該作品時,充分發揮該作品的情感力量,利用豐富情感的方法讓學生理解音樂作品的情感內容,以便擴寬學生情感世界,加強音樂教學質量。
一、教學目標
1、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指導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教育和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之中。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
2、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識,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3、增強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具有獨立視唱簡單樂譜的能力。
4、了解我國各民族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激發學生熱愛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國優秀音樂作品,擴大視野,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鑒賞的能力。
二、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的工作計劃,結合本學期的工作時間,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完成好本學期的工作任務。
三、工作任務:
摘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入,音樂教學在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培養方面的重要性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中學音樂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基礎,在學生音樂素養、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等方面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學音樂教學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教育觀念比較落后、教學方法單一,中學音樂教學的質量并不高。基于此,本文結合新時期中學教育的特點,對中學音樂教學創新的有效方法進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為中學音樂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中學;音樂教學;教學創新;方法
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推進,音樂教育在中學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在逐漸上升,音樂教育在學生審美情緒、鑒賞能力和音樂素養等能力素質培養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傳統的中學音樂教學存在著教學方法單一、教學質量不高的問題,需要結合新時期中學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中學音樂教學進行創新和改革,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培養。
1改革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
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思想基礎,為了創新中學音樂教學的方法,必須對音樂教學理念進行革新。首先,要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的制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將音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不僅要教會學生怎么唱,而且要引導學生對自身的音樂素質基礎進行挖掘,了解自身的音樂學習特點,幫助學生優化聲音,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特點去掌握唱歌技巧。其次,要對音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根據新課程改革對中學音樂教學提出的要求,將探究學習模式、合作教學模式等融入到中學音樂教學過程中,例如在學習《嘎達梅林》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的探究該首歌曲的演唱背景、唱法風格以及這首歌所要表達的情感,在探究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音樂的美,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對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進行培養,在課堂教學氛圍營造方面也能夠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2運用流行音樂刺激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內容摘要: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既要重視學生基本功訓練,還要注意對學生各方面音樂素質的培養,從而增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和表現能力。文章從鋼琴教學中對學生聽力、讀譜能力、背奏能力及旋律、節奏、速度的培養等方面進行了論述,為鋼琴教學中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提供了具體辦法和思路。
關鍵詞:鋼琴教學音樂素質理解力表現力
鋼琴是一種技巧性極強的樂器,在鋼琴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學生基本功的訓練要貫穿始終,學生在初學階段要付出艱苦的努力才能打好扎實的基礎。因此,教師在輔導學生練琴時,既要重視基本功訓練,還要注意對他們各方面音樂素質的培養,從而增強他們對音樂的理能力和表現力。
1.聽力的培養
聽力是指接受聲音、分辨聲音的能力。音樂的注意力、記憶力、曲調感、節奏感以及多聲部音樂感、對音樂的共鳴等都與聽力有關。聽力的培養與訓練在鋼琴學習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說和訓練手指同等重要。在學生初學鋼琴階段就應該重視聽力的培養與訓練,以增強他們對音樂的聽辨力和獨立練琴的能力。
2.讀譜習慣的培養
教師要認真培養學生嚴格讀譜的習慣。學生讀譜不嚴格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有些學生在練琴時只重視音符、節拍,而對其他小標記,如指法、休止符、連線、跳音、保留音等經常忽略,有時是因為粗心,有時是因為學生還不明白為什么必須照譜彈奏。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應該明白這些小標記的重要性,同時老師應當告訴學生,只有使用正確的指法才能把樂曲彈得準確、流暢。
3.背奏能力的培養
《嶺南音樂》2017年第5期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推行,更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而促進其對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基于此背景,本文將探討幾種關于激發學生在中學音樂中的主動性的相關舉措,從多方面進行研究,希望可以為此領域的發展帶來有效見解。
關鍵詞:中學音樂;學生;主動性;研究
一、引言
為了促進我國中學音樂教學的發展,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主動性,針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基于此做出一定的改變舉措,促進素質教育的建設。
二、情境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對于音樂學習練習過程中把握好教和學的之間的聯系,可以顯著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熱情。不僅能夠增加音樂課堂和課余生活的趣味性,也可以挖掘出學生學習音樂的潛在動力。同樣可以于活潑輕松的環境下培養師生之間的良好關系。首先是對于音樂學習階段內,穿插部分小游戲的環節并由此開展對音樂知識的講解和學習,可以增強學生們踴躍參加的主動性。比如,老師們能夠在《保衛黃河大合唱》課前就播放一些能夠和教學內容有效結合的歌曲,一些紅歌《十送紅軍》《紅星歌》《歌唱祖國》等之類的,給學生營造一種熱情洋溢的氛圍。能可以對學生進行更好地教學,能夠在教學時更輕松,把快樂帶到課堂中,讓整體的學習氛圍不再過于壓抑,能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課堂中高效學習。
三、以生為本,以教育為目標;融入游戲元素、促進學生主動性
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研究精神的重要力量。如果學生對音樂具有很強的興趣,那么他就會努力學習音樂的各項知識與技能。在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之后,由于興趣的驅動,一部分學生可能會不滿于現狀,而自己去探索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對某些問題自己進行研究。研究的結果可能差強人意,但是學生會具有一種創新精神和研究精神。研究精神在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學生具備學習音樂的興趣,可以在課堂上集中精力,進而使教師的教學任務圓滿完成[1]。由于學生對音樂課充滿了興趣,那么在上課之前學生就會帶著一種愉悅之情進入教室,在課堂上學生也會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對于那些對音樂充滿熱愛的學生,他們不會把音樂課看成是一種負擔,而是把音樂課看成是一種享受。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學生樂于做某一件事情后,學生就會全副精神去完成它。學習的好壞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關系。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就會十分樂意學習,樂于學習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會有很大的提高,當學生的學習成績很好的時候,他們就會對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如此良性循環,學生最終能夠將音樂課程學好。
1、如何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1.1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音樂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縮小與學生的距離,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緊張、嚴肅的學習氣氛不利于學生的學習[2]。如果教師營造一種和諧的氣氛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進而會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音樂教師應該與學生成為朋友,讓學生真正從心里接受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愛上自己的課。第二,授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允許學生出錯,允許學生在質疑教師的觀點,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教師應該積極地進行引導,而不是冷嘲熱諷。第三,經常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比如做一些小游戲,或者舉辦小型的演唱會或演奏會等,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音樂方面的才華。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學生在娛樂的過程中就學到了許多音樂方面的知識。
1.2開展音樂作品欣賞,以美的享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課并不是僅僅教授學生一些樂理知識和音樂技巧,而是要在掌握一定的樂理知識和音樂技巧之后,提高自己的音樂欣賞水平。因此,教師應該充分發揮音樂欣賞的作用,強化音樂欣賞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的內心世界與音樂旋律融為一體,讓學生感悟音樂的巨大魅力,感受音樂所造成的意境的魅力。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選取多種類型的優美曲目,在課堂上放給學生聽,教授給學生一定的欣賞技巧,進而讓學生領略到音樂的美好。
1.3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加強師生互動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學習的主體,而不是成為學習的被動者。因此,教師不要使用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而是應該經常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機會,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讓學生在課堂中真正動起來,與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模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說教師在講課時,可以對要教授的內容先做簡單的講解,然后再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教師要有意識地選取一定的學生,發揮示范引導作用。具體的實施方法是: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走上講臺代替教師進行講解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可以讓上臺的學生知識更加鞏固,鍛煉了能力,同時也激發了下面聽講的學生的興趣。此外,教師在曲目演唱訓練時,可以留意一些水平較高的學生引導其他水平較低的學生。分組進行訓練,開展競賽活動,營造一定的競爭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4增強積極地情感體驗,以積極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激發學生積極情感作為重要的手段,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教師主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注意挖掘學生的優點。鼓勵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師不要總是看到學生的缺點,而是應該看到教師的優點,對于學生的進步和閃光之處要多加表揚。教師對學生多加表揚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同時可以滿足學生渴望成功的心理,進而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音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能只關注那些音樂成績較好的學生,而是應該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專門為一些基礎差的同學設定一些題目,讓他們來回答,并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和表揚。此外,演唱訓練時,由于一些學生的領悟能力較差,不能很容易地領悟音樂技巧,因此,音樂教師應該對這樣的學生給予積極地耐心地指導,對于學生取得的進步,哪怕是一點點也要給予表揚,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5整合教育教學資源,擴展音樂學習空間音樂教學相對于其他學科在活動空間拓展方面更加寬廣。因此,音樂教師要擴寬音樂教學活動空間,充分整合教育教學資源,豐富活動載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說教師不應該僅僅將音樂教學局限在課堂內,而是應該經常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在課外,教師可以積極組織與音樂教學有關的興趣小組,將學生集中起來進行專門指導,這樣既可以挖掘一部分很有音樂天賦的學生,又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應該多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為自己帶來的變化,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