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蔬菜產業發展對農產品發展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強化科學技術應用,夯實蔬菜產業基礎
農業科技現代化是壽光蔬菜產業形成發展的根本。從20世紀80年代末,引入反季節種植技術獲得高額經濟效益開始,壽光一直堅持開展蔬菜從育種到產品檢測全過程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實驗和推廣,先后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等46家省級以上科研單位和院校進行合作,推廣了300多項國內外新技術、1000多個新品種和30多種種植新模式,全市的蔬菜先進技術和良種覆蓋面分別達到95%和98%,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達70%。壽光開展科技信息110視頻服務,為農戶高效普及新技術。通過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和普及,壽光的蔬菜產量實現連續十多年增產,經濟效益穩步提高,科技創造出高品質大產量的蔬菜,催生壽光蔬菜產業集群的興起。
(二)強化標準化規模化生產,打造壽光蔬菜品牌
為拓展國際國內市場,滿足不斷提質升級的消費需求,增加蔬菜產品附加值,延伸蔬菜產業優勢,壽光實施“兩大舉措”:一是整合重組生產經營模式。鼓勵中介組織和工商企業采取土地租賃、合同訂購、價格保護、利潤分成、股份合作等方式與基地農民形成利益共同體,實行產業化經營。由公司對農戶進行技術指導,產品由公司統一檢測、收購、包裝、銷售,帶領千家萬戶小農生產走上標準化生產,實現規模化一體化經營,形成“一村一品”種植模式,提高了蔬菜產品品質和規模,促進公司(基地)培育發展出一批如“洛城”特菜等自有特色名牌品種,實現品牌化經營。二是制定高水準產業標準化體系。把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蔬菜作為主攻方向,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和減少蔬菜公害,編制了《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規程》。通過制定標準、健全監管、引導生產、全程追溯、強制檢測、品牌保護五個體系建設,加強蔬菜質量安全監管,提高蔬菜的品質,推進了產業品牌化,越來越多企業通過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建立起自己的品牌,獲得了資質認證,壽光蔬菜品牌群峰漸起。
(三)強化市場體系建設,搞活蔬菜市場流通
完善的蔬菜流通體系是壽光蔬菜產業迅猛發展的核心要素。壽光蔬菜市場流通呈現“一個核心,四條通道、多重主體”的模式。“一個核心”,中國壽光農產品物流園。該物流園是全國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蔬菜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果蔬年交易量可達1千萬噸。其中80%來自全國各省市,僅5%的蔬菜是壽光本地的。真正的“買全國,賣全國”。物流園設有果蔬交易區、電子結算中心、農資交易區、農產品加工區、物流配送區及配套服務區六大功能區,采取交易、存儲、配送、商業、居住、辦公、休閑多功能混合互動模式,實現多業態積聚效應。物流園的運營,帶動壽光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蔬菜產業鏈效應,加速了壽光蔬菜產業集群的形成。圍繞中國壽光農產品物流園,壽光建設發展起遍及壽光市區和鄉鎮的專業市場和集貿市場,形成了以社區蔬菜市場為重點,鄉鎮批發市場為骨干,村鎮集貿市場為基礎的市場體系。“四條通道”,為構筑復合型大流通格局,壽光建立完善了“綠色通道、藍色通道、銀色通道、網上通道”的立體銷售網絡。先后開通了壽光至北京、哈爾濱的陸路綠色通道,又開通至廣州的綠色專列,到日韓的藍色通道,到美國、委內瑞拉的銀色空中走廊,使壽光蔬菜“海陸空”齊發;創建壽光蔬菜網,匯集蔬菜產供銷資訊、上下游產業、出口貿易、蔬菜配送、技術培訓等一條龍服務,為壽光蔬菜搭建起全業務網絡信息平臺。“多重主體”,壽光以市場為主導,支持各種主體參與流通,多渠道搞活蔬菜流通。共發展果蔬經營公司數百家,運銷專業戶、協會、聯合體、經紀公司等中介組織超2萬個,60%以上的村建立了農產品銷售服務組織,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大大提高,生產的蔬菜90%以上通過各大批發市場及各類中介組織源源不斷地銷住全國各地,形成以專業批發市場為依托,國營商業、供銷社為骨干,鄉鎮、村經營公司、各種協會為主體,個體、聯合體為補充,城鄉相通、內外相連的流通格局。
(四)搭建權威交流窗口,提升壽光蔬菜產業影響力
構建權威交流平臺是擴大壽光蔬菜產業影響力的重要手段。為提升壽光蔬菜產業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蔬菜產業引進海內外資金與技術,2000年,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并成為商務部批準的年度例會。經過十四年的發展,菜博會已成為集蔬菜品種展覽展示、農業科技創新的成果和發展趨勢、高層學術論壇、項目招商、合作交流于一體的國內最大規模、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性蔬菜產業品牌展會。為農民與農業高新技術、農產品與國際國內市場對接架起了橋梁,推動壽光蔬菜產業走向國際化發展道路。
二、對廣西發展優勢農產品產業的啟示
(一)確定優勢農業產業,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立足廣西優勢,充分發揮廣西作為中國—東盟交通樞紐的優勢以及與東盟密切的交流合作關系,因勢利導選定廣西重點發展的優勢農產品產業。可針對廣西富產質優物美亞熱帶果蔬的優勢,重點選取幾種最具市場競爭力、互補性的產品,如芒果、香蕉、圣女果等,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通過抓典型、抓龍頭、帶本地,引導生產組織、農戶調減其他競爭力較弱的產品種植面積,著力發展優勢特色果蔬種植,迅速形成規模化生產,實現規模效益。積極加強與東盟的經貿往來,制定優惠政策,優化投資環境,吸引東盟優勢特色果蔬匯聚廣西,通過國內國際產品共融,為形成廣西—東盟優勢農產品專業大市場奠定基礎。
(二)重視科技應用,提高農產品品質和效益
壽光蔬菜產業發展實踐證明,科技的應用提高了單產和品質,實現規模效益,最終提高農產品市場占有率,從而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壯大。因此,科技普及應用是發展農業產業化根本。一是完善落實優惠政策,鼓勵農業科研人員下鄉創辦科技園區、經濟實體;二是加大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范、推廣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三是積極與大專院校、農業科研單位聯姻,完善利益機制,把專業技術人員引進來、留得住,推進技術創新;四是多渠道加快技術普及。開展科技下鄉活動、舉辦技術培訓班,利用現代傳媒手段,電臺、電視臺、報刊開展專題或專欄,適時傳播農業技術,提高科技普及的廣度、速度和效果;五是拓寬融資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農業科技投入體系,加大科技的投入。
(三)強化標準化生產,實施品牌化經營
標準化生產是產品提檔升級、品牌化發展的必由之路。要密切結合國內外市場準入標準,制定更為高標準的“廣西優勢農產品生產標準化規程”,嚴禁使用巨毒、高殘農藥,禁止工業污染,控制化肥劑量。把相關優勢農產品的生產都納入基地管理,編制生產檔案,詳細記錄從種植到收獲的每一個主要環節,做到全程可追溯。建設品質檢測中心,完善農產品質量檢測網絡,配備質量流動檢測車,各鄉鎮、村農貿市場設立速測室;在標準化生產基礎上,積極推進優勢農產品基地商標注冊、品牌認證,爭取更多的優勢農產品生產組織實現“三品一標”、ISO和QS認證,推動廣西優勢農產品提檔升級,走向品牌化發展。
(四)整合市場體系,定位核心市場
大市場帶動大流通形成大產業帶來大效益,因此,核心市場是推動產業化發展的內生動力。廣西可結合重點發展的優勢農產品產地區域,配合物流體系規劃,積極整合區內各地專業農產品交易市場,確定專業經營廣西和東盟優勢農產品的核心市場。可在廣西極具競爭力的芒果、香蕉、圣女果等特色產品富產區中選取聚集廣西農產品龍頭企業,且屬于南菜北運重要基地和百色—北京綠色果蔬專列輻射范圍的地區,在該地整合市場資源,培育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齊全、設施先進、交易有序,具有區域影響力、輻射東盟和全國的廣西—東盟優勢農產品交易市場。以核心市場為中心,建設數個輻射全區的二級交易市場,以市場帶動聚集種子種苗、農業生產資料企業等上游企業,科研、培訓等中游企業、農產品物流、儲運、經銷等下游企業及貫穿全產業的金融和中介機構,形成廣西優勢農產品產業集群,充分共享產業集群帶來的節約交易費用、降低區位成本、減少交易不確定性等優勢,獲取技術、知識和信息的共享。
(五)打造權威交流展示平臺,助推廣西優勢農產品產業化發展
壽光經驗表明,搭建高規格高水準的展會平臺,是促進壽光蔬菜產業快速發展的關鍵舉措。廣西要積極提升廣西農交會規模和影響力,學習借鑒壽光菜博會辦展模式,吸引和聚攏廣西優勢農產品產業鏈上、中、下游關聯企業、科研單位等參展,通過集中展覽展示、技術交流,促進產業鏈各關聯產業新產品、新科技、新信息和新業態的推廣。展會需配合科技農業示范園、新技術成果展示、采摘園和廣西優勢農業文化展、舉辦專題論壇等多種體驗式展覽展示活動,同步助推廣西農業觀光旅游的發展,形成廣西旅游新名片,真正把廣西農交會打造成匯聚產業精英和高端技術、引領產業風向標的國際展示交流平臺。
作者:謝子穎單位:廣西商務廳廣西商業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