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際法模擬實踐教課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國際法實踐教學中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運用典型案例,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進一步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是教學法中的最優資源,也是實踐教學的最常用的手段。”在國際法的實踐教學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大量的案例資源。在課堂上介紹有關案例并不是真正的案例教學法。
在我國目前的國際法教學中,一般都有案例的介紹,有時也設置幾個問題,但一般僅限于一問一答的狀態。案例教學需要對提供的案例中有關問題進行研究和討論。從操作層面上來說,有這樣幾個步驟:首先,課前應該布置相關閱讀材料,并設計幾個關鍵性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前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就能進行思考。在選擇有關案例時一定要選擇新穎的、綜合性的、具有典型意義的、疑難的案例。比如說在有關國際法基本原則的問題上,國際法院在1984年受理的“在尼加拉瓜的軍事及準軍事行動案”,就是一個非常合適的綜合性的案例,該案不僅涉及到國家主權原則、不干涉內政原則、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相威脅的原則等,還涉及到國際習慣的認定、自衛權實施的條件等。課前讓學生查閱這個案件,并分析本案中涉及哪些問題,國際法院如何裁判的,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積極性。在國家主權豁免問題上,國際法院在2008年受理的德國訴意大利的案件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該案中不但涉及主權國家的管轄豁免,而且還涉及到強行法與國家享有的管轄豁免權的關系。案例選好后應課前布置給學生,要求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案件的背景知識、案件的處理結果以及案件中反映的主要問題。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摒棄傳統教學的僵化模式,采用分組討論方式授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圍繞案件的疑點、難點和焦點問題,從各自角度分析案例。在此環節,要特別注意避免“案例是案例、規則是規則”的情況,將案例和規則分開,兩張皮,則不能發揮案例教學的效果。具體來說,在課堂實施環節,鼓勵學生主動分析討論該案例中涉及的國際法知識點,教師從中輔助引導,從而加深學生對該部分國際法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對于疑難問題,比如自衛權的實施條件問題,除了知道“武力攻擊”作為自衛權實施的條件外,還可以進一步分析“武力攻擊”的含義。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的,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對有關焦點問題進行研究和討論。最后,教師點評,要重點突出、語言精練,將案件材料與所涉及的國際法律文件中的條款、國際法理論結合起來。此外,還可以再通過一個新的案例的分析,加深對該知識點的掌握。
二、國際法實踐教學中模擬法庭教學法
模擬法庭教學法是指“為了培養法學專業學生辦理案件的實務操作能力,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根據精選的典型案件,由學生擔任不同的法庭角色,以法庭審判為參照來模擬審判,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效地結合起來的一種可操作性的教學方法。”模擬法庭教學法是最能體現實踐教學的方法,在模擬法庭教學過程中,學生必須觀看視頻、閱讀案卷、司法文書寫作、司法口才鍛煉,這突破了傳統教學方式;在課程上通過角色模擬實驗,學生完全成為課堂的主體,體現了現代教育理念。
在目前各高校進行的實踐教學中,模擬法庭是一種必然的選擇。筆者所在的省屬本科學院要求應用型課程必須安排模擬法庭,一般在2-3年級的學生中進行,學生已經通過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法學基礎理論,同時也學習了民法學、刑法學、訴訟法等基本課程,在這類學生中安排可以使模擬法庭順利開展。因此,當前開展模擬法庭的學校一般都是就民事案件、刑事案件或行政案件進行模擬法庭的。實際上在國際法體系中有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方法,包括政治方法和法律方法。聯合國的國際法院在和平解決國際爭端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國際實踐中大量案件是由國際法院裁決的,比如說“隆端古寺案”、“北海大陸架案”等。此外國際仲裁庭在國際爭端的解決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模擬國際法庭或模擬國際仲裁庭活動對所學的國際法知識進行融會貫通,通過實踐進一步加深多國際法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以模擬國際法院的訴訟為例,模擬法庭可以分為這幾個階段:首先,由指導教師提供一個真實的、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件,并向學生提供與該案有關的證據材料,要求學生分組確定各自的角色。角色確定后,要求寫作訴狀和辯訴狀等法律文書;其次,進入案件口述程序,可以開庭審理了。初次口頭陳述結束后就每一仍有分歧的問題,還可以進行口頭陳述。法庭在聽取陳述和接受證據時,可以詢問各當事方人、證人和鑒定人,或以其他調查方法對證據進行查實。在口述程序結束前,一般由當事雙方人作結案陳詞,宣讀最后的訴訟主張。
最后由擔任法官角色的學生退席秘密評議,投票作出判決;在模擬法庭的最后,指導教師應當對模擬法庭的整個過程進行點評,指出各方的優點和不足,并提出改進的方法。通過親身參與案件和在法庭上的論辯,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變能力。
三、國際法教學中的演講與辯論
演講與辯論的能力對于法科學生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國際法的教學中,也可以通過演講和辯論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國際法理論和原則、規則的理解,并且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國際法中的規則大多數都是在國際會議上通過的。各國間的國際條約也是在雙方談判代表的唇槍舌劍中達成妥協的。所以,我們完全可以給學生提供、設計一個演講和辯論的舞臺,模擬國際組織特別是聯合國大會或安理會中的討論和表決的過程或者模擬兩個談判代表在談判中就某一具體問題進行的反復磋商。比如說最近國際上英國自導了馬島公決問題,可以設置兩方,一方代表英國,一方代表阿根廷,雙方通過國際法的理論和知識,闡明各自的立場以及該立場的依據,由觀眾(其他同學)投票決定哪方是獲勝方。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才,也使得國際法的知識和學習模式深入學生的內心,而不是通過填鴨式的方式強記。那種上課記筆記,考試前背筆記的學生模式是要不得的。
四、國際法實踐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準確定位
案例教學法、模擬法庭以及演講辯論都是國際法實踐教學的方法,通過實踐教學的方法,最終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能動性,實現對國際法這門學科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國際法實踐教學的方法問題上,定位一定要準確。實踐教學是教學的模式,教學的方法,國際法的內容才是目的。在整個實踐教學的過程中,絕不能本末倒置。
(二)引導學生提高自我認識,盡快明確自己的定位
實踐教學是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它不僅可以培養法科學生的司法實踐能力,還可以為法科學生積累寶貴的司法實踐經驗。因此,在國際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自我提高的認識。要讓學生主動去學習。
(三)避免完全的形式主義
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避免完全的形式主義。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內容是目的,形式是手段。
作者:李霞單位:鹽城師范學院經濟法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