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商管理類實踐教學監督制度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學校方面
(1)課程設置總量偏高。對工商管理類專業來說,課程設置總量偏高不利于開展第二課堂教學,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課程總量應與專業、學生、市場相適應,做到少而精,給學生充分參與社會實踐的時間,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使工商管理類的學生真正懂工商管理,會工商管理。(3)專業實驗室投入不夠。由于大多數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缺乏專有的實驗室,其實踐環節不能跟理論教學同步進行,只能安排在時間相對充足的學期末。從行為學角度來看,學期末,大部分同學都急著回家。面對額外的實踐環節,學生的積極性明顯偏低,效果大打折扣。同時,雖然學校開設了第二課堂,但是供學生使用的校外實習基地數量有限。因此,即使有些學校很早就開出了實踐課,但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教師方面
(1)思想上沒有高度重視。對于實踐教學任務,采取應付式的態度。教師一般對費時、費力、低回報的實踐教學缺乏熱情和動力。而且由于督導的監督工作難以進行,因此從機會主義來看,有些教師會直接將實踐的內容布置后,然后讓同學們自己去實踐,最后將調查或實習報告收上來就算了事。這樣,實踐教學就背離了學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本意。(2)對學生的指導不夠。一方面指導教師都比較資深,沒有時間來為同學們指導。另一方面,有些教師不重視實踐,不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實踐的答疑上,更傾向于學生的自主。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即使是對自己不清楚的問題也不愿問指導教師,在有些問題上只做表面了解,不進行深入探究。甚至導致虛構作假、拷貝、抄襲等不良現象。(3)科研活動與教學活動相脫離。目前我國大學商學院普遍存在教師的科研是為了、評職稱、計算工作量,沒有與教學掛鉤,不能使科研帶動教學,改進教學方法。這樣也使得學生在理論學習過程中缺乏感性認知,實多是為了完成學分,沒有真正參與其中,造成對企業缺乏全面的了解。(4)實踐經驗不足。盡管指導教師的學歷都普遍較高,但是其缺乏在企業、公司參與實際的經營與管理的經歷,沒有做具體實務的閱歷。這樣的話,理論脫離實踐的問題就不可避免。也就是說,教師對有些具體的實踐操作也存在含糊或者逃避的現象,學生參與實踐的效果可想而知。(5)對學生的考核缺乏效果的評價。實踐教學對學生的考核注重出勤、成果、報告的質量等較多,對學生通過實踐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是否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沒有反映。也正因為學生實踐能力并沒有計入考核成績,就使得學生參與實踐教學活動的意愿不高,只注重報告的撰寫,而對實踐的過程馬虎了事。也就是說在這一方面,教師對于學生還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也應該對學生的考核體系進行相應的改進。
(三)企業方面
(1)合作限于表面,監督不力。雖然高校針對工商管理類實踐環節的缺陷,相繼開設了第二課堂,即為學生聯系校外實習基地。也就是說,企業與學校達成了相關的協議,表示愿意接受學生的實習。但企業是追求經濟利益和利潤最大化的,即使與學校已達成協議,也會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因此,企業一般不愿意承擔額外的負擔,只是表面上顯示很樂意接受,卻不給學生安排實際的工作。更不會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和嚴格的監督,甚至還會在教師了解情況時,幫助學生對實際情況進行隱瞞。(2)不重視實習學生。由于學生實踐的時間一般不長,對于企業來說是一項不經濟的決策。因此,企業不愿意在學生身上花費人力和物力。只是在剛進去的時候為學生稍作講解,做足表面功夫。但在剩下的時間里,并不安排實際工作,完全屬于自由時間。這樣的話,學生接觸不到實際的企業實務與運營體系,繼而就會失去實踐教學的興趣,實踐也就演變成了有名無實的一項工作。因此,校外基地實習名不副實,達不到預期效果。
二、工商管理類實踐教學監督機制構建與應用
實踐教學監督機制的作用在我國工商管理類專業改進和革新的歷程中,現有工商管理類培養體系的問題與不足。邵繼紅站在教學模式改進的角度,表示可以建構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將第二課堂納入學分制管理,以第二課堂的實踐性、創新性教育導引第一課堂教學。冷敏、孫晶言在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指出:在課外實踐方面,一是社會調查,可事先由經驗豐富的老師確定調研目標和計劃,然后讓學生深入到工商企業進行調研,最后形成調查報告,并能夠解決一兩個實際問題。二是專業實習,建立相對穩定的專業實習基地,通過學生的專業實習,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而楊瑞霖從整體效果考慮,提出:要明確來定義和衡量實踐教學的成功與否,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并且也表明了“愉快學習,嚴格考核”的觀念。呂娜也表示,為了增進實踐教學的效果,可以從構建實驗實訓教學體系、加大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建立實踐教學效果的評估標準等方面進行改進。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主要還是停留在宏觀層面的論述,在微觀層面對如何對實踐教學進行更好的監督以使其作用發揮到最大的研究很少。因此,有必要從實踐探索中總結歸納一套具體且可操作性強的工商管理類實踐教學的監督機制,以培養出真正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
三、結語
實踐教學對于工商管理教育來說至關重要,關系高校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復合型以及應用型人才。因此,不管是高校教育者還是研究工作者都有必要給予實踐教學高度重視。而實踐教學除了在硬件軟件方面需要大力支持外,還需要完備的監督機制:使學校、教師、企業三方都處于學生以及督導的監控范圍內,確保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然而,本文實踐教學質量監督的維度和指標是在文獻分析基礎上,結合實際,總結出來的,尚未有實證作支撐。因此,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進行修正與完善。但建立工商管理類實踐教學監督機制以及優化院系對接整合模式,為我國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路徑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作者:張慶華羅玲彭旭單位: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