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任務,和諧文化建設是文化發展的自身矛盾在社會實踐當中的展開與協調。為此我們從三個維度入手來探討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的理論和實踐:一是物之維度,即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二是人之維度,即實現外在規范與內在自覺聯動互促;三是心之維度,即做到外疏內修,以安頓心靈。三者有機統一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
關鍵詞:
和諧社會;文化建設;三重維度
《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等文件中指出:建設和諧文化,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那么我們如何理解和諧文化的涵義?又應該如何把握其實際作用呢?可以說,和諧文化是以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為價值取向,集思維方式、思想理念、社會風氣、言行規范為一體的,其包括兼容統一、多元共生、協調有序、充滿活力和普世價值等多個方面,體現著人們對和諧社會的基本理念和目標追求的認識,是現代中國文化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和諧文化的最終目標是要形成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的思想文化,以便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的早日實現。和諧文化提出的現實依據是什么呢?就是當前中國文化的現實狀況。從學理層面而論,和諧文化是文化自身矛盾的現實抉擇 . 從國內而言,主要表現為中國文化內部的矛盾沖突,特別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矛盾關系 , 傳統文化在中國社會根深蒂固,而現代文化又在激蕩與影響中國,兩者之間存在著矛盾沖突。從國外而言,主要表現為中西文化外在的矛盾沖突,特別是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矛盾關系,中國文化本身的民族性需要維持與弘揚,而外來文化的某些先進性又值得借鑒與利用,兩者之間也存在著矛盾沖突。正是基于國內與國外兩個層面文化沖突的展開,和諧文化的提出顯得現實而必要。然而要加深對和諧文化這一新型理念的理解,又不能只滿足于對概念、作用與依據的粗淺認識,而要從更深層面上加以把握,即從三重維度上加以闡發、分析和明確。
一、物之維度: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
在物之維度上,和諧文化表現為將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維持或穩定在一種舒適、諧和的狀態。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和諧文化對人與自然關系即天人關系的回應,其實這是在解決“知天”的問題,其目的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和諧文化提倡人與自然的和諧,必然要在物之維度上體現出來。社會和諧,乃至文化和諧,必然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當今社會,人類已經清醒的認識到:人類的發展只有合理地利用自然,才能維護和發展業已創造的各種文明成果。人類對待自然的態度,既不能過分渲染自然的神秘和強大,也不能過于張揚,認為人是萬物的主宰,而要善待自然,視大自然為朋友,以求得與其和諧共處和健康發展??傊煤椭C的文化環境,來規范人與自然的關系,使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二、人之維度:外在規范與內在自覺聯動互促
在人之維度上,和諧文化主要體現為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維持或穩定在一種適勻、和諧的狀態。強調人與人的和諧,是和諧文化對人與人關系即人際關系的回應,其實是在處理“知人”的問題,為的是實現人際和諧。和諧文化倡導人與人的和諧,必然要在人之維度上體現出來。在現代社會中,人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而是具有一定社會關系的社會人。人與人之間的諸多關系需要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當中得到維持與調節。唯有恰當合理地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諸般關系,這樣的社會生活才可謂是美好的。然而 , 在現代經濟浪潮的推動下,人們由于諸種原因的誘導與影響,人們都已經深刻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再像以前那般親密無間、不分彼此,而是這般遍生隔閡、荊棘密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正在疏遠、正在淡化,人們不再是那樣團結一致,而是都在為著各自利益而奮斗。人與人之間彼此難以達成諒解,矛盾與沖突充盈著現代社會,這樣的社會氛圍是可怕的、危險的。如此這般,我們生活著的社會還算是進步嗎?
三、心之維度:外疏內修,安頓心靈
在心之維度上,和諧文化主要體現為將自己與自己的關系維持或穩定在一種諧和、適當的狀態。之所以強調人與自身的和諧,是因為和諧文化對人與自身的關系應該有明確的闡述,也就是解決“知己”的問題,用意是實現身心和諧。和諧文化強調人與自身的和諧,必然要在心之維度上體現出來。人與自身的關系是個人生存和發展中最為緊要的現實問題。面對生活的世界,只有兩種事物是人類迄今為止無法認知的,即蒼穹宇宙與人類自身。人對自身的無知,正顯得人與自身關系的必要性與重要性。而人與自然和個人與他人的關系,都離不開人與自身的關系。伴隨時展越來越快的步伐,人們越來越感到難以適應,眾多的社會成員處在亞健康狀況。在現代飛速發展的社會境遇中,社會中的個人經常夜以繼日地為家庭、為工作操勞,經常感受到自己趕不上時代的步伐,個人正被焦慮與不安等心理問題所困擾。個人總在努力使個體的思想行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是社會中的個人總是察覺自己是那般力不從心。社會之中、人們之間的不同想法和不同觀點,總是迷惑和困擾著我們,使我們產生盲從與無奈的情緒 , 顯得人與自身關系在現代社會的重要。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與人的和睦團結 , 以至人自身的諧和,都需要和諧文化的持續發力,從而使各方面的力量匯集成強大的合力。以上我們已經深刻明確了和諧文化的科學內涵與重大意義。同時我們要看到在國家綜合國力提升的時候,亦要注重國家軟實力——主要是指文化力的提升。如此,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和諧,我們的社會文化也才能更加和諧。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 . 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0.
[2] 劉云山 . 建設和諧文化鞏固社會和諧思想基礎 [N]. 人民日報 ,2006-10-24(2).
[3] 中共中央十六屆三中全會 . 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0.
[4] .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06.
作者:康曉磊 單位:運城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