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上,存在一種“過時論”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馬克思主義產生于一百多年前,當今人類社會已經與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那個時代有很大不同,因此馬克思主義已經不適應現時的社會,“過時”了。這種觀點肇始于19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為主要代表人物。20世紀90年代蘇東劇變之后,以福山為代表的各種“馬克思主義終結論”“社會主義終結論”甚囂塵上。艾隆森更是明確宣稱:“馬克思主義結束(over)了。”可以說這是西方學者對馬克思主義前途命運的直接表達。但不到20年的時間,馬克思主義卻重新在西方復興。2008年,馬克思的《資本論》暢銷德國;2009年,“新的馬克思時代”成為美國“《重思馬克思主義》國際大會”的主題;2011年,西方金融大師魯里埃爾?魯比尼(NourielRoubini)和喬治?馬格納斯(GeorgeMagnus)撰文支持馬克思關于經濟危機的觀點。馬克思主義究竟還有沒有生命力呢?這個問題并不是由某幾個政治家或理論家的叫囂所決定的,而取決于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的科學性以及對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推進。
一、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理論始基:“大時代”與“小時代”的結合
何謂馬克思主義時代化?一般而言,當我們在名詞或形容詞X之后綴“化”的時候,指的是通過某種手段或過程使某物具有X的性質和特征,如:“美化”就是使對象具有“美”的性質和特征,同理,“時代化”就是指使某個對象具備時代性質和特征。所以,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就是使馬克思主義具有時代的性質和特征,具體說來就是與時俱進,使馬克思主義體現時代特征,解決時代問題。然而,“馬克思主義時代化”這一命題似乎隱含著一個悖論:強調其時代化是否意味著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了。如果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不具有時代特征,不適應時展、無法解釋時代問題,那么,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就是一個假命題,一種強行的嫁接,沒有任何意義;如果馬克思主義本身還具有時代特征,那么,也就根本無需談時代化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回答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馬克思主義需要時代化嗎?”筆者認為,這一問題的產生在于對“時代”概念的認識不清。什么是“時代”呢?在《辭海》中,“時代”有以下四種含義。其一是“按照一定歷史時期內的某個階級在政治活動中所占據的地位以及依據各階級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狀況來劃分的社會各個發展階段。如封建時代;社會主義時代”。其二是“依據某種特征劃分的社會、國家或個人的發展階段,如:新石器時代;五四時代;青年時代”。其三是“猶言時世。《宋書?禮志一》:‘況三國鼎峙,歷晉至宋,時代移改,各隨時立。’”其四指美國的時代(Time)周刊。顯然,當我們說“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時,“時代”主要指第二種含義,即具備某些明顯特征的時間段。對于一個社會而言,時代特征主要由人類生存狀況、社會主要矛盾、經濟發展水平、科技發展程度等體現出來。一個社會理論的產生也必然是對這些特征的反應,并試圖對這些特征所表達的深層問題進行回答。我們可以根據深層問題和作為深層問題外體現的社會特征將時代分為大時代與小時代,小時代僅僅是大時展的一個階段,并處于大時代之中。
馬克思恩格斯曾經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即一個時代的內容是由這個時代的需要所決定的。在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產生和發展時期,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人類社會處于“人類解放”的時代。這個時代的主題是解決資產階級政治解放所遺留下來而自身又無法解決的兩大難題:其一是人的貧富分化問題;其二是人為物役所造成的人的異化問題。這兩個問題,至今仍然沒有解決。因此,人類社會依舊處于“人類解放”的大時代之中。正如薩特所說,馬克思主義仍然是我們時代的哲學,因為產生它的情勢還沒有被超越。所謂“情勢”就是大時代,忽視了這一大時代概念,“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就會變成某些人借以指責、甚至誣蔑馬克思主義的借口。然而,“人類解放”的實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過程需要經歷很多階段,而這一個個階段就是“小時代”。正如恩格斯指出,向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階段,情況在不斷變化,每隔十年,社會改革的目標就會發生變化。當前,從表現時代深層問題的具體特征而言,與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19世紀相比,又具有其自身的特點。第一,當代資本主義仍然充滿活力。在生產力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資本主義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生產社會化程度大大增強,生產力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生產關系方面,資本主義所有制關系出現了以工人持股為特征的資本社會化趨勢,在再分配方面則實行社會福利政策;在上層建筑方面,國家調節功能增強,意識形態的顯性沖突減弱。這些現象表明資本主義并沒有出現明顯的衰亡跡象,反而表現出了很高的自我調節和適應能力。第二,社會主義與資本義主義并存,社會主義在曲折中前進。馬克思恩格斯曾經設想,社會主義首先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產生,進而社會主義全面替代資本主義。然而,歷史發展的現實卻是社會主義首先在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產生,并且社會主義也未能全面取代資本主義,反而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長期并存。在“一球兩制”的情況下,如何更好地借鑒、吸收資本主義的先進經驗來發展社會主義,同時避免資本主義的危害?如何在改革開放中,有效地鞏固和推進社會主義的發展?這些突出的問題擺在馬克思主義者面前。第三,工人階級發生了巨大變化。工人階級是實現人類解放的主體。當前,從世界范圍來看,工人階級構成日趨復雜,第三產業工人比例上升,“中間階層”不斷擴大,階級矛盾逐漸淡化并與民族、宗教、地域等沖突相互糾纏,與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時期相比,工人階級的階級意識有所淡化。以上種種鮮明的時代特征,無不對馬克思主義自身提出了挑戰。也正是因為這些新特征、新階段的存在,構成與資本主義初期不同的小時代,凸顯了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現實性和必要性,否則,馬克思主義就會失去解釋力和說服力。區分大時代與小時代,是我們把握“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首要問題。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就是要在正確認識“人類解放”這個大時代的前提下,使馬克思主義與當前時代的具體特征相結合,使之準確把握時代特征,適應時代需要,更好地促進時展。離開了“人類解放”這一長期存在的時代主題,馬克思主義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而離開對當前時代特征的把握,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就失去了現實的基礎。
二、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推進路徑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到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并建立新中國,再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每一個階段都是在將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歷史發展到今天,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需要我們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現時代的狀況相結合,發展新理論、解決新問題。那么如何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呢?第一,研習經典著作,掌握基礎理論。經典能給人以長久的思索和啟示。不可否認,馬克思主義的某些論斷已經不適應當今的中國社會,但這并不代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錯誤的。馬克思主義關于自然、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基本原理仍然能夠指導現實的社會實踐。例如,馬克思關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對我們現實社會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中國共產黨既然將馬克思主義作為其指導思想,就必須面對當下的時代特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目前,在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種借馬克思主義時代化之名行馬克思主義實用化、庸俗化、教條化之實的傾向。這種所謂的“時代化”不僅窒息了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而且還對現實實踐造成了嚴重的危害。究其原因,這一傾向的出現是某些所謂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并沒有真正地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作深入研究,未能全面而準確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因而導致在實際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隨心所欲、斷章取義,從而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神內質。
鑒于此,若想使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朝一個正確的方向行進,就必須深入研究和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從而對現有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我們應當長期堅持的正確的基本原理、符合時代需要的理論判斷以及那些必須破除的對馬克思主義教條式的理解、必須澄清的附加在馬克思主義名下的錯誤觀點進行區分。具體而言就是要不斷地解放思想、堅持真理、破除迷信,自覺剔除不符合時代特征的思想觀點和理論判斷。此外,還需要始終將堅持馬克思主義和創新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就堅持馬克思主義而言,是指堅持其科學的基本原理和精神旨歸;就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而言,是指在堅持其科學的基本原理和精神旨歸的前提下,對其理論作符合其自身內在邏輯規律又適應時代需要的發展。沒有堅持,我們就會偏離馬克思主義方向;沒有創新,馬克思主義也必然無法適應新的時代要求。只有做到堅持與創新相統一,我們才能把握住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表層話語之下的精神實質與核心內涵,才能構造出具有時代話語特征的馬克思主義,才能真正將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落到實處。第二,直面現實問題,促進理論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是書齋里的學問,而是實踐的學問,離開對現實問題的關注和研究,它就會成為無源之水。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明確指出,舊唯物主義哲學對于對象、現實、感性的理解都是抽象的直觀,忽視了人的能動性,忽視了人的實踐的重大作用。
馬克思要做的就是讓人們認識到人的活動即實踐的重要意義,以實踐為基點,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哲學)走出了德國古典哲學的傳統:從自然觀來看,自然不再是與人無關的獨立存在,而是經過人的實踐活動改造的人化的自然;從認識論來看,知識不再是天賦的,實踐才是知識產生的前提、基礎、動力和檢驗標準;從世界運行方式看,實踐是世界以自我否定方式發展變化的決定因素;從價值觀上看,實踐是價值產生的基礎。總之,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都是實踐的。馬克思曾指出:“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也就是說,理論本身并沒有獨立存在的可能性,其存在的基礎是來源于實踐并用于指導實踐,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性決定了它本身必須直面現實的時代問題。“一個時代所提出的問題……就是公開的、無畏的、左右一切個人的時代聲音。問題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由此可見,時代提出的問題是人類無法逃避的,而這個問題的解決,只能通過人的具體實踐,因此我們必須以大無畏的勇氣面對和研究時代問題,提出對策并形成理論,這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繼續存在的必然選擇。現今,世界范圍內出現了一些共同的問題如恐怖主義、政治腐敗、環境污染、文化沖突等等,對于這些問題,馬克思恩格斯當時并沒有充分認識和足夠重視,但是我們卻能從馬克思恩格斯那里獲取方法論的指導和價值的指向,據此形成科學的理論對問題予以解決,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的意義所歸。第三,擴大理論視野,吸收世界文明。馬克思主義的產生與19世紀的歐洲哲學、科學以及更寬泛意義上的文化相聯系。今天,全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這一進程絕不僅僅是經濟意義上的,而是隨著經濟全球化而帶來的文化、價值觀、政治、宗教、環境等全面的全球化。在全球化模式之下,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問題都會以蝴蝶效應的方式被無限擴大從而影響其他國家和地區。有學者曾提出當今世界全球化的五個特點:第一,全球生產方式以知識資本為主導;第二,全球統治結構為“知識資本———工業文明”二元模式;第三,全球內在張力結構為“一體化”和“多元化”并存;第四,全球控制方式偏重對知識、文化、技術和人才的控制;第五,全球文化的后現代主義。在五個特點中有四個涉及知識或者文化,可見知識對世界發展的重要意義。知識反映的是時代文明,甚至是時代文明的精華。然而,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在特定歷史階段,人類文明的表現并非是同質的,完全一致的,而是異質的,各種文明各具特點,各有其獨特的價值觀和文化取向。面對文明形態的多樣化,馬克思主義應該怎么辦?排斥抑或接受?人類歷史上有很多偉大的理論被后來人丟進了垃圾堆,不是因為在當時社會發展中作用不大,而在于未能與時俱進,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存在的合法性也不在于它曾經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產生過巨大作用,而只能是對當今人類共同面對的世界性課題作出回答。而要完成這一歷史任務就必須吸收人類最新的文明成果。因此,面對種種的文明形態,我們不能一概的貶低和否定,而應當尊重和借鑒。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特性也是反宗派主義的。列寧對此有明確的闡釋:“馬克思主義同‘宗派主義’毫無相似之處,它絕不是離開世界文明發展大道而產生的一種故步自封、僵化不變的學說。”
馬克思主義在產生之初,就借鑒了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經濟學和英法空想社會主義學說;馬克思主義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借鑒世界文明的優秀成果,不斷豐富自己。總之,批判、吸收世界各國文明,既是時展的需求,又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發展的邏輯必然,而對多種世界文明的吸收和借鑒本身就是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一種形式。因此,我們應當立足中國,同時又密切關注世界文明的發展趨勢和發展程度,學習和借鑒現有的一切文明成果,不固步自封,不囿于門戶之見,以更好地實現馬克思主義時代化。
三、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歷史意蘊
馬克思主義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產生了巨大影響,然而蘇東劇變給社會主義運動造成了重大打擊,由此,人們開始質疑馬克思主義本身的科學性。馬克思主義還能繼續存在并指導當代世界范圍內的社會主義實踐嗎?我們還需要繼續堅持馬克思主義嗎?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是其理論的內在邏輯,也是維持馬克思主義生命力的重要路徑。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從根本上講是時代的產物,因此帶有特定歷史時期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印跡。誠如恩格斯所言:“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馬克思恩格斯承認自己的理論具有當時的歷史痕跡,但并不認為自己的理論就是絕對真理,相反,他們以一種開放的心態面對自己的學說,主張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修正其理論。馬克思曾對《共產黨宣言》有這樣一個評述:“《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理論,對其實際運用需要融入時代的新元素,這也是其內在邏輯要求。要真正發揮馬克思主義的作用,其正確的途徑絕不是將其僵化、教條化,而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的新情況,與時俱進,從而實現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惟其如此,馬克思主義才能經得起時代的檢驗,才具有無限的生命力。
第二,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是保持黨的先進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內在需求。馬克思在談論理論與階級的關系時曾指出,“哲學把無產階級當作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作自己的精神武器”。一個階級要想在革命與建設中取得成功,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就是科學的理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教訓證明了,理論停滯、思想僵化,就會導致政策出錯、行動失敗,黨的生命力受到重創,創造力、戰斗力和凝聚力更是無從談起;如果準確把握時代脈搏,保證理論與時代同步,就能不斷地推進實踐的發展,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今天,中國共產黨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政權而奮斗的黨轉變為掌握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從在封閉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轉變為在改革開放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新的形勢帶來新的機遇,同時也面臨新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黨更應該保持理論創造的自覺,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使之更好地反映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
第三,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迫切需要。“一個民族要想登上科學的高峰,究竟是不能離開理論思維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樣如此。鄧小平曾明確指出,絕不能要求馬克思列寧為解決他去世幾十年、幾百年的問題提供現成的答案。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必須根據現在的情況,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目前,中華民族正處于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要實現這一目標,就不能僅僅依靠馬克思列寧的某些結論,而要促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比如,馬克思恩格斯并未在理論上探討過像中國這樣落后國家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如果我們恪守馬克思主義的個別結論,不知變通,就會給我們社會主義實踐帶來災難。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與蘇東地區的社會主義實踐相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更具有靈活性和獨創性。從本質上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是在結合時代特征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靈活但又不失原則的運用,其實就是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過程。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化,政治多極化深入發展,科技革命加速推進,各種思想文化交融交鋒,世界各國展開綜合國力的較量;當今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深入進行,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階段,改革攻堅還面臨許多體制性問題,如何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是繼續深化改革產生的新矛盾新課題。這些都需要我們以科學的理論、高超的智慧來化解,需要我們在新的時代條件和歷史背景下,堅持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有機統一。總之,正如法國哲學家德里達所言:“不能沒有馬克思,沒有馬克思,沒有對馬克思的記憶,沒有馬克思的遺產,也就沒有將來。”
但是僅固守馬克思主義所有原始論斷也必然招致慘重失敗,歷史已經將這條道路的最終歸宿現實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因此,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既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實踐問題。我們必須在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中自覺地將馬克思主義與時代特征相結合,作出新的理論概括,增添新的時代內容,從而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適應性和說服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作者:劉曉輝 胡文秀 單位:西南石油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 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