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明發展的新民主主義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的文明導向。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推翻舊沙皇,建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大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后,大膽地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這種探索建立起來的蘇維埃文明,在資本主義文明并列競爭的同時,豐富了世界文明發展的形態。蘇維埃文明下的生產組織形態、政治制度等與西方資本主義制度截然不同,在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領域,蘇維埃文明也體現出了自己的特色。在上世紀30年代的資本主義文明發展的大危機中,蘇聯社會主義呈現出勃勃生機。1933年1月,蘇聯提前完成了“一五”計劃,從農業國變為工業國。從1933年開始的“二五”計劃,用了四年零三個月提前完成。到1937年,蘇聯工業總產值已經躍居歐洲第二位,僅次美國而居世界第二位,基本上實行了社會主義工業化。蘇聯現代化事業的快速發展,顯示了社會主義文明的蓬勃生命力。1919年3月,第三國際在莫斯科成立,蘇聯成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總部和中樞。在《新民主主義論》中,論述了蘇聯新型蘇維埃文明文明的產生對人類歷史的重大影響,他指出,發生在蘇聯的社會主義革命意義重大,它結束了一個舊時代,將世界文明帶入一個新的時代并指明了新的方向。十月革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主革命,雖然其性質仍屬于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其目的仍是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但是,無產階級登上的歷史舞臺并成為革命的領導力量,在革命的第一階段,各個革命階級要實行聯合專政,共建新民主主義社會,打清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一切障礙,它的前途只能是社會主義,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的民主主義革命已經成為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從而也成為世界社會主義文明發展的一部分。
中國國情要求。近代中國社會必將發展到社會主義社會,而不是資本主義社會,這是中國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長期以來,中國國民黨反對這樣的主張,雖然中國國民黨的創始者孫中山提出過非資本主義發展方向的主張,但是實際上,孫中山所希望建立的是不要大資本家的資本主義社會。他的后繼者卻背離三民主義的真義,雖然也打出“節制資本”的口號,但始終強調反對共產主義,強調“資本國家化”,實際上是在中國發展國家官僚壟斷資本主義。一些中間派的知識分子,或者主張在經濟上實行社會主義,在政治上采用美國的民主政治。無論是國民黨還是中間派的政治勢力,都是要把引向資本主義文明的發展方向。充分論證了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在此基礎上,他詳細分析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及其基本規律,明確了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和動力。指出,中國革命必須經歷兩個階段:一是民主主義革命,由資產階級領導;二是社會主義革命,由無產階級領導。中國現階段的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決定了中國革命發展的兩個步驟:一是要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社會形態,將中國從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統治中解放出來,創建一個全新的、獨立的民主主義社會;二是要進一步將革命推向深入,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第一階段只能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即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同志看來,只要中國社會的性質不改變,我們對內部的封建主義和外部的帝國主義就不能掉以輕心,它們仍然是中國革命的兩個主要敵人。在打垮消滅他們的過程中,肯定會有資產階級參加進來。盡管在某些情況下,大資產階級有可能背叛革命加入敵方陣營,我們革命的目標也不是指向一般的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仍然是我們打擊的終極目標。所以,中國革命在這一階段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同時,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與舊式的一般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相比,由于革命的領導者和目標發生了變化,與舊民主主義革命不同,此時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已經賦有新的意義,它是新式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除中國之外,這種革命也正在其它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發展,因此,它被稱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者是無產階級,任務是反帝反封建,中國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向社會主義社會,新民主主義社會是過渡階段和必經階段,這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新的建國綱領。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社會和新民主共和國,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終級目的。在這個全新的社會中,建立新政治、新經濟和新文化缺一不可以,讓中國人民真正“站起來”,改變中國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歷史,創造一個政治自由和經濟繁榮的新中國,徹底改變中國在舊文化統治下愚昧落后的現狀,加速推動中國文明發展的進程。
政治綱領:由無產階級領導,團結一切反帝反封建力量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它與歐美式的、舊式的由資產階級共和國不同,也與蘇聯式的、社會主義的共和國不同。這個國家實行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這是它的國體;民主集中制是這個國家的政體。國家構成和政權構成的基本部分是以工農為代表的無產階級、知識份子、農民和一小部分小資產階級,他們共同構成了決定國家命運的基本力量,政黨代表無產階級領導國家。經濟綱領: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完成后,在變革生產關系的基礎上發展合作經濟;沒收外國帝國主義和國內官僚資本主義的大銀行、大工業、大商業,歸共和國的國家所有,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國有經濟;對民族工商業采取保護政策。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經濟綱領。國營經濟、私營經濟和合作經濟構成了新民主主義的經濟三個組成部分,國營經濟是社會主義的,是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各種合作經濟也具有社會主義因素。在新民主主義國家建立后,新民主主義的政府必須采取切實的步驟,為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而斗爭,逐步建立起重工業和輕工業的基礎,實現中國社會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文化綱領:以新民主主義文化為核心,具有民族性、科學性和大眾性的文化,由無產階級領導,為人民大眾服務。這里的民族文化,是指中華民族特有的且帶有本民族特性的文化,它以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尊嚴為旨歸,堅決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的壓迫。對于資本主義創造的文化,應當辯證地分析,排除其糟粕,吸收其精華。我們可與世界其他民族的新民主主義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建立融合發展的關系,作為世界新文化的一極和諧發展。
何謂科學文化?即:實事求是,追求真理,實踐與理論一致。它是反對迷信思想和封建思想的文化。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對于中國的傳統文化要在批判的基礎上繼承,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大眾的文化,是指服務于全民族中九成以上工農勞苦大眾、并為他們所接受和喜聞樂見的的文化。在教育實施過程中,要因人施教:一方面教育革命干部和革命大眾要相互關聯又有所區別,另一方面要把普及和提高相互聯結又相互區別。革命的文化人應該深入到民眾之中,文字必須在一定條件下加以改革,言語必須接近民眾。在文化教育工作中,要做到既有長遠的導向,又有現實的步驟。1949年10月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一個排除了國民黨,而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各派參加的民主聯合政府。排除了國民黨,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就等于抵制了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階段進入社會主義階段就變成確定無疑的社會現實了。中國文明發展進入了社會主義文明的發展方向,并在社會主義的文明形態中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實現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
作者:宋留清單位: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教學科研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