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質災難預防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根據《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為切實做好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一步提高我縣防災減災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避免地質災害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如下工作意見。
一、加強領導,進一步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制
各鎮(區、管委會)、縣直有關單位主要領導要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及時調整充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明確具體責任人。各鎮(區、管委會)、縣國土、水利、民政、公安、氣象、交通、建設、教育、旅游、電力、公路、鐵路、地震等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切實抓好所轄領域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責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干部要認真學習和熟知本鎮(區、管委會)、本單位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方案、村(居)轉移預案等,確保應急反應及時、高效,最大限度降低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二、打牢基礎,增強地質災害預防能力
1、認真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做好年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綜[]1號等有關規定,建設、水利、交通、氣象等部門要積極配合縣國土局,編制完成《縣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確保于月底前報縣人民政府批準公布。教育、公路、鐵路、旅游等部門要開展轄區內校舍、公路、鐵路沿線和旅游區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編制工作,納入同級防治方案體系一并實施。
2、編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方案》。各鎮(區、管委會)、縣直有關單位要及時編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方案》。要根據防災實際,按照《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方案》的要求,積極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3、修編完善《村(居)汛期地質災害防御群眾轉移預案》。各鎮(區、管委會),應按照《省汛期地質災害防御群眾轉移避讓工作規定》(政辦〔〕62號)的要求,開展地質災害巡查,避讓場所、避險路線的安全性評估,及時組織修訂、完善《年度村(居)汛期地質災害防御群眾轉移預案》(下稱“轉移預案”),各鎮(區)應成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及應急隊伍,進一步明確各地災點的轉移路線及避險場所(點),落實防災責任人、監測人等,并納入當地防汛搶險救災應急預案。月20日前報縣人民政府備案,同時報送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及縣國土資源局,并在當地村(居)公布,適時組織村(居)民進行轉移避讓演練。
三、精心部署,扎實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
1、開展汛前檢查。月下旬,各鎮(區、管委會)、縣直有關單位應認真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自查,自查主要內容: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部署、防災工作制度;《防治方案》和《轉移預案》編制情況;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建設,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情況;省財政廳安排的地質災害危險點居民搬遷補助資金項目、地質災害省、市掛牌督辦治理項目的實施情況,確保搬遷資金發放到災民手中。各單位要從實際出發,對照檢查主要內容,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確保各項防災措施、資金落實到位。
2、加強地質災害危險區域的監測、巡查、警示。在汛期來臨前,各鎮(區、管委會)要加強對轄區內重要地災點、隱患點和危險區域的監測、巡查和警示,應做好《防災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發放工作,使各責任人、監測人了解災情、明白任務、監測到位、負起責任。
3、完善和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制度。各鎮(區、管委會)、要進一步完善應急響應機制,組建好地災應急分隊,進一步提升地質災害應急處置能力。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巡查、監測、值班制度,在汛期要定期巡查,重點監測,實行24小時值班;若逢臺風、暴雨等可能發生地質災害時期,應按照縣人民政府防臺、防災工作部署,執行24小時雙人值班、領導帶班制度,做好上傳下達。村地質災害點監測人應在崗到位,做好災情的監測工作。嚴格執行災情速報制度,一旦發生地質災害險情、災情要及時上報縣人民政府,并報上級相關單位。發生地質災害達到應急響應級別的,應按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方案,組織人員和專家趕赴現場開展應急調查,提供技術支持,協助做好預防和搶險救災工作,努力降低災害損失。
四、扎實工作,穩步推進地質災害防治“一百千萬”工程
按省國土部門的要求,地質災害隱患點防治工程應嚴格實行資質制、業主負責制、項目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質量驗收和責任追究制等,確保項目按質按期完成;加快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搬遷避讓工作,符合搬遷條件的受災戶要認真組織搬遷、集中安置,各鎮(區、管委會)要與國土、民政部門及時溝通、協調,做好地災搬遷戶的認定、審批及建檔工作。加強農村居民住宅用地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加強地質災害防治資金管理,各鎮(區、管委會)應建立補助資金、遷移、治理項目的臺帳。
五、嚴格要求,確實保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順利開展
地質災害防治是關系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大事。各鎮(區、管委會)、縣直有關單位,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科學發展、跨越發展,規范管理,主動服務:加強監測預警,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加大地質災害治理力度,堅持以人為本;加強領導,健全和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制;加大宣傳培訓力度,進一步增強干部群眾防災意識,提高抗災能力;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切實保證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費落實到位。以進一步提高地質災害防災減災能力,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