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秋播生產技術指導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今年秋播工作總體上要以強化惠農政策落實為抓手,穩定播種面積,以“四主推”為核心,優化品種布局,加強配套技術集成和推廣應用,立足防災減災,落實好抗災應變措施,提高秋播質量,為明年夏糧豐收奠定基礎。技術措施上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
一、突出主體品種,優化品種布局。
今年秋播在品種使用上要堅持以下三條原則:一要堅持優質與高產穩產相兼顧;二要保持品種、區域相對穩定,區域內品種做到單一連片種植;三要突出主體品種,優化品種結構。在突出主體品種、優化結構的同時,要做好替代品種的試驗、示范和篩選工作。為此,今年秋播小麥品種以鄭麥9023、淮麥20為主,搭配淮麥22、23等地方品種,油菜品種以秦優7號為主。特別要注意的是:近年來偏旱氣候條件對小麥相對有利,特別是后期光照足、病害輕、穗數足、倒伏少,是小麥普遍增產的重要原因之一,亂引亂繁品種現象有所抬頭,但這種特殊的氣候條件具有不確定性和不可重演性,一旦遇連續陰雨,赤霉病將可能嚴重發生,不但降低產量且影響品質。為此在小麥品種引進推廣上一定要慎重,所推廣品種必須經得起后期氣候條件的考驗,以免重蹈2003年赤霉病大發生,導致小麥嚴重減產的覆轍。
二、適期適量播種,搶抓秋播進度。
根據我區稻麥兩熟茬口季節十分緊張的特點,小麥秋播總體上要突出一個“搶”字,在確保播種質量的基礎上搶抓秋播進度,盡可能適期適量播種。半冬性品種淮麥20播種適期為10月15-20日,宜采用稻田套播播種方式;偏春性品種鄭麥9023播種適期為10月25-10月底,宜采用淺旋撒播或機條播播種方式。適期早播采用精量播種,基本苗控制在12萬以內;適期播種采用半精量播種,基本苗控制在15萬左右;遲于播種適期,要適當增加播種量,每晚播一天增加0.5萬基本苗,晚播獨稈栽培最多不超過35萬基本苗。同時要做到播種均勻、深度適宜,防止深籽、露籽、叢籽,確保一播全苗,實現齊苗、勻苗、壯苗。另外秋播時遇干旱氣候,應堅持搶墑、造墑抗旱播種,播后要主動溝灌窨水確保出苗;遇到連陰雨天氣,應及時排干田間積水。
三、強化技術應用,促進高產穩產。
小麥生產歷經秋、冬、春、夏,生育期較長,遭遇干旱、連陰雨、濕害、低溫凍害、病蟲害等自然災害機率高,因此,立足防災減災,抓好各項技術應用是小麥實現高產穩產的重要經驗。一是種子處理,培育冬前壯苗。播前選用高產優質、廣適多抗的小麥良種,要求純度≥98%、凈度≥98%、發芽率≥85%、水分含量≤13%,于播前2~3天曬種,播種時選用矮苗壯、多效唑、壯豐安等藥劑拌種,現拌現播,可以促進生根、發蘗、培育壯苗。對未拌種化控,冬前和初春出現旺長的麥田,采取鎮壓或化控等措施,適度抑制生長。二是精確定量,優化肥料運籌。適時因苗科學施肥是奪取小麥高產的關鍵措施,一般畝產400公斤產量水平,畝施純氮量18公斤左右,磷鉀肥5~6公斤,在此基礎上科學運籌肥料,堅持施足基肥,少施或不施臘肥和返青肥,普施重施拔節孕穗肥,以提高分蘗成穗率。具體要求:氮肥基肥占50%、分蘗肥10%、拔節孕穗肥40%,磷肥全部基施,鉀肥基肥、拔節孕穗各一半,后期搞好根外噴肥,保綠防衰、增粒增重。三是三溝配套,提高抗旱防澇能力。播后按照密、深、直、通的要求,大力推廣機械開溝,高標準配套內外三溝,每3~4米開挖一條豎溝,溝寬20厘米,溝深20~30厘米,距田兩端橫埂2~5米各挖一條橫溝,田頭出水溝要求寬25厘米,深40~50厘米,確保內外三溝相通。四是綜合防治,降低產量損失。對病蟲草害要加強預測預報,力求準確及早采取有效預防措施,特別是小麥赤霉病、麥田后期灰飛虱要堅持主動出擊、全面防治的方針,降低產量損失。
四、堅持典型引路,搞好高產創建。
積極響應省農委的號召,層層組織實施小麥高產創建競賽活動。按照區有萬畝示范區、鎮有千畝片、村有百畝高產示范方建設目標,高標準建設小麥豐產方,集中展示新品種、新技術。一是要加強組織領導。要把高產增效創建作為促進糧食穩定發展、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分工負責,責任到人,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二是要認真制定方案。制定好工作方案與技術方案,明確創建地址、主推品種、主推技術、目標任務、主要措施等,做到切實可行。三是要做好專業化服務。要積極組建農機、植保、產銷等專業合作社,技物結合,開展專業化服務,將主推品種、主推技術落到實處。四是要加強技術指導。各類高產示范方要明確技術負責人,要發揮技術人員作用,深入田間地頭,了解苗情長勢,進行現場指導,落實各項抗災應變措施,加強田間管理,確保高產高效。
五、搞好技術服務,促進科技入戶。
一要加強技術宣傳培訓。秋播前采取技術培訓、印發技術資料、媒體宣傳、現場示范演講等形式,舉辦多種形式的秋播技術培訓;二要繼續搞好高產示范方。要圍繞優質標準化生產示范要求,抓好核心示范方建設,做給農民看,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速度;三要搞好試驗研究。積極抓好優質小麥新品種的引進試驗和示范工作,認真篩選適合當地有發展潛力的小麥接班品種,為我區夏糧持續高產穩產提供切實可行的品種與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