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發展現代農業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4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是實施“土地三年倍增”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提速之年。為加快我鎮現代農業發展,進一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加速城鄉一體化進程。現就2014年發展現代農業提出實施意見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為依據,以“土地產出三年倍增”為目標,以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以推進“三化”高度融合、互動并進為方略。進一步提升現代農業規模化、科技化、品牌化和產業化水平,增強農業綜合生產力和市場競爭力。
二、具體目標
1、新增1000畝有機稻;新增2萬畝無公害基地;新增3萬畝低產農田改造;新增4000畝花卉苗木綠色通道;新增5000畝設施全鋼架大棚。
2、把調大規模、調優質量、調高效益、調新品種、技術創新作為主攻方向。重點培育2個市級種植園區、2個鎮級種養園區。
3、凸顯三大板塊、三化五集中、三橫兩縱特色農業(三大板塊:即葛市片水產養殖、黃市片農產品加工,江安片畜禽養殖);三化五集中(三化即:公司化、園區化、合作化,五集中即:休閑觀光、綠色通道、設施栽培、農產品加工、專業市場);(三橫兩縱:即葛黃線彌猴桃、有機蔬菜設施長廊,蒲黃線千畝有機稻及設施蔬菜長廊;黃珊線畜禽養殖基地。江曲線以興昌實業、瑞榮水產、南通游龍生態的休閑觀光;拉馬河沿線以錦繡鴿業、旺洋山羊為基地的生態健康禽業)。
4、確保三年土地產出率翻番,今年力爭畝均效益3400元以上。
三、工作重點
(一)推進方略
1、堅持主導產業抓重點,重點產業上規模,園區建設為抓手,基礎建設作保證,縮糧擴經爭效益,設施農業上臺階,特種種植上規模,龍頭企業達檔次,休閑觀光連成片,一村一品顯優勢的良好格局。
2、堅持領導重視、典型帶動、政策驅動、服務配套、宣傳到位、目標明確、獎罰兌現,鎮成立新農村建設辦公室、負責全鎮農業立項申報等全方位服務。
3、堅持農、工、三產三足鼎力興江安戰略,構建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支持保護體系,建立健全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穩定農技服務體系。
4、始終堅持高點定位,追求一流,創新發展思路,從實際出發,按照科學發展要求,整合諸方面要素,致力于發展提升,把調優結構、調大規模、調新品種技術創新作為主攻方向,致力于農業項目、農業企業轉型升級。
(二)任務分解
1、種植業
(1)、各村新增連片種植高效經濟作物面積必成任務500畝(包括花木、果蔬、特糧特經等)。
(2)、各村新增設施農業面積必成任務200畝(包括鋼架大棚和中棚、水泥骨架和水泥混構大棚、竹架標準大棚含噴滴灌等設施農業項目)。
2、養殖業
(1)、各村至少新建一個村級生態健康循環養殖示范場。建設標準:
①生豬標準圈舍3000平方米以上;優質生豬欄存1500頭以上(指一個規模養殖大戶)。
②家禽標準禽舍3000平方米(指一個規模養禽大戶)。
(2)、爭創市級、鎮級畜禽園區。
①市級園區建設標準為:
A、新建生豬標準圈舍8000平方米;優質生豬欄存6000頭以上;
B、家禽標準禽舍8000平方米;優質家禽欄存10萬只以上。
②鎮級園區建設標準為:
A、新建生豬標準圈舍5000平方米以上,優質生豬欄存4000頭以上;
B、新建家禽標準禽舍5000平方米以上,家禽欄存6萬只以上。
四、推進措施
1、鎮建立領導組:
分工的黨政領導、分村鎮干負責督查指導。各村支部書記為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其他村干部為具體責任人。
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以沿江及焦港大開發為契機,搶抓各級政策向農業宏觀傾斜的機遇,發揮江安農業結構調優調大調高調新所形成的特色優勢,主動承接以上海、蘇南等大中城市農業項目外移,將農業招商引資擺在和工業招商引資同等位置對待。對招商引資有功者實行獎勵,對引進外資者實行重獎。
3、發揮龍頭企業示范作用
農業農頭企業相對農產品交易是市場,相對農業結構是載體,相對農民增收、農業倍增是靠山,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關鍵性作用。2014年我們將重點集中在打造南通玉兔集團、長壽集團、時來牧業、南通萬象、興昌實業、南通游龍生態農業、云強牧業、徐柴1000畝彌猴桃基地、黃建2000畝有機蔬菜基地、徐黃、曹杜、新建鴿業基地、黃市、中心、徐黃山羊基地等企業上,通過培育發展壯大,打造旗航型龍頭企業,輻射連接廣大農戶,擴大市場份額,使龍頭企業快速發展。
4、規范運作三大合作組織
今年,我們按照“有組織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較大規模、有明顯效益”的建設標準,對已興辦農民專業合作社30家,在已獲省扶持的2家,獲市以上“四有表彰”的6家的基礎上提高到3家、10家。組建合作聯社兩家,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和規模適度的原則,對運作不規范,活動不正常,有名無實的堅持按標準注銷。建立土地合作社25家,通過大力構建現代農業合作組織,把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環境有機聯結起來,形成完整的、高效的、相互促進的農業產業體系。突出扶持品牌農業,全面提升產品質量,年內申報省市名牌產品5家,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5家,以現代高效農業園區和農產品基地建設為主要抓手,圍繞主導產業發展,集中有限的資源投向有市場、有效益、有發展前途的產業,促進江安現代農業的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
5、加大政策激勵考核力度
(1)對年內按照規劃要求、序時進度,對完成和超額完成任務的村在年終考核基本分的基礎上加分,鎮財政給予專項資金獎勵,實行以獎代補。
(2)鎮村干部必須做農業招商的有心人,對第一個提供信息的人員采取分時段獎勵:
①促成客我雙方商談并形成有效信息的(經鎮招商引資領導組確認),按300元/條獎勵第一引薦人。
②加強對有效信息跟蹤,形成項目協議的跟蹤差旅費、住宿費等相關費用由鎮主要領導審核后予以報銷。
③形成項目注冊并落戶建設的對第一引薦人予以獎勵:標準鋼架大棚100畝以上獎勵500元;200畝以上的獎勵1000元;300畝以上的獎勵2000元;500畝以上的獎勵4000元;1000畝以上的獎勵6000元。水泥混構鋼架中棚和竹架標準大棚100畝以上的獎勵300元;200畝以上的獎勵500元;300畝以上的獎勵1000元;500畝以上的獎勵2000元;1000畝以上的獎勵3000元。
(3)對當年新建100畝以上連片的標準鋼架大棚、中棚、竹架大棚和水泥混構大棚,對投資主體及村(社區)的獎勵,按原江委發[2010]55號文件執行。
(4)對項目農業、高效農業、設施農業進行綜合評獎。設一等獎一名,獎金8000元;二等獎二名,獎金6000元;三等獎三名,獎金4000元。
(5)對已獎補的設施大棚項目發生遷建、拆除等現象的,已獎補資金在下一年度村有資金中扣除。
(6)以上考核專項激勵資金,經鎮分管農業的負責人牽頭,紀檢、財政、農經、農業服務中心等部門人員組織考核驗收,并報黨委批準,由鎮財政予以實施。
6、組織實施督推進
按照“整合資源優勢,放大典型效應,打造特色園區,建立富民產業”的高效設施農業工作思路,圍繞“三大板塊、三化五集中、三橫兩縱”現代農業的整體規劃狠抓落實。層層分解目標,落實責任,抓推進、抓落實,著力推進我鎮高效農業向園區化、特色化、品牌化、產業化、一村一品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