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村鎮流通體系建立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鄉鎮辦事處,市直各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實施意見》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加強市場體系建設、搞活流通、擴大消費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強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建設,拉動農村消費
(一)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進一步擴大“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覆蓋面,2011年新建和改造農家店200家,規劃農村商品配送中心2-3個。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商品配送網絡與供銷、郵政等網絡的結合。2012年在每個鄉鎮建設1-2個農家店示范點,實現以點帶面全面推進。
(二)加強農產品流通網絡建設。新建或改造一批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逐步將南門農貿市場改造成國家標準化農貿市場,將東風農貿市場實施“農改超”改造,對具備條件的鄉鎮集貿市場逐步改造升級。健全農村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強化信息引導和產銷銜接。建立農產品綠色通道,在境內免收整車裝載鮮活農產品車輛費用,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和損耗。
(三)積極推動“農超對接”活動。每年舉辦一次大型“農超對接”活動及多次農產品專項對接活動,搞活農產品流通,促進農民增收。支持和鼓勵大型連鎖超市、農產品流通企業與農村專業合作社建立農產品直接采購基地,培育自有品牌,促進產銷銜接。
(四)加強農業生產資料流通網絡建設。重點培育市湘農農資公司,建設好農資物流配送中心。鼓勵郵政第三方物流進入農業生產資料流通領域,盡快形成多種所有制并存、覆蓋面廣的農資流通網絡。引導和鼓勵農業生產資料流通企業在搞活農資流通的同時為農民提供技術、農機具租賃等多樣化服務。
(五)全面推進“家電下鄉”工作。各鄉鎮辦事處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強化監管,確保下鄉家電產品質量和補貼政策的到位,搞好售后服務。嚴厲打擊借“家電下鄉”名義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和隨意提價行為,切實把“家電下鄉”工作抓緊抓好。城區培植1-2家綜合性、大型家電賣場和售后服務中心;每個鄉(鎮)培植1家家電銷售服務中心,逐步形成完善的城鄉一體化家電銷售網絡,通過“家電下鄉”促進農村市場消費、提升農民生活質量。
二、加強城市流通體系建設,擴大城市消費
(六)完善大中型商業設施,培育消費市場,拉動消費。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推動大中型商業設施和特色商業街建設,著力培育步步高、振興連鎖、幸福樹電器等大中型流通企業,做強做大。支持流通企業樹立品牌意識,發展銷售和物流網絡;發展連鎖經營和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開展“名品進名店”,促進產銷銜接,培育產品和服務品牌。大力挖掘老字號企業,支持老字號企業創新發展,鼓勵開發特色突出、質量上乘、符合消費需求的產品。配合安居工程建設,擴大和帶動家具、家電、家紡、家飾等商品消費。促進會展消費,支持和培育一批日用消費品行業展會,定期或不定期舉辦美食節、購物節等促銷活動,促進和帶動相關商品流通和服務業的發展。支持和規范零售企業各種促銷活動。
(七)進一步完善城市社區便民商貿服務設施。大力推進“便利消費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的“雙進工程”。實施早餐示范工程,鼓勵餐飲龍頭企業在城區建設1-2個早餐示范店(點),發展主食加工配送中心,推進早餐經營特色化、規范化,為居民提供物美價廉、方便快捷、安全衛生的早餐服務。積極推進家政服務網絡建設,鼓勵大型服務企業建立家政服務網絡中心。通過整合社會資源,提供安全便利的保潔、保姆、維修、送貨、護理等多元化家政服務。
(八)加強舊貨流通網絡建設,促進城市消費升級換代。進一步完善舊貨流通網絡,在城市社區建立舊貨收購點和慈善捐助站,在城區及城鄉結合部建立舊貨交易市場,滿足低收入家庭和貧困群體消費需求,鼓勵生產和零售企業開展“收舊售新”,“以舊換新”業務,帶動新產品銷售,促進資源節約。
(九)努力降低消費成本,促進流通業發展。積極落實對列入國家鼓勵類的商業與工業用電、用水同價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降低消費成本。進一步促進銀行卡使用,完善對銀行卡刷卡的配套支付政策,引導經營者采用銀行卡結算,方便消費者使用銀行卡支付。辦好(成立)商業同業協會、餐飲業協會、旅館業協會,開展行業自律,提高服務質量,規范行業經營行為。
(十)建立居民生活必需品儲備制度,積極應對公共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穩定市場物價,確保市場供應。建立糧、油、肉等主要生活必需品應急儲備制度。引導和鼓勵企業保持適當庫存水平,確保特殊時期市場供應量。
三、加強汽摩流通體系建設,促進汽摩消費
(十一)進一步完善汽摩流通服務網絡。積極實施“汽車摩托車下鄉”,認真落實國家關于購置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車輛購置稅降至5%的政策,促進汽車消費穩定增長。爭取建立二手車交易市場,倡導汽車品牌經銷商開展新舊汽車置換業務,建立二手車信息平臺。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淘汰“黃標車”,促進汽車更新換代。
四、積極促進旅游文化消費
(十二)加大對我市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吸引各類資金投資開發旅游業,同時放寬市場準入、降低門檻,引導各類社會資金加大對旅游業的開發力度,激發市場主體創業活力。加大對我市旅游品牌宣傳促銷資金的投入力度,廣泛宣傳,拓寬促銷渠道,不斷提高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強力開發市外、省外、境外旅游市場。通過減免門票、營造黃金旅游線路及購物點打折等活動,吸引省內外、國內外來觀光休閑。大力開發旅游商品,加快旅游商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積極發展旅游演藝、旅游動漫等新型業態,培育新的消費熱點。
五、穩步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
(十三)根據市經濟發展總體規劃要求,按“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積極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加大城市區域物流發展力度,重點扶持1-2個物流園,2-3個物流企業,切實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增強市域經濟競爭力。積極鼓勵大型工業企業和商貿企業采用第三方物流經營方式和現代物流新技術,充分利用冷鏈技術在鮮活農產品流通中的作用,減少運輸損耗,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六、改善人居環境,促進住房消費
(十四)積極組織全市房地產企業舉辦大型房展讓利促銷會,推動房地產的健康穩定消費。強力推進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積極參與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工程。
七、大力拓展電信服務消費
(十五)加強電信網絡工程建設,積極發展電信城鎮業務,把寬帶互聯網延伸至全市所有行政村,實現村村通寬帶,配合“家電下鄉”工作,推動電腦入鄉入戶,使1%-5%為信息示范村,示范信息村電腦入戶率達到10%以上。
八、加強再生資源網絡建設,促進“兩型社會”建設
(十六)積極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服務網絡建設。實行再生資源經營單位備案制度,建立再生資源管理信息服務系統。支持再生資源龍頭企業通過連鎖經營等形式,新建或改造一批統一規范的社區(鄉村)廢舊物品回收站點、專業化分揀中心和跨區域集散市場。按照“退市進郊,退路進場”的要求,結合城鄉規劃,合理布局。加強再生資源集散中心和交易市場的建設,規范交易地點和交易行為,建立集回收、加工、綜合利用處理為一體的服務網絡體系。引進生產企業進場發展精深加工,實現產業化經營、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
九、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改善市場消費環境
(十七)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改善市場環境。積極推動市場體系建設,加強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根據商務部的統一部署,積極開展商務綜合行政執法試點工作,加強商務綜合執法隊伍建設。嚴厲打擊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商業欺詐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和交易環境,增強消費信心,促進安全消費。
(十八)加快推進“放心肉”、“放心酒”服務體系建設。各地要建立市場信息和監管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病害豬無害化處理監管系統,實現遠程實時監控,以及無害化處理數據信息的網上記錄和審核匯總;開展肉品質量信息可追溯系統建設試點;開展大型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產業鏈延伸改造示范和中小型定點屠宰企業標準化改造示范。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實行星級管理,城(區)建設1-2個標準化、機械化屠宰場,有條件的鄉鎮逐步向半機械化屠宰過渡。同時逐步實行牛、羊、禽定點集中屠宰制度。建立酒類流通隨附單溯源制度,實行區域內酒類防偽標識管理。
(十九)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繼續打破地區封鎖,維護公平競爭,保障商品自由流通。切實貫徹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法規,引導零售企業規范促銷行為,推廣商品購銷合同示范文本,取消對供應商的不合理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