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性化護理對滯留患者治療依從性心理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白求恩醫學雜志》2016年第4期
摘要:
目的探討人性化護理對急診留觀滯留患者治療依從性及心理狀態的作用效果。方法選擇來我院就診,并在急診留觀72h以上的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治療期間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再予人性化護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及治療后的依從性。結果對照組中存在焦慮者共46例,占76.67%,存在抑郁者38人,占63.33%;觀察組存在焦慮者48例,占80.00%,存在抑郁者39人,占65.00%。兩組患者焦慮、抑郁發生率及嚴重程度無明顯差異性(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焦慮、抑郁評分無明顯差異性(P>0.05),治療后評分均比治療前有所降低(P<0.05),而觀察組治療后評分較對照組治療后評分降低(P<0.05)。觀察組較對照組在治療后依從性明顯提高(P<0.05)。結論急診留觀滯留患者焦慮抑郁發生率高,給予人性化護理將改善患者負性心理狀態及治療依從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人性化護理;急診;滯留;治療依從性;心理狀態
綜合性醫院急診過度擁擠早已成為全球普遍問題,使急診留觀滯留時間盡可能<72h更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1-3]。急診留觀病人滯留時間過長,不僅延誤了最佳救治時機,也容易造成醫療隱患和醫療糾紛。而人性化護理是一種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醫療服務從“病”到“人”的轉變[4],近年來,我科實行人性化護理,以改善急診留觀滯留患者治療依從性及心理狀態,并取得良好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0日來我院就診,并在急診留觀72h以上的患者120例,遵循隨機化原則分組,對照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齡16~81歲(平均54.8歲);觀察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齡17~83歲(平均56.4歲)。所有患者均排除精神疾病、意識障礙及語言溝通障礙。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上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對照組于急診留觀期間實行常規護理,包括日常臨床相關檢查,以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及臨床治療為目的,注重完成結果。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行人性化護理,包括以下內容:①環境護理。各功能區位置標識醒目,易辨認,讓患者一目了然,不走錯路。適當擺放植物盆栽及播放音樂,使患者心情愉悅、放松。②心理護理。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換位思考,了解患者需求,及時發現焦慮、緊張、抑郁等負性情緒,常常進行安慰、開導,耐心解答所有問題。③健康教育。語言簡潔且通俗易懂,根據患者知識程度不同進行針對性指導,宣教內容多樣化,利用宣傳手冊,報刊雜志,多媒體等多種方式進行教育。④細節護理。對危重患者先救治,后補費;對無家屬陪同患者,安排護工為其掛號、交費、取藥及電話通知家屬;加強巡視,在患者呼叫之前主動給予幫助,進入病房時,需輕輕敲門,詢問后再進入;經常噓寒問暖,為有需要患者送熱水袋保暖,根據天氣調節中央空調溫度,提供足夠衣被御寒;時時提供費用咨詢服務.提高診療收費透明度,使得患者安心、放心治療[5-7]。
1.3觀察指標
心理狀態: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于治療前后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評價。SAS評分標準按照中國常模結果,焦慮分界值為50分,其中輕度焦慮為50~59分,中度焦慮為60~69分,重度焦慮為70分以上。SDS評分標準按中國常模結果,抑郁分界值為53分,其中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超過72分為重度抑郁[8]。治療依從性:由研究者根據急診疾病特點,查閱文獻后設計依從性調查問卷[5-7],問卷主要包括藥物治療依從性(5個條目),檢查及監護依從性(5個條目),疾病重視程度(3個條目),心理接受程度(4個條目),健康教育指導依從性(4個條目)。各條目分為“總是、經常、有時、偶爾、從不”5個等級,正向條目依次以5分至1分計算,負向條目依次以1分至5分計算,總分為21~105分,85~105分為完全依從,21~42分為不能依從,兩者之間為部分依從。經3名急診科教授和3名急診主管及以上職稱護理專家共同評定,經預調查,調查問卷的重測信度和內容效度分別為0.81和0.91??傄缽男砸酝耆缽呐c一般依從人數之和除以總人數計算。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9.0進行統計學處理,定量數據采用(x珋±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兩組定性數據比較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心理狀態評價情況
見表1。對照組中存在焦慮患者共46例(76.67%),存在抑郁患者38例(63.33%);觀察組存在焦慮患者48例(80.00%),存在抑郁患者39例(65.00%)。兩組患者治療前焦慮、抑郁發生率及嚴重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見表2。兩組患者治療前SAS、S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均比治療前有所降低;而且觀察組治療后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治療后。
2.3兩組患者治療后依從性比較
見表3。觀察組治療后總依從率為91.67%,對照組總依從率為75.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00,P<0.05);觀察組患者總依從率高于對照組。
3討論
急診科作為醫院重要組成部分,就醫的患者大多病情急重,部分患者經首診后,因病情原因需留院觀察或留觀等待住院治療,而受各種客觀條件影響,如科室床位緊張、等待檢查結果及會診時間過長及患者本身特殊情況,以致部分患者留觀時間過長,甚至超過72h[9,10]。因多數患者缺乏醫學知識,對疾病嚴重性、復雜性了解不夠,對醫院診治程序不熟悉,滯留時間過長易出現各種負性情緒,包括焦慮、抑郁、緊張等。而多數患者留觀后都希望盡快住院,得到快速檢查及有效治療,期望值較高,而醫護人員工作忙碌,常忽略及時與患者或親屬溝通,當留觀滯留時間過長或處理不滿意時,患者負性情緒可能加重,對治療依從性降低,嚴重者易引發醫患糾紛。本文中對照組存在焦慮者占76.67%,抑郁者占63.33%,觀察組存在焦慮者占80.00%,抑郁者占65.00%,兩組患者出現焦慮及抑郁概率均較高,程度以輕、中度為主,少數仍表現為重度焦慮及重度抑郁,與毛婧等報道基本一致[11]??梢娂痹\滯留患者負性情緒發生率較高,應引起醫護人員重視。毛婧等統計發現負性情緒常見于女性患者,年收入較高者及教師,臨床護理中應注意該類高危人群的心理狀態[11]。人性化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在診治及護理過程中時刻為患者著想,給予足夠的關心,是由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的產物。多項實踐證實,人性化護理不僅增加護患之間信任,利于建立護患之間融洽關系,并對提高醫療質量產生積極作用[12]。本文發現,實行人性化護理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較未實行者明顯好轉,其治療依從性也明顯提高。究其原因,包括有通過環境護理改善急診留觀病房環境,使得患者從繁雜、嘈鬧的就診大廳轉到安靜、舒適的留觀病房,緩解焦躁的情緒;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使得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病情,診治情況,通過體貼的關心及言語進一步消除煩躁、焦慮的心情。最后人性化護理更體現在細節上,包括及時了解患者的需求,保護其隱私、尊嚴,使患者在更舒適、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檢查和治療,讓患者及家屬身心放松,減少糾紛的發生,提高急診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急診留觀滯留患者其焦慮抑郁發生率高,給予人性化護理將改善患者負性心理狀態及治療依從性。人性化護理為一種現代化護理模式,更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對醫療行為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于學忠,徐騰達.急診系統會崩潰嗎[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1,20(10):1013.
[4]姜永華,王子熹.人性化護理對改善卵巢癌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負性情緒狀態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2):4-6.
[5]何冬影.人性化護理在急診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護理研究,2012,19(32):150-151.
[6]王連竹.人性化護理對提高急診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6):40-41.
[7]李娟.人性化護理在急診患者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2):28-29.
[8]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2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81.
[9]孫香蕾,高燕,崔巖,等.應用急診信息化管理系統分析急診患者滯留狀況[J].創傷與急危重病醫學,2015,3(5):261-263.
[10]朱瑩,蔣婕,陶然君,等.急診科患者滯留現象的研究及對策[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3,22(12):1435-1438.
[11]毛婧,孫琳,丁婧婧,等.急診留觀患者負性情緒調查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中醫急癥,2014,23(5):885-887.
[12]袁學枝,袁平,龔敏,等.人性化護理對手術室護理的影響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14):1890-1892.
作者:李汝霞 單位: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