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口腔醫學中研究性教學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在口腔醫學教育中,以理論學習—生產實習—參加工作這一人才培養模式為現下國內外普遍應用的手段,在這一過程中,生產實習是聯系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的紐帶。國內傳統的生產實習以臨床示教與帶教為主要方式,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是口腔醫學專業化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有鑒于此,采取了研究性教學模式,以期改變現下的生產實習模式,為口腔醫學人才培養的發展提供新的、更有效的手段。
關鍵詞:
研究性教學;生產實習;主觀能動性
在社會快速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現狀下,社會對人才的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為適應這一形式的變化,本研究對以往教學模式推陳出新。在口腔醫學教育中,以理論學習—生產實習—參加工作這一人才培養模式為現下國內外普遍應用的手段。可以看到,在這一過程中,生產實習處于橋梁的地位,它是聯系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的紐帶。國內傳統的生產實習以臨床示教與帶教為主要方式,這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多數時候學生只是作為帶教老師的助手進行工作,角度不同,對一個知識或臨床技能的理解掌握程度也不同,這種“灌輸式”或“指導式”的教學方法是不利于醫學生的成長的。如何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真正地成為由學至用這一過程中的主人翁,就變成了口腔醫學專業化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有鑒于此,我們采取了研究性教學模式,以期改變現下的生產實習模式,為口腔醫學人才培養的發展提供新的,更有效的手段。
一、教師隊伍的建設
樹立精品教學意識,形成“三精”教育思想,包括精細的教學準備,如教室、教具、教材、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會議和集體備課活動等內容的準備。根據口腔醫學的學科特點及專科生的生源特性,通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討論,建立循證醫學、研究性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精美的教學課件,如教學目標清楚、文字精練、色彩鮮明、圖片典型、動畫運用恰當好處;精彩的教學課堂,主要是通過精湛的教學技巧、精辟的教學講解,達到促進師生互動的目的,而各種臨床場景,樹立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則是重點。
二、教學方法的改進
國外的高等教育中目前已有較為成熟的研究性教學模式,其主要方法為案例法(CBS)以及基于問題教學法(PBL),這兩種方法能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它不但有利于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真正以醫生的身份完成實習工作,使學生畢業后可直接進入臨床,在口腔醫學教學中意義重大。案例法首先是指由哈佛大學法學院前院長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蘭代爾提出,于1870年前后最早應用于法學教育中,是美國、加拿大等國法學院最主要的教學方法。后來被廣泛用于其他學科,如醫學、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是一種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法。時至今日,哈佛大學里已有超過80%的課程是以案例教學法為主的。PBL法是目前國外醫學教育中主要應用研究的教學手段,由于其以問題為中心,可以較好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于知識的記憶較為扎實,理解較為透徹。在我國的臺灣地區也已有學校將其用于醫學教學,并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針對口腔醫學專科生的教學模式
1.專科生培養的特點
口腔醫學專科教育主要是通過3年的全日制教育,使學生有較強的臨床思維、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具有對口腔及頜面部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和急、難、重癥的初步處理的能力。掌握口腔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和急、難、重癥的初步處理;掌握口腔修復工作的基本知識和一般操作技能。由于其生源自身特點及培養年限較短,為期1年的生產實習則較五年制本科生及七年制本碩連讀生顯得更為重要。學生需在1年內完成身份的轉換,且將所學理論知識轉化為臨床技能。因此,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使其更深的投入到生產實習中去才能保證學生在畢業時將知識最大化應用。
2.研究性教學模式的應用
針對專科生教育中的存在的這些問題,結合國內外成功經驗,我們提出了這一研究性教學模式,以加速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首先,組織教學團隊編制PBL及CBS教學案例。通過臨床含有癥狀、體征、各種檢查以及詳細病史的病例介紹,結合相應的輔助檢查結果,針對疾病癥狀和體征的組織病理學基礎共同討論和制作典型的PBL及CBS教學案例。目為學生在生產實習過程中開展PBL教學方法、實施研究性教學奠定了基礎。其次,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將學生分組,每組3名學生,由同一名帶教老師進行指導,然后就教學案例進行討論,并由1名學生詳細記錄針對教學案例各位同學所提的問題。教師負責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每組學生在討論問題后,利用各種資源查找問題答案。查找問題并得到答案后,各組選派同學就相關問題進行匯報。匯報內容包括診斷、診斷依據、鑒別診斷、治療計劃及處置。第三,臨床驗證與總結。通過上述討論后,由帶教老師取適當臨床病例進行實物化講解,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某類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并通過全程跟蹤帶教老師的治療再次復習該類疾病的診斷、診斷依據、鑒別診斷、治療計劃及處置。記錄總結,每周自己小結,每半月由帶教老師進行講評,每月全科匯報,并及時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存在的問題
PBL教學的開展,需要大量的教學資源和教學人力投入作為后盾;需要更多的教師從臨床工作投入到教學工作中來。國外經驗表明,指導者在PBL的準備階段及初期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因此,這種教學模式對習慣于傳統教學方式教學的臨床醫師兼職臨床帶教老師來說,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今后的臨床帶教中如何提高醫生兼職臨床帶教老師的教學能力,如何在實習中靈活應用PBL教學方法,并根據教學內容將傳統教學方法和PBL教學方法有機融合在一起,進而在口腔專科生生產實習中形成具有自己學科特色的教學方法,還需要進行不斷地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齊小秋,張博學,張立.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2]胡德渝.口腔預防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98-211.
[3]樂江,余保平,宋思瑩.美國醫學院校教學模式改革新方向[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01):120-121.
[4]尹偉,范旭,胡德渝.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在口腔預防醫學課程中的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09):53-54.
[5]林立,劉永春,高波.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6,(03):10-11.
[6]林居紅,王金華,馬文竹.口腔預防醫學實驗課教學改革探索[J].醫學教育探索,2005,(02):119-120.
作者:浦鐵民 單位: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