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口腔疾病中的診療及交叉感染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口腔疾病防治》2017年第10期
【摘要】最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口腔問題。口腔門診患者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多,由于口腔科門診工作具有的特殊性質,導致口腔科成為感染高發科室,為了避免感染給患者帶來的傷害,我們有必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降低口腔科門診感染率。
【關鍵詞】門診感染;口腔科;現狀
1口腔科門診感染控制現狀
1.1醫療環境不符合要求
由于前來口腔門診科就診的人數有很多,但是通過調查發現醫院大多數口腔門診科的面積很小,無法實現對眾多患者的隔離,醫療設備較多、就診患者多加重了感染的風險。除此之外,像超聲潔牙器這種醫療設備使用過程中會出現大量氣溶膠、飛沫等物質,這些物質會通過空氣傳播,最終進入到患者或者醫護人員的機體中,導致出現傳染性病原體或者交叉感染的問題。此外,若口腔科門診的空氣流動并不通暢,就容易導致室內的各種感染病菌增多,患者之間就會相互感染,相關的消毒規范如果不能夠得到有效落實,也會進一步增加感染概率,比如消毒室沒有按照相關規定實施規范的消毒,醫療器械未嚴格按照標準定期消毒等。
1.2醫護人員感染控制意識薄弱
患者感染除了與醫療環境差有關外還與醫護人員的健康意識息息相關。從臨床實踐中不難看出,醫護人員開展護理工作時,由于感染防護措施不到位,在與患者解除的過程中各種細菌會通過空氣相互傳播,醫護人員存在較大的感染風險。所以,在口腔門診中,必須要求醫護人員做好防護措施,防止出現職業暴露。提高醫護人員的預防感染意識,確保在診療過程中嚴格按照標準要求進行操作,手術時穿戴好防護衣,從而保護了皮膚黏膜。
2控制口腔科門診感染方法
2.1構建完善的門診感染控制體系
醫院有責任和義務采購先進的控制感染設備,改善口腔科門診的環境,比如擴大門診科的建筑面積、安裝排風措施,這些基礎設施的好壞決定了能否完善門診感染控制體系。此外,還應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培育,并定期開展培訓課程,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安排醫護人員到醫院學習,總結經驗。
2.2改善診療環境
診療環境是控制感染的重要手段,所以必須構建現代化的診療環境,對不同的工作區域進行隔離,合理布置消毒區域以及醫療機械清洗區,對于患者而言會有一種心情愉悅的感覺,同時也避免了感染。針對拔牙等一些具有很大創傷和感染概率較高的診療操作時,必須要開設單獨診室,手術操作必須要按照外科手術的標準進行操作。同時要確保診室具有良好的通風條件,尤其是在牙科治療儀器經轉動之后,這個過程會將口腔中的細菌轉化為大量的粉塵物質,導致診室內出現感染,這時就必須要確保空氣的流通,降低細菌感染的風險。
2.3嚴格執行消毒規范
口腔門診使用的醫療機械必須堅持一人一用,做好消毒工作。尤其是那些接觸到患者傷口、血液的醫療器械,使用前必須經過嚴格的消毒。除此之外,拔牙器、車針以及各種根管都要按照規操作流程殺菌消毒。口腔科的所有消毒滅菌操作也必須符合標準,嚴格執行。酶具有一定的清潔作用,醫護人員在對醫療器械消毒的時候可以加入少量的酶,確保清潔殺菌徹底。針對一些結構較為復雜、間隙很多的器械,可以利用超聲清潔。醫療器械消毒后要密封起來,包裝上應注明消毒的日期。有些器械需要裸露殺菌,殺菌工作結束后要放在無菌容器中。使用無菌物品時,確保持物鉗每過4h清潔消毒1次。
2.4提高醫護人員防護能力
口腔醫療門診重點科室必須要要具備有效的衛生設施,例如速手消毒劑、洗手液、干手物品等。醫護人員必須要注重自身衛生清潔,避免出現交叉感染。在全員培訓衛生規范的基礎上,需要嚴格按照洗手指征,根據七步洗手法,嚴格手部消毒,盡可能地將手部細菌降到最低。如果醫院條件允許的話,每次診療前都應該給佩戴一次性手套,不但降低了患者的感染同時也保證了醫護人員的安全。通過調查發現使用的雙層手套后,外層破壞率為10%,而內層破率只有2%。如果患者皮膚有損傷或者是存在特殊感染,醫生可以使用雙層手套保護患者及其自身的安全。
3結束語
口腔感染是一種高發性疾病,主要原因是致病微生物入侵到患者口腔而引發的一系列病理改變[1],是林場常見的感染類型。隨著感染范圍的擴大,很可能誘發敗血癥、感染性休克等癥狀,嚴重的話還可能危機患者的生命安全。當前隨著治療手段的升級,各類致病細菌的耐藥性也在提升,常規的藥物和傳統的治療模式無法取得更加顯著的治療效果,因此需要不斷的探究口腔感染的致病因素及調整治療方案,從而更好的確保治療效果,提高治療效率。因此,選取合適藥物治療,是控制感染的關鍵。患者使用碳酸氫鈉液擦拭的口腔護理干預措施以后,口腔評分低、感染率低且口腔內PH值有所增高,表明該方式具有改善口腔環境、降低口腔感染率的作用[2]。綜上所述,在危重患者的護理中,應用碳酸氫鈉液擦拭進行口腔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危重患者的口腔感染發生率,改善口腔癥狀和口腔環境。
參考文獻
[1]盧萌.口腔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11:2458-2459.
[2]王亦素,林海玉,林曉驥,王務萍.血液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后口腔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01:154-156.
作者:劉海燕1;余梅蘭2 單位:1.中國人民解放軍61267部隊衛生隊,2.中國人民解放軍95806部隊門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