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究HRCT在肺間質性病變中的診斷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皮膚病與性病》2018年第1期
【摘要】目的:分析hrct在肺間質性病變中的診斷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2017年3月—2017年10月期間在我院就診的40例呼吸道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行胸部HRCT檢查,最后經臨床檢驗、生化及部分行肺泡灌洗、活檢等證實,HRCT對肺間質性病變的診斷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結論:HRCT對肺間質性病變可以直接診斷或縮小鑒別診斷范圍,對于評價病變活動性、隨訪及療效評價、預后等具有重要的價值,在臨床的應用得到廣泛認可,是無可替代的一種檢查方法。
【關鍵詞】肺間質性病變;HRCT;呼吸道疾病
肺間質性病變是主要累及肺間質的病變,由多種原因引起,有感染性,吸入性,腫瘤性,藥物反應性,血管結締組織病,呼吸道疾病等,病人病程長短不一,呈慢性進行性加重,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對健康帶來極大的風險,病人癥狀如呼吸困難,咯血等類似,診斷及鑒別困難。隨著CT技術的發展,尤其是HRCT的應用,對肺間質性疾病的分布、形態等具有一定的特征,部分可以定性,部分能提供臨床診斷方向,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本次選取的40例肺間質性病變患者作為分析對象,主要對間質性病變在HRCT上的表現特點,分析其診斷思路與方法,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回歸性分析自2017年3月—2017年10月之間來我院就診的40例肺間質性病變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在31~83歲之間,平均年齡57歲。這些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部分有咯血,咳嗽,咳痰病史,病程長短不一,均有臨床生化及肺功能等檢查,部分有肺泡灌洗及病檢結果。
1.2儀器與方法
應用同一臺PHILIPSBrilliance16排64層螺旋CT進行胸部掃描。患者取仰臥位,雙手抱頭,屏氣呼吸,自胸闊入口到肺下界膈面,5mm層厚掃描,然后1.25mm的間距薄層重建,冠、矢狀位多方位、多層面觀察,重點觀察肺部病變的形態,范圍,分布情況等,結合病人臨床癥狀及生化資料,做出診斷結果。
2結果
40例肺間質性疾病患者,10例為肺水腫,其中4例肺泡性肺水腫,表現為沿肺門對側分布的“蝶翼征”或云霧樣陰影,6例為間質性肺水腫,表現為肺門影增大、模糊,可出現KeleryA、B、C線和胸腔少量積液,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不全;5例肺出血,患者主要癥狀為咯血,2例原因不明,2例有輕度支擴,1例有塵肺病史,CT上表現為彌漫結節影伴磨玻璃影及絮狀影;10例為間質性肺炎,表現為沿肺外野的網狀陰影,多為老年患者,有長期慢性病史;9例塵肺,1例為紡織女工,表現為兩肺上葉多發纖維條形陰影,另外8例為煤炭工人,主要表現為彌漫結節影;1例粟粒性肺結核;1例考慮卡氏肺孢子蟲肺炎,有AIDS病史,表現為毛玻璃、網狀及馬賽克影;1例為結締組織病,主要表現為囊狀陰影,有相應病史;3例為癌性淋巴管轉移,主要表現為小葉間隔結節樣增厚,肺門旁有腫塊。
3討論
肺間質性疾病廣泛累及肺泡、末梢支氣管、小血管和間質,以及相應的上皮細胞和內皮細胞,各種復雜的致病因素激發各種細胞活素、組胺、蛋白美、氧化劑等形成免疫復合物與肺泡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成纖維母細胞共同聚集與肺間質,形成肺間質性炎癥,導致肺間質成纖維細胞和過量的膠原蛋白沉積,產生疤痕和肺組織的破壞,終呈肺間質性纖維化,晚期出血肺動脈高壓、肺心病。此并呈慢性進展性加重,以活動性呼吸困難、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彌散功能減低、低氧血癥為臨床表現,種類繁多,有些病變僅局限于肺部,有些為全身性疾病的肺部表現。影像學檢查以胸片和CT為主,主要表現為4類形態的病灶:結節、磨玻璃及實變影、線網狀影及囊狀影,下面附上四種典型的間質性病變在CT上的表現特點(圖1~4分別:斑片、囊狀、結節、線樣影);這些病灶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某種病變為主、伴其他形態病灶。病變表現復雜,同病異影、異影同病常見,根據自己多年觀察,結節影多見于塵肺、粟粒性結核、真菌、轉移灶等;磨玻璃及實變影,多見于感染、肺水腫、肺泡蛋白沉積等;線網狀影多見于間質性肺炎,間質性纖維化,癌性淋巴管轉移等;囊狀影多見于支擴、蜂窩肺、淋巴管肌瘤病、結締組織病等。這些疾病的影像表現有類似,又有不同,且隨著疾病的進展,有不同的表現形態,比如在活動期可以為磨玻璃影,進一步為實變影,晚期則可能為蜂窩影,HRCT能更為細致地觀察病變的形態、分布范圍,病灶的活動性及進展等,給臨床提供很多可靠的信息,進一步結合病史及微生物、生化等檢查,可以得出精確的診斷,避免患者開胸活檢及有創檢查,提高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周燕發,胡煜昇,甘新蓮,夏黎明.胸部X線、CT、MRI診斷學[M].武漢:科學出版社,1999:387-403.
[2]朱峰.類風濕性關節炎肺間質性病變胸片與HRCT對比分析[J].浙江預防醫學,2007,19(01):87-88.
[3]區汝肺,黎麗華.肺間質性病變CT表現及診斷[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0(05):445-445.
[4]倪敏,馬曉蕾,趙成,孫凌云.原發干燥綜合征合并肺間質性病變的臨床分析[J].江蘇醫藥,2011,37(05):549-551.
[5]劉孝勤.老年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影像學表現分析[J].臨床實踐,2011(11):138-139.
作者:廖玲玲 單位:谷城縣人民醫院CT-MRI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