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口服抗過敏藥物在皮膚科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皮膚科學通報》2018年第1期
摘要:目的調查研究將口服抗過敏藥物用于皮膚病患者的治療中治療的效果,分析在皮膚病患者的中使用口服抗過敏藥物的作用大小。方法研究案例,案例中將隨機選出90名典型確診的急性蕁麻疹的適格患者,她們都是在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進行皮膚病治療的,以每組45名的規模,對這90皮膚病患者進行劃分,劃分是隨機進行。對于A組的患者,將使用抗過敏藥物應用到皮膚病患者的治療中,而B組的患者,給他們應用常規的皮膚病治療方法,調查收集對比這90名患者在接受治療后的皮膚病治療療效的數據。結果這90名皮膚病患者在接受了不同的醫療護理措施之后,通過調查數據得知A組患者接受了抗過敏性藥物治療后,他們康復的優良率為95.55%;B組患者接受了醫院常規的皮膚病治療后,他們康復的優良率為82.22%,很顯然,經過分析和對比兩組的數據后,發現兩組之間的區別是非常的明顯,所以可以認定為這次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皮膚病患者在接受抗過敏藥物治療后的康復效果遠遠高于采取常規藥物治療的恢復效果,可以幫助皮膚病患者盡早的康復。因此,給予皮膚病患者口服抗過敏藥物治療,對于皮膚病患者盡快康復,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值得臨床廣泛地應用。
關鍵詞:抗過敏藥物;皮膚?。皇n麻疹
0引言
在臨床治療中常見的皮膚科類疾病中,過敏反應類皮膚病是病發頻率很高,且得了這類疾病會使患者的患處非常的瘙癢難耐,致患者的工作學習日常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困擾,有些過敏反應極其嚴重的患者,甚至還會有生命危險。皮膚病患者的數量在社會上一直很多,對于皮膚病患者的治療醫護一直備受社會的廣泛關注[1]。根據現在的對于皮膚病治療方法水平,采取常規藥物治療是治療皮膚病的方法中最為主流的,由于口服抗過敏藥物會產生頭疼、嗜睡、口干等不良反應,因此口服抗過敏藥物仍不是主流的皮膚病治療方法[2]。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出90名患急性蕁麻疹適格患者,他們都是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進行皮膚病的治療的,以每組45名的規模,對這90皮膚病患者進行劃分,劃分是隨機進行的,一組患者記作A組,另一組患者記作B組。對于A組的患者,將口服抗過敏藥物應用到皮膚病患者的治療中,而B組的患者,給他們應用常規的皮膚病治療方法,這90名患者均不是糖尿病、高血壓、肝腎功能性疾病患者,也不是哺乳期的患者或孕婦患者,且這90名患者均無精神類疾病。A組患者的年齡進行平均計算后,為(52.1±2.1)歲。B組患者的年齡進行平均計算后,為(50.8±2.3)歲。比較分析了A組蕁麻疹患者與B組蕁麻疹患者的病歷資料后,不難發現A組蕁麻疹患者和B組蕁麻疹患者之間的差異很?。≒>0.05),因此可以進行數據比較。
1.2治療方法。B組的蕁麻疹患者,給他們應用常規藥物治療方法,進行一個療程的治療,觀察記錄患者的康復情況和不良反應情況。A組的患者,給他們應用抗過敏類藥物的治療方法,進行一個療程的治療,觀察記錄患者的康復情況和不良反應情況。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時,都禁止使用一些刺激性食物,也禁止吸煙、喝酒,除了各自的治療藥物外,并未有服用其他的治療藥物[3]。
1.3觀察指標。評定治療效果的標準接受一療程治療后蕁麻疹患者的蕁麻疹癥狀體征的消退情況。以99%,60%,30%為界限,評定為四檔,蕁麻疹癥狀體征全部消退則可認定病情痊愈,蕁麻疹癥狀體征的消退率高于60%不足100%完全消退的,則評定為有效,蕁麻疹癥狀體征的消退率高于30%不足60%的則評定為病情有好轉,蕁麻疹癥狀體征不足30%的則認定為治療無效。評定治療后不良反應的標準是患者服用藥物后是否出現暈眩、惡心、厭食等癥狀。
1.4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統計學差異是否有意義以P<0.05為差異為標準。
2結果
A組的45名蕁麻疹患者接受了抗過敏藥物治療后,蕁麻疹癥狀消退有效的患者有43名,其中完全治愈的患者有39名,他們的治療有效率為95.55%;B組的45名蕁麻疹患者接受了醫院常規藥物治療后,蕁麻疹癥狀消退有效的患者有29名,其中完全治愈的患者有19名,他們的治療有效率為64.44%,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在經過對比后A、B兩組的數據的差異非常的明顯,因此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如表1所示。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的數量情況為,A組的蕁麻疹患者服用抗過敏藥物后產生暈眩、惡心、厭食等癥狀的1名,B組蕁麻疹患者服用常規藥物后沒有人產生暈眩、惡心、厭食等癥狀。
3討論
通過對蕁麻疹患者采取不同的藥物診療后,對比其療效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將抗過敏性藥物應用于急性蕁麻疹的治療中,效果明顯,康復率遠遠高于普通藥物的療效,能夠很快地消除患者過敏癥狀,但相較于常規藥物的治療,抗過敏性藥物的治療過程中偶有對藥物產生不良反應的情況出現,但是此類情況出現的幾率很低,只要在臨床應用過程中謹慎的使用,可避免此類情況的出現[4]。因此將口服抗過敏藥物應用到過敏性皮膚病臨床治療中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伏興,萬莉,袁萍,等.抗過敏藥物的發展與應用[J].化學教育,2013,34(06):3-6.
[2]王燕芹,車文軍,王莉,等.固相萃取-超快速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同時測定化妝品中9種抗過敏藥物殘留[J].分析化學,2013,41(03):394-399.
[3]陳中建,姜澤靜.上海市皮膚病醫院2007-2011年抗過敏藥物應用分析[J].藥學服務與研究,2013,13(01):34-37.
[4]魯晟,陳學鋒.我院門診2008年抗過敏藥物使用合理性分析[J].海峽藥學,2010,22(03):170-171.
作者:伙安祝 單位:文山州麻栗坡縣皮膚病防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