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上肢功能障礙治療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實用中醫藥雜志》2014年第六期
1治療方法
兩組均在生命體征穩定后開始進行治療,給予神經內科常規的藥物治療和主動、被動康復訓練。藥物治療包括降低顱內壓,活血化瘀,促進神經代謝、改善腦部營養等治療。康復訓練包括良肢位的擺放,患肢的被動運動、按摩,促進共同運動,作業治療等,根據不同情況選用。治療組加用頭針和運動想象療法。①針刺:根據中國針灸學會制訂的《頭皮針穴名國際標準化方案》[3]取健側頂顳前斜線(前神聰至懸厘)、頂顳后斜線(百會至曲鬢)。②操作方法:局部常規消毒,然后用30號1.5寸毫針,在頂顳前斜線、頂顳后斜線從上而下連刺3針(即三段接力刺法:將該線分作3等份,依次沿該線透刺3針)。針尖與頭皮呈15°左右夾角,快速刺入頭皮下,當針尖抵達帽狀腱膜下層、指下感到阻力減少時,使針與頭皮平,刺入1.0~1.5寸,然后快速連續捻轉,捻針速度保持在220次/min左右,捻針角度取決于患者的病情和耐受程度。留針30min,期間每隔10min行針1次,每次2.0~3.0min,同時,留針期間配合運動想象療法。日1次,6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間隔1d,連續治療8個療程,即2個月。③運動想象療法:頭針留針期間,患者想象自己躺在一個溫暖、安全舒適的地方(如沙灘),讓其先放松四肢及軀干,深度腹式呼吸。接著用5~7min提示患者進行間斷的“運動想象”,比如包括拿水杯喝水,用筷子吃飯、拿筆寫字等,以提高上肢的前屈、外展、腕關節的旋轉及各手指屈伸能力,要求患者全神貫注的進行想象,想象的內容集中于改善上肢的某種功能(如手指的抓握與伸展、腕關節的屈伸與尺橈偏、肘屈伸、肩內收、肩外展、肩外旋)。注意以第一人稱來想象運動,仿佛你實際做些運動。避免頭部及下肢運動或肌肉收縮,保持放松狀態。記住像實際運動那樣看到及感覺到運動。在訓練時要一直閉上眼睛。對想象動作進行計數(可以用手指),必須想象每組做6個序列的運動,一共5組[4]。最后2min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身體和周圍環境,告訴患者回到了房間,讓其體會身體的感覺,然后讓其注意聽周圍的聲音(如燈管的嗡嗡聲,說話聲或房間內外的其他噪聲),最后從10倒數至1,在數到“l”時讓患者睜開眼。每次治療10~15min,每天1次。每2個月為一療程。
2療效標準
評測方法:①采用Fugl-Meyer運動量表(FMA)評定上肢及手功能,共33項,總分66分。得分越低表明上肢活動障礙越重。②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MBI),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明功能越好。首次評定在入院開始治療前24h進行,再次評定于治療2個月后進行。兩次評定均由同一醫師完成。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均用x±s表示,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3治療結果
兩組治療前后FMA評分比較見表1。對照組FMA評分治療后較治療前明顯提高(t=5.562,P<0.01),治療組FMA評分治療后較治療前明顯提高(t=6.153,P<0.01)。治療組治療后FMA評分改善值較對照組提高明顯(P<0.05)。兩組治療前后MBI評分結果比較見表2。對照組MBI評分治療后比治療前明顯提高(t=3.929,P<0.05),治療組治療后較治療前評分顯著提高(t=5.623,P<0.01)。治療組治療后MBI評分改善值較對照組提高明顯(P<0.05)。
4討論
腦卒中患者上肢偏癱一側肢體隨意運動喪失,主要病變部位為患側肢體對側大腦皮質,其相對應的體表部位正是對側頂顳前斜線中2/5和頂旁2線的位置。《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謂:“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竅。”說明頭與人體上肢經絡系統有著密切聯系。現代研究表明,頭針可作用于“血栓烷A-前列腺素”系統,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和代謝,保護血管內皮,以利循環灌注,從而減輕組織水腫,降低腦組織中的鈣離子的含量,避免或減輕神經元壞死,促進腦缺血區神經元線粒體的超微結構的改善,并使大腦神經元數量明顯增加,明顯抑制缺血性神經元凋亡,從而促進腦組織的功能恢復,進而也改善運動功能[3]。頭針可疏通偏癱上肢經絡氣血、促進陰陽協調平衡。運動想象療法改善運動功能的是基于心理神經肌肉理論。認為個體中樞神經系統已儲存了進行運動的運動計劃或“流程圖”,假定在實際活動時所涉及的運動“流程圖”和在運動想象時所涉及的“流程圖”是相同的,在運動想象過程中有可能將“流程圖”強化和完善[5]。近年來,腦部影像推進了想象活動中的腦功能、腦活動的研究發展。許多實驗更使用空間術的進步促解析度極佳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正電子輻射斷層掃描(PET)來測量想象時通過腦部的能量代謝情形,以研究想象活動時的中樞神經活動,為運動想象療法提供了有力的客觀證據[6]。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運動想象與實際運動一樣可以使皮質代表區發生變化。由于二者在激活皮質區域及神經生理的相似性,因此運動想象可以影響實際運動。對健康人群的研究表明,運動想象可以增加肌力及改善執行能力。
作者:宋春雨洪坦娟單位:山東省威海市文登中心醫院康復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