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治與護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西部中醫藥雜志》2014年第七期
1阿爾茨海默病概述
1.1AD的病理特征淀粉斑和神經纖維纏結是AD的兩個主要病理特征。淀粉斑的中央核心是Aβ,外圍是星形膠質細胞、小膠質細胞和包含雙股螺旋纖維的軸索。神經纖維纏結由tau蛋白異常磷酸化產生的雙股螺旋纖維所組成。
1.2AD的臨床表現AD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健忘期):主要表現是記憶、定向、感知、語言、計算、思維分析、判斷和完成復雜步驟等能力的減退,易疲勞、眩暈、心悸、食欲減退、興趣及主動性下降、情緒不穩、淡漠或抑郁等。第二階段(混亂期):上述癥狀加重,空間辨認障礙明顯,容易迷路;穿衣困難,甚至把褲子當衣服穿;不認識朋友或親人,記不起他們的名字;不能和別人交談。第三階段也稱極度癡呆期:軀體功能喪失,生活不能自理,便尿失禁。晚期患者完全臥床,生活全靠別人照顧,5~10年左右死亡。
2阿爾茨海默病藥物治療
2.1膽堿酯酶抑制藥膽堿酯酶抑制劑是治療AD的一線藥物,為輕、中度AD患者的首選藥物。他克林是第一個被FDA批準的AD治療藥物,通過競爭性抑制膽堿酯酶、直接作用于M受體、N受體,可增加煙堿結合位點的數量和葡萄糖的代謝,同時抑制單胺氧化酶產生。
2.2減少氧化應激和胞內鈣超載的藥物褪黑激素,又稱松果體素,是最近研究發現的一個內源性自由基清除劑,同時還可通過基因調節,提高SOD和谷胱甘肽還原酶的活性,具有抗衰老和防治AD的作用。
2.3干擾Aβ形成和沉積的藥物Aβ在AD的神經病理改變中起中心作用,抑制Aβ的產生、聚集及毒性作用,將是AD根本性的治療。
2.3.1干擾Aβ形成由于APP的裂解主要在溶酶體內進行,β-環糊精、利福霉素、層黏連蛋白、蒽環類抗生素、褪黑激素等可抑制Aβ的纖維形成[18]。
2.3.2疫苗用人工合成的Aβ1~42免疫接種,可產生抗Aβ1~42抗體,引起單核/小膠質細胞激活,從而清除Aβ1~42。這種免疫療法有望成為治療AD的一種新方法。目前,研制還處于動物實驗階段,有望減輕現有疫苗療法的副作用。
2.3.3抗Aβ纖維化及聚集實驗室中Alzhemed能阻斷Aβ的纖維化,降低轉基因小鼠大腦中的Aβ水平,能顯著降低腦脊液中的Aβ水平,穩定或改善認知功能,是抗Aβ藥物中的最大進展。
2.4抗炎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能抑制小膠質細胞增生,干擾老年斑形成,因此有人提出用非甾體類抗炎藥來延緩AD的發展或預防其發生。
2.5中藥治療中藥可多靶點對抗Aβ,對AD的預防與治療作用顯著[21]。石杉堿及其衍生物,是強效、可逆和高選擇性的膽堿酯酶抑制劑;雪花蓮胺堿(加蘭他敏)對乙酰膽堿有高度特異性;長春胺有改善腦部微循環,增加大腦供養和改善腦代謝的作用。
3.1心理護理對于出現呆滯、睡眠障礙、疲倦的抑郁患者,要耐心傾聽其敘述,不強迫其做不情愿的事情,多說關愛語言。患者出現激越行為時不能用禁止、命令的語言,更不能將其制服或反鎖在室內,轉移患者注意力到其感興趣的方面能有效減少激越行為的發生。
3.2語言訓練護理人員要耐心、主動地與患者交流,如利用寫有單詞、短語的卡片和圖片等來進行訓練。鼓勵患者聽廣播、看電視、讀書、看報,接受來自外界的各種刺激,適度用腦,防止智力進一步衰退。
3.3用藥護理幫助患者服藥,以免患者遺忘或錯服,所有口服藥必須由護理人員按頓送服。對于拒絕服藥的患者,除要監督患者服藥外,還要檢查是否將藥物咽下。護理人員要細心觀察患者服藥后的反應,及時反饋給醫生,以便及時調整給藥方案。
3.4安全護理病房內、浴池、廁所地面要干燥、無積水,以防患者滑倒;上、下床及變換體位時動作宜緩,床邊設護欄;上、下樓梯、外出散步需有人扶持和陪伴。避免患者單獨外出,對患者進行全面照顧,嚴密觀察,保管好利器、藥物等,及時排除患者可能自傷、自殺的危險因素。
3.5飲食護理以半流質或軟食、易消化、營養豐富、清淡可口的飲食為宜,葷素搭配,食物溫度適中,無刺、無骨,此外應定時、定量,盡量保持患者平時的飲食習慣。進食時需有人照看,以免嗆入氣管致窒息或死亡。對食欲亢進、暴飲暴食者適當限制食量,以防止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現嘔吐、腹瀉。
3.6起居護理鼓勵患者白天多活動,入睡前不飲濃茶、咖啡、吸煙,失眠者可予小劑量安眠藥。每日睡6~8小時。勤洗澡,勤洗頭,勤換衣服,保持皮膚的清潔干燥。臥床不起者,勤翻身。
4小結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老年癡呆癥患者,但對這種疾病的認知卻欠缺。診斷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在AD早期對患者進行干預的可能性,從而增加了延緩或阻止老年性癡呆發展的可能性。大量研究顯示匹茲堡復合物B(PIB)-PET陽性信號與腦中淀粉樣沉淀的相關性。跟蹤研究顯示,在無認知功能下降的受試者腦內測定PIB信號,對于老年人是否轉化為癡呆具有高度預測性,提示這些信號在臨床癥狀出現前就可檢測,即癡呆臨床癥狀出現前10~15年腦內即出現Aβ沉積,采用PET掃描結合腦脊液分子標志物分析,就可能識別出腦中帶有淀粉樣沉淀而神經元尚未出現嚴重損傷的潛在患者,在老年癡呆的臨床癥狀前階段對AD進行干預,可能減緩甚至防止疾病的發生。盡管AD治療方法較多,但均未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AD目前尚無根治辦法,加強對AD的認知和護理是改善AD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方法。
作者:魏煥能朱建坤王秋蘭單位:慶陽市人民醫院甘肅中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