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病例教學法在檢驗醫學教課中的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選擇典型病例及制作多媒體課件根據檢驗醫學專業5年制本科生神經病學教學大綱及課程標準,在本科原有視聽教材的基礎上,精心選取、設計臨床典型病例,編制適合于檢驗醫學專業臨床見習的視聽教材,完善多媒體課件。
1.2組織討論課前發給學生病例資料預習,上課時采用多媒體講授理論課,將理論知識系統化、形象化,加深記憶;再通過實例教學,組織學生觀看典型病例視聽教材,使理論知識直觀化、形象化。啟發學生分析理論知識與臨床應用之間的異同點,逐步提出問題,層層深入。將學生隨機分組,每位同學獨立思考,進行小組研討,討論分析患者臨床資料,得出診斷;最后通過診斷再次分析其發病的相關機制,使學生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
1.3分析總結教師提出進一步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檢索文獻資料取得答案并予以講評,激發其探索新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們臨床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其能舉一反三,將理論創造性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
2授課效果評價
采用理論測試和實踐技能考核進行教學效果評估。臨床實踐技能考核包括病史、體格檢查、病例分析及腰穿操作技能等。見習結束后調查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接受程度、對神經病學的感興趣度及對教師的滿意度。模擬診斷教學中,統計診斷正確率。1.4統計學處理不同教學方法間成績比較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3.1兩組教學效果評估
病例教學組學生見習后理論成績和臨床技能評分分別為(88.4±11.7)分和(92.3±10.8)分,傳統教學組學生見習后理論成績和臨床技能評分分別為(78.2±12.6)分和(72.1±15.4)分,兩組理論成績(P<0.05)及臨床技能(P<0.01)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2兩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
與傳統教學組比較,病例教學組中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接受程度、對神經病學的感興趣度以及對教師的滿意度均高于傳統教學組,見表1.2.3診斷正確率在模擬診斷教學中,統計了診斷的正確率。病例教學法診斷正確率為88.7%±4.6%,而傳統教學方法中診斷正確率為71.4%±5.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4討論
學生進入檢驗專業課程學習,實踐教學主要是在實驗室進行各種檢驗技術的操作訓練,與臨床接觸甚少,造成臨床思維能力欠缺。而神經病學是一門具有高度的邏輯性和理論性的臨床課程,學生普遍反映比較難學,尤其是檢驗醫學專業學生,由于臨床課程學習時間較短,臨床理論知識相對缺乏。臨床見習是神經病學臨床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和提高檢驗醫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進行邏輯思維與臨床實踐綜合應用能力的重要階段,是實現醫學生向實習醫生角色轉變的必經過程。
臨床見習教學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實現從理論向實踐的轉換,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隨著教育體制改革,臨床教學以學生被動接收式、教師為主型的傳統教育已轉為“以學生為主”的創新型教育。PBL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法源于1969年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信息加工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基礎上創立的教學模式,在國際上得到廣泛應用。病例教學法是PBL教學模式之一,其特點是以病例為引導、以問題為基礎、以患者為中心的病例討論式教學,在教學中讓學生參與到問題當中,從分析問題、理解問題再到解決問題,類似臨床的看病模式。作者在檢驗醫學專業神經病學見習教學實踐中發現,采用病例教學模式可起到模擬直觀的教學作用,既豐富教學內容,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既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又培養了學生學習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因此,病例教學模式是檢驗醫學專業神經病學臨床見習教學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在實施病例教學模式的實踐中有以下體會:(1)所選擇的教學病例需符合教學大綱要求,既要密切聯系臨床實際,又不能脫離教學內容。同時教學病例必須客觀真實,病情應稍微復雜一點,有一定的難度。(2)帶教教師應善于控制討論場面,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因此要求帶教老師具備較寬的知識面和較強的帶教能力。(3)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逐步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培養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適應現代醫學發展的要求。總之,病例教學法是臨床見習教學的有效手段,通過這種創新性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達到學習相關臨床知識,并達到融會貫通的教學目的,最終提高教學水平,提高學生臨床診斷水平,為學生順利完成向臨床醫生角色的轉換打下良好基礎。
作者:許志強劉娟李瑋蔣曉江單位: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野戰外科研究所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