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抗病毒治療艾滋病患者生存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現代醫藥衛生雜志》2015年第十一期
1統計學處理
應用Excel2007軟件建立數據庫,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包括治療基本情況統計描述,壽命表法估計生存率,對患者生存時間影響因素進行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分析。
2結果
2.1基本情況483例患者中男392例(81.16%),女91例(18.84%);年齡17.3~81.3歲,平均(42.6±13.9)歲。婚姻狀況:未婚205例(42.44%),已婚或同居186例(38.51%),其他92例(19.05%)。感染途徑:靜脈吸毒80例(16.56%),同性性接觸152例(31.47%),異性性接觸147例(30.43%),其他或不詳104例(21.53%)。納入治療時有基線CD4+T細胞值者460例,基線CD4+T細胞值111~268μL-1,中位199μL-1;<50μL-153例[10.97%(53/483)],50~<200μL-1178例[36.85%(178/483)],≥200μL-1229例[47.41%(229/483)]。483例患者中最近3個月出現艾滋病相關疾病199例(41.20%)。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占10.79%(15/139),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占15.25%(18/118),最近1年發生肺結核占9.89%(44/445)。因部分患者由于生活困難等導致數據缺失,故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近1年發生肺結核的數據以實際收集的數據計算。
2.2生存分析治療患者因艾滋病相關死亡49例,治療總病死率為4.8/100人年(49/1022.3人年)。治療后第0.5、1.0、2.0、3.0、4.0、5.0年生存率分別為0.94%、0.92%、0.88%、0.87%、0.82%、0.80%。49例病死患者中位生存時間小于6個月25例(51.02%),6~12個月3例(6.12%),>12~24個月11例(22.45%),>24個月10例(20.41%)。
2.3生存時間影響因素分析以患者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感染途徑、基線CD4+T細胞值、開始治療時艾滋病相關疾病狀況、最近1年是否感染肺結核等因素與抗病毒治療患者生存時間進行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感染途徑、基線CD4+T細胞值、有癥狀體征等因素對抗病毒治療患者生存時間有影響。與15~<30歲年齡組比較,45~<60、≥60歲年齡組生存時間HR分別為3.37、5.28倍。與異性性接觸感染者比較,靜脈吸毒感染者HR為2.53倍。與基線CD4+T細胞值大于或等于200μL-1者比較,<50μL-1者HR為2.32倍。與開始治療時無癥狀體征者比較,有癥狀體征者HR為2.47倍,見表1。
3討論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抗病毒治療技術應用以來,艾滋病患者得到有效治療,平均壽命延長數十年,相關病死率大幅度下降,艾滋病已成為一種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不能根治但可以長期控制的慢性疾病。重慶市渝中區在實施抗病毒治療工作后患者5年生存率為0.80%,病死率為10.14%,與全國平均水平、湖北等地接近,說明抗病毒治療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有效延長了艾滋病患者生命,艾滋病相關死亡也維持在較低水平。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本地接受治療患者中男性占絕大多數,同性性接觸感染者比例較高,部分感染者伴艾滋病相關疾病或感染結核分枝桿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患者死亡時間分布顯示,1/2患者死亡集中發生于接受抗病毒治療后前6個月,這可能與其接受治療過晚有關,提示應加強對抗病毒治療患者的前期隨訪力度。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分析結果顯示,影響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患者生存時間的危險因素為基線CD4+T值低、年齡大、靜脈吸毒感染、有癥狀體征者(HR>1),四川也有類似相關因素的報道。
提示為提高抗病毒治療生存時間、降低患者死亡風險需關注免疫功能低下、老年人群、吸毒者、發病期已有癥狀體征者。納入治療時半數患者CD4+T細胞值低于200μL-1,提示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療時機較晚。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分析結果進一步顯示,細胞值與抗病毒治療生存時間密切相關,與基線CD4+T細胞值大于或等于200μL-1者比較,<50μL-1者HR為2.32倍。提示應加強及早治療動員,過晚治療,患者身體免疫功能嚴重缺陷,即使抗病毒治療也難以挽救其生命,應推廣和加強艾滋病早治療措施。
作者:張臻 李向東 周超 汪強 曾藝 單位:渝中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重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