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苧麻營養價值及在家禽飼料上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闡述了苧麻的營養價值,粗蛋白含量在21%以上,必需氨基酸平衡全面,礦物質和維生素含量較高;總結了苧麻在家禽(雞、鵝)飼料上的應用及機理,苧麻在家禽飼料上能取得較好的生產效果。
關鍵詞:苧麻;飼料;雞;鵝;作用機理
苧麻植物學分類為蕁麻科苧麻屬,曾是紡織工業的重要原料之一[1]。但由于棉花種植的擴大和紡織業的發展,其地位逐漸被取代,對其研究也轉化為飼料化應用。苧麻又稱“中國草”,原產地為中國,由中國傳至日本、馬來西亞、美洲等地,目前我國的種植面積最大。作為一種熱帶、亞熱帶作物,它廣泛種植于湖南、湖北、四川、江西、貴州等省。同時,我國也擁有世界最大的品種資源優勢,地方品種包括鄰水野麻、漢中苧麻、古巷大葉青、邵陽青皮麻等。近年來,科研工作者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培育出了“中飼苧1號”、“川飼苧2號”等優質飼用品種。我國南方地區由于夏季高溫高濕等原因,不適合苜蓿、羊草等優質牧草的生長和種植,優質蛋白飼料缺口很大,但苧麻表現出良好的生長性能,且具有產量高、粗蛋白含量高、營養價值平衡全面等特點,適合作為優質新型的牧草資源。本文對苧麻的營養價值及其在家禽飼料上的應用研究做一綜述,以期為其飼料化推廣提供參考。
1苧麻的營養價值對苧麻的研究
可以追溯到19世紀80年代末[2],但對苧麻的飼料化研究始于20世紀50年代[3]。苧麻作為飼料利用時,主要有4種形式:苧麻葉片、苧麻全株、收獲麻纖維后麻副產物以及青貯。飼用苧麻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其品質可與苜蓿媲美。苧麻的營養價值受品種、利用部位、生長階段、種植方式等因素影響。下面以苧麻葉片為例闡述其營養價值。其營養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苧麻的粗蛋白含量高,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高且全面平衡。尹邦奇測定了5個苧麻品種,粗蛋白的含量為20.5%~23.8%,新葉遠高于老葉,必需氨基酸平衡全面。其中,亮氨酸含量為1.63%~2.43%,為最高;蛋氨酸為0.09%~0.22%,為最低;賴氨酸為0.86%~1.15%;纈氨酸為1.16%~1.63%[4]。“中飼苧1號”粗蛋白的含量為22.00%[5],“川飼苧2號”粗蛋白的含量為20.10%[6]。2)苧麻中的粗灰分含量較高,一般在13%~20%[78],“中飼苧1號”的為15.44%[5],“川飼苧2號”的為13.50%[6]。常量元素中的鈣化合物占絕大多數。“中飼苧1號”的鈣含量為4.07%[5],“川飼苧2號”的為4.34%[6]。鈣含量與粗灰分呈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6527[9]。此外,微量礦物質元素中,鉀、鈉、鎂、鐵、銅、鋅等的含量豐富,尤其鈷的含量遠高于其它牧草,但鎳和錳的含量較低[1011]。3)苧麻的維生素中,維生素A和核黃素的含量較高。“川飼苧2號”的VB2含量為16.8mg•kg-1[6]。此外,“中飼苧1號”粗脂肪和粗纖維的含量為2.28%和16.74%[5],“川飼苧2號”粗脂肪和粗纖維的含量為2.7%和18.2%[6]。
2苧麻在家禽飼料上的應用研究
19世紀50年代,國外開始用苧麻葉用作畜禽飼料[1213]。近年來,苧麻在家禽上飼料化應用主要集中在雞和鵝上,在其它家禽上的應用報道基本沒有。
2.1苧麻在雞飼料上的應用研究Squibb等首先開展了雛雞飼料中添加苧麻葉粉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日糧中添加5%的苧麻粉,可以提供胡蘿卜素和葉黃素[12]。羅正瑋等用8%、4%麻葉干粉替代28~68d白洛克雞飼料麥麩,替代后對增重速度、飼料報酬、屠宰率和肉質無顯著影響;隨后進行了蛋雞的試驗,分別添加了8%和12%的苧麻葉粉,添加后對產蛋量、蛋重、蛋殼厚度、蛋白及蛋黃的比重及血斑率無顯著影響[14]。劉勁凡等利用苧麻葉粉做配合飼料,飼料色澤淡綠,略帶清香,雞喜食[15]。用13%的干苧麻葉粉飼喂30~70d沅江土雞,增重3.35kg,料肉比為3.3∶1,長1kg肉其成本為1.12元,與飼喂其它常用飼料組相比,多增重0.226kg,增產118.8%,長1kg肉少用飼料2.5kg,經濟效益顯著[15]。王賢芳等用6%的苧麻草粉替代蛋雞飼料中蛋白組分,苧麻混合飼料與公司提供的蛋雞混合飼料相比,產蛋率與淘汰率的差異均不顯著,但死亡率降低了50%,差異極顯著[16]。喻春明等將21d肉雞分為4組,每組分別飼喂0(對照組)、5%、10%、15%苧麻嫩莖葉的等粗蛋白和等代謝能的日糧。結果顯示,5%組的肉雞49d時平均日增重和飼料消耗均高于對照組,10%組的肉雞與對照組相似,而15%組的生產性能降低,各組間的飼料轉化率相似[17]。牟瓊等用14d的艾維肉雛雞進行了同樣試驗,得出了相似的結果[18]。
2.2苧麻在鵝飼料上的應用研究由于鵝是草食動物,苧麻尤其適合作為飼料,近年來取得了顯著的研究成果。熊和平等在肉鵝飼養方法的專利中提出了苧麻園分區輪流放牧肉鵝技術,利用苧麻作為主飼料,同時適量補充全價配合飼料,能降低養鵝成本,改善鵝肉品質,提升高檔鵝肉產量[19]。陳繼康等在另外2項專利中進一步優化配方飼料的比例。其中苧麻草粉的用量分別為30%~50%和40%~70%[2021]。此外,苧麻與肉鵝種養結合技術經10多年的科技協作攻關,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采用苧麻園劃區集約輪牧技術時,畝載鵝量80~120只。在生產性能穩定的條件下,能節省7~50日齡(鵝主要生長期)50%的精料。在不同生長階段采取不同放牧時間和不同飼料配比和飼喂量,可使平均日增重達61g,出欄體重可達5kg,每只可增益38.5元。若采用常規舍養模式的節糧型苧麻飼料產品,每只肉鵝可節約8~15元。利用40%~70%的苧麻草粉制成的飼料,不但能滿足肉鵝生長的需求,而且能顯著降低成本,使每只肉鵝平均利潤增加50%以上[22]。李闖等比較了日糧不同精料與苧麻配比對湘白鵝生長性能的影響時發現,2~4周精料與苧麻比為1∶3、5~7周精料與苧麻比為1∶4時取得了較好的養殖效益[23]。候振平等選取21日齡朗德鵝來試驗不同比例青貯麻替代基礎飼糧對生長性能及消化率的影響,20%比例的青貯麻在生長性能、養分表觀代謝率、腸道發育、血清生化指標等評價依據上效果最佳[24]。李闖等比較了不同刈割高度整株苧麻和成熟期苧麻葉對朗德鵝的飼用價值的影響,其結果為苧麻飼用價值的高低依次為成熟期苧麻葉>刈割高度為40cm的整株苧麻>刈割高度為50cm的整株苧麻[25]。靳世磊等用揚州鵝作為試驗動物,飼喂添加3%、6%、9%、12%苧麻的試驗飼糧。發現其飼用價值高,能與苜蓿相比,可用于鵝飼料生產。飼糧中添加適量苧麻對仔鵝體重、屠宰性能、體尺性狀、脛骨強度無不良影響,并可一定程度改善肌肉品質,提高血液中球蛋白的含量,增強機體免疫能力,但添加量為12%時,會降低飼糧養分利用率、仔鵝臟器指數[26]。
2.3苧麻在家禽飼料上的作用機理苧麻本身就是一種中藥,含有胡蘿卜素、烏蘇素、綠原酸、黃酮類等多種活性成分,具有止血、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種功效[27]。閔勇等報道了主要含油酸等20種成分的苧麻葉的揮發性組分,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釀酒酵母有抑制殺滅作用[28]。呂武興等報道了綠原酸等提高三黃雞的日增重量,提高飼料轉化率,降低消化道中大腸桿菌的個數[29]。這些結果揭示了苧麻在家禽飼料上的作用機理。
3結語
綜上所述,苧麻在家禽飼料上的應用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大。產業鏈包括苧麻的種植技術、日糧配置、飼喂方式等。今后,應加強其技術示范和推廣,促進苧麻飼料產業化的健康發展和我國的畜牧生產。
作者:霍淑娟;茅慧華;吳結革;鄧凱東 單位:金陵科技學院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