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優質護理模式在脊柱骨折固定術的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內固定術中優質護理模式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間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內固定術患者58例,分組依據患者護理方法不同均分兩組。實施常規護理模式的29例患者為參照組,實施優質護理模式的29例患者為研究組,最后比對護理效果。結果比對兩組手術患者的住院天數,研究組更短,組間差異經證實后呈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比對兩組手術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研究組(3.4%)低于參照組(27.6%),組間差異經證實后呈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結論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內固定術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模式,不僅可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同時可以促使患者快速康復,可在臨床上進一步實踐。
【關鍵詞】優質護理模式;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內固定術;價值分析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與交通事故和高空墜樓存在相關性,該疾病的主要特征以運動感覺障礙、肌力和肌張力異常為主,若治療、護理不及時會提升并發癥發生率,從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有學者研究后指出,全面的優質護理不僅可以使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降低,同時可以將自身生存質量提升[1]。鑒于此,此研究選擇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間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內固定術患者58例,對其實施優質護理模式的臨床價值進行探究。
1對象與方法
1.1基礎信息
此次研究抽取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內固定術患者58例,收治時間為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依據患者護理方法不同均分兩組,即研究組(29例)和參照組(29例)。研究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別為16例、13例,最大年齡為52歲,最小年齡為23歲,經計算后中位年齡為(37.11±8.66)歲。參照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別為14例、15例,最大年齡為55歲,最小年齡為21歲,經計算后中位年齡為(39.24±9.08)歲。將研究組和參照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內固定術患者的臨床資料輸入統計軟件SPSS19.0進行證實,組間差異呈P>0.05,數據結果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患者則實施優質護理模式,具體內容包括:入院宣教:患者進入醫院后,護理人員需主動迎接患者,保持微笑服務,服裝整潔,儀表大方,之后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實行入院告知,對患者及家屬予以鼓勵,讓其將自身的需要和顧忌進行表達。對患者及家屬的需求進行掌握,這樣不僅可以留下良好印象,還可以使患者的入院陌生感消除,從而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2]。心理指導:多數患者由于脊柱骨折喪失了軀干負重功能,加之合并神經損傷會致使下肢不全,甚至完全癱瘓,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因此,護理人員需結合患者的心理變化實施針對性指導,患者的傾訴需認真聽,獲取其信賴[3]。之后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骨折愈合的過程和功能訓練的必要性進行告知,講解手術治療的目的,這樣可以讓患者恢復治療疾病的自信心,提升配合度。指導患者及家屬治療期間的護理,做好解釋工作。手術后的護理:術后需加強患者的基礎護理,對其生命體征嚴密監測,同時配合吸氧和心電監護。為防止引導管出現扭曲和堵塞,護理人員需對尿管和傷口引流管加以固定,引流液的顏色、量和性狀需認真記錄,一旦出現異常需立即上報給主治醫生。此外,護理人員可以結合患者的恢復情況制定適宜的訓練計劃,在此期間還需加強營養支持,從而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出院指導:告知患者出院后需堅持鍛煉,并告知下地活動時間的必要性。為確保內固定更加穩定,患者6周后進行活動時需結合腰圍活動,站立行走時間需合理控制,不得過長。另外,告知患者定期來院復查。
1.3指標的判定
記錄兩組患者的住院天數和并發癥發生率,主要癥狀包括:傷口裂開、感染等。
1.4數據的統計及檢驗
將研究中的各項數據結果輸入軟件(SPSS19.0)進行證實,并發癥發生率的表現形式為(%),組間行卡方檢驗,住院天數的表現形式為均數(±)標準差,組間行T值檢驗,結果證實統計學意義存在,則表示P<0.05。
2研究結果
2.1住院天數結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模式,住院天數為(13.3±2.8)d,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住院天數為(17.3±3.4)d,組間差異證實后差異呈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T=4.8905。
2.2并發癥發生率統計結果
比對后可知: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降低更為顯著,組間差異證實后差異呈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表1為詳細數據,如下表明。
3討論
優質護理服務堅持以“患者為核心”的護理理念,強化基礎護理操作的同時將護理責任制全面落實,通過對護理專業內涵的深化提升整體護理服務水平[4]。近年來,患者對護理人員有了更高的要求,護理人員的儀表和行為均會影響護患關系,因此,在整個護理工作中需對護理人員的禮儀儀表進行強化,塑造良好的形象,從而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孤獨感。與此同時,通過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提升護理操作水平,可以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隨時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對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進行有效預防,從而使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提高[5]。此次數據結果可以發現,研究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模式,并發癥發生率3.4%明顯低于參照組的27.6%,另外,比對兩組患者的住院天數,實施優質護理模式的研究組更短,組間差異證實后差異呈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這一研究結果充分體現了優質護理模式更具優勢。綜上總結,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內固定術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模式,不僅可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同時可以促使患者快速康復,可在臨床上進一步實踐。
參考文獻
[1]趙澤艷,鄒家柳.優質護理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內固定術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3(3):295-296.
[2]張芳,趙禎,鄭曉靜等.脊柱骨折并發脊髓損傷的優質護理[J].中醫正骨,2014(7):77-78.
[3]張芳,趙禎,馬夢暉等.中西醫結合優質護理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內固定術的應用[J].中醫臨床研究,2014(9):90-91.
[4]曲春靜.優質護理干預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內固定術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31):281-282.
[5]趙陽.優質護理在脊柱骨折內固術中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8):221-222.
作者:谷萍 單位:江蘇省中醫院骨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