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臨床醫學對話式教課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般來講,課程教材的內容往往滯后于臨床實際發展的需求。因此,師生不僅要與課程教材進行對話,還要及時通過網絡和參考資料與相關學習內容進行對話,及時跟進新知識、新技能、新方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藥學專業學生學習《臨床醫學概論》中各系統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治療時,教師可將相關內容創生為一個教學模塊。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閱讀《臨床醫學概論》、《微生物學與免疫學》、《藥理學》等相關教材、搜集資料,分析教材中抗生素應用是否合理,合理之處在哪里?是否有不恰當之處,如果有的話,有哪些?為什么?如何改進?并總結相應抗生素的新進展。通過這樣的教與學,意味著知識不再是被簡單地傳授和復制,相反,知識在對話的過程中不斷地被建構和創生。
1、教學主體與教學主體的對話
教學主體間的對話包括師生間、生生間的對話。它是建立在教師和學生分別與課程文本對話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是教師和學生將個人對課程文本所涉及的醫學知識、醫學理念等的理解、感悟進行交流、溝通和共同分享,是教師和學生在情感上的相互理解、在精神上的共生共長。師生間的教學對話意味著教師和學生不再是灌輸與被灌輸的關系,而是互為教育者的“主——主”關系,是師生間平等的溝通和交流,雙方都是不可替代的主體。同樣,生生間的教學對話也是平等的,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能壓制成績不佳的學生,干部學生不能壓制一般學生。檢驗專業學生學習《臨床醫學概論》中有助于疾病診斷的實驗室檢查時,可將學生進行分組,通過查閱資料,組內組間討論、分析,思考對于具體疾病,哪些實驗室檢查是必需的?對診斷疾病有多大作用?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對于學生的發言,師生都要用心傾聽,教師要用具體、客觀的言語肯定正確的地方,委婉地提醒或糾正不合適的地方,有爭議的問題師生共同探討。鼓勵學生暢所欲言,逐步培養學生的傾聽意識、表達能力、批判反思與創新精神。在這種平等的對話中,說者和聽者在不停地轉換著,教師和每一個學生既在傾聽與欣賞,又在言說與評價,促成了師生、生生相互間的“自我實現”和共同發展。促進了學生的合作學習和主動參與學習。
2、教學主體的自我對話
教學主體的自我對話是指教師和學生的自我反思和內省過程。教學主體的自我反思和內省是指:(1)師生自己在教學對話中對課程文本的理解是否具有合理性、創新性、獨特性;(2)師生自己的教學對話行為是否符合對話的精神和原則(如不強加和凌駕于他人之上、尊重他人的人格和觀點等);(3)師生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個性、人格、教與學的特點、教與學的風格;(4)師生自己在教與學中的優點和長處,缺陷與不足。教學主體的自我對話既可發生在課堂教學對話之后,也可發生在課堂教學對話行進中。若發生在課堂教學對話(指教學主體間的對話)行進中,可使教學主體能及時調整對話行為、改進對話方式;若發生在課堂教學對話之后,則將為下一次課堂教學對話提供啟發。經常化、自覺化、習慣化的教學主體的自我對話能使教學主體理性地認識、評價與理解自我,從而推動課堂教學對話的良性發展和質量提升,進而建構和創生出課程的多種意義,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而對話式教學的著眼點就在于通過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讓學生能有機會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主動參與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作者:李江常愛琴李學玲單位: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