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臨床醫學檢驗中藥物的作用淺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解熱鎮痛類藥物
水楊酸類藥物,會導致血、尿中的淀粉酶明顯升高,尿酸、尿糖、兒茶酚胺值明顯增加;鹽酸哌替啶能改變肝功能試驗,尿糖出現假陽性或升高。其作用機制是通過痙攣膽總管開口處的括約肌來實現的,在用藥3~4h后對醫學檢驗影響最大,一般在24h內影響會消失。
2利尿藥物
雙氫克尿噻、呋塞米、利尿酸等由于對腎臟有保鈉排鉀作用,可使血液中的鉀離子含量明顯降低,導致低血鉀、低血容量、低氯,長期使用后可出現氮質血癥和高尿酸血癥。
3抗癌藥物
抗癌藥對造血系統有抑制和毒害作用,可引起血液中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的數量減少以及肝功能改變,并使葡萄糖耐量試驗降低,血脂出現異常變化[5]。其他藥物抗凝藥肝素能促進組織脂蛋白酶的釋放,引起血液三酰甘油顯著下降。治療震顫麻痹的藥物左旋多巴可使測定尿中酮體的顯色異常,掩蓋原來的反應,出現黃疸、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等增高。
治療藥物對醫學檢驗結果的干擾是醫學檢驗學中存在的一個重要的普遍現象,它對醫學檢驗結果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物學、藥理學、酶學等多方面,常導致實驗室檢測結果與臨床癥狀不相符[6]。針對藥物對臨床醫學檢驗結果的影響,如何使醫療檢驗人員與醫生了解,并熟練掌握各種藥物干擾成為了提高臨床檢驗準確性與臨床診斷的關鍵。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藥物對臨床醫學檢驗結果的影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檢驗工作者在工作中應該將出現的藥物對臨床醫學檢驗結果的影響記錄在案,構建藥物干擾醫學檢驗結果信息數據庫,為檢驗工作者與醫師提供相關信息。
(2)醫師應根據患者的給藥途徑、藥物的用量、藥物代謝所需要的時間以及藥物可能對檢驗結果的影響來判斷藥物對臨床醫學檢驗結果的影響程度。如病情允許的話,盡量在藥物代謝結束后進行檢測。
(3)檢驗工作者應該熟悉檢驗項目詳細的操作程序和檢驗方法,對有藥物干擾情況的醫學檢驗,應改用特異性較高的方法,以減少藥物對臨床醫學檢驗的影響。
(3)加強醫師和檢驗工作者的聯系。醫師要將患者近期內使用的藥物寫在檢驗申請單上,檢驗工作人員認真核查藥物,發現藥物對臨床醫學檢驗結果有影響的應及時與醫師聯系,醫師再根據患者的各方面的情況,決定是否換藥或者更換時間進行臨床檢驗;在臨床檢驗結果出現問題的情況下,檢驗工作者應該分析異常結果是否由藥物引起,是否需要停藥后重新檢測,并將分析結果告知醫師[7]。
5討論
醫學檢驗的結果,有助于發現潛在的疾病、預防不可逆轉的損害、出現癥狀體征后作出鑒別診斷、判斷疾病進展到何種程度或階段、估計疾病的活動性、探測疾病是否復發、衡量療效、對一些家族性問題提供遺傳學咨詢等[8]。因此,準確的醫學檢驗結果對正確診斷和治療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綜上所述,為了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排除藥物干擾,應加強醫師與檢驗工作人員對藥理學知識了解,將藥物對臨床醫學檢驗結果影響結果構建成信息體制,加強醫師與檢驗工作人員之間的聯系,使臨床、檢驗、藥理學知識相結合,提高檢驗水平,降低藥物對臨床醫學檢驗結果的影響,為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準確的檢驗信息。
作者:張桂嬋單位:廣州市番禺區東涌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