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小學生高血壓患病率調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雜志》2015年第六期
1統計學分析
用SPSS19.0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率的比較用χ2檢驗,采用線性回歸分析男女學生血壓值與年齡、身高、體重和BMI的關系。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基本情況本次調查3所學校1720名學生,男生平均年齡、體重、身高和BMI分別為(13.5±3.2)歲、(46.15±15.75)kg、(154.17±17.92)cm和(18.83±3.59)kg/m2,女生分別為(14.3±3.4)歲、(43.54±12.28)kg、(151.08±12.40)cm和(18.72±3.42)kg/m2。
2.2學生超重肥胖情況被調查學生超重151人,超重率為8.8%,肥胖71人,肥胖率為4.1%;男生超重率為10.0%,肥胖率為5.3%,女生超重率為7.7%,肥胖率為3.0%,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明顯高于女生,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19.999、21.573,P<0.05)。
2.3學生血壓的測量結果被調查學生平均SBP為(103.49±11.04)mmHg,平均DBP為(65.08±8.33)mmHg;男生平均SBP為(105.07±11.64)mmHg,平均DBP為(65.52±9.00)mmHg;女生平均SBP為(101.94±10.22)mmHg,平均DBP為(64.65±7.60)mmHg,男女生平均SBP、DBP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5.95、2.16,P<0.01,P<0.05),見表1。在8~13歲年齡段中,男女生的SBP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14~19歲年齡段中,男女生SBP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在8~15歲年齡段中,男女生DBP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16~18歲年齡段中,男女生DBP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P<0.05)。被調查學生高血壓患病率為3.8%,男生為4.7%,女生為3.2%,男女生高血壓患病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474,P>0.05)。
2.4年齡、身高、體重和BMI與學生SBP、DBP的相關性分析線性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年齡和體重對男女生的SBP、DBP均有明顯影響(P<0.01),身高對男女生SBP、DBP均無明顯影響,BMI對男女生DBP有明顯影響(P<0.01)。
3討論
有報道,成人高血壓源于兒童時期,且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影響因素有遺傳、肥胖、營養以及兒童自身生長發育等因素[4]。本調查結果表明,嵊州市8~19歲學生高血壓患病率為3.8%,男生為4.7%,女生為3.2%。鞠紅等[5]發現,體重、身高和BMI均和血壓有明顯相關。本次調查的相關分析部分支持上述結論。本次調查還發現,SBP和DBP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以DBP升高明顯,而且男生增長幅度更明顯;在8~13歲年齡段,男女生SBP無明顯差異;在14~19歲,男女生SBP有明顯差異,但DBP無明顯差異;在16~18歲,男女生DBP有明顯差異,男女學生血壓差異出現的時間不同可能與男、女學生生長發育高峰出現的時間不同有關。有研究認為,兒童血壓隨年齡而升高的趨勢與兒童的生長發育有關,男孩的生長發育晚于女孩,因而男孩的血壓快速增長期晚于女孩[5],這與本結果基本相符。綜上所述,應定期開展學生體檢,了解學生健康狀況,做好高血壓預防工作。
作者:呂麗俊 過偉軍 單位:嵊州市婦幼保健院醫教科 嵊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