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痤瘡患者皮膚敏感性的臨床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痤瘡患者皮膚敏感性的臨床表現,并提出治療皮膚敏感性的措施。方法在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之間,在皮膚科收治的痤瘡患者中選擇60例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38例乳酸試驗敏感患者設置為觀察組,22例乳酸試驗不敏感患者設置為對照組。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42.11%,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5.45%,P=0.01;對照組患者的皮膚含水量、皮膚油脂均指標均優于觀察組,P=0.03。結論痤瘡患者皮膚的敏感性和正常人相比較高,治療痤瘡患者皮膚病可以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患者的皮膚敏感癥狀明顯得到提升,尤其是非敏感患者的治療效果更佳。
【關鍵詞】痤瘡患者;皮膚敏感性;臨床;治療
痤瘡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癥疾病,多發群體是青少年,像是常見的粉刺、青春痘、瘢痕等都屬于痤瘡[1]。痤瘡的發病機制目前依舊沒有明確的界定,雖然痤瘡的治療方法有很多,但治療并發癥和不良反應較多。以下就對中西醫治療痤瘡患者的方法進行詳細的分析闡述,具體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之間,在皮膚科收治的痤瘡患者中選擇60例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有38例乳酸試驗敏感患者,22例乳酸試驗不敏感患者,60例患者的年齡均在14歲~45歲之前,平均年齡為30歲;男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有28例。以上患者均符合痤瘡的臨床診斷標準,并且均無嚴重的器質性疾病或精神類疾病;28例女性患者均無妊娠婦女和哺乳婦女,60例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本次實驗目的和研究方法。
1.2方法
本次實驗采取的是回顧分析法,通過整合分析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基本年齡等,進行資料比較。60例患者的入院之后,護理人員要對其進行心理護理,藥物護理,生活護理等。
1.2.1心理護理痤瘡疾病對青少年的影響很大,青少年正處于青春期,對自己的外貌非常重視,長期疾病的困擾讓青少年產生一些不良情緒,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因此,護理人員要格外關注青少年患者的情緒變化,為患者講解痤瘡的治療方法,告知患者痤瘡的影響因素,讓青少年對痤瘡治療充滿信心,情緒對痤瘡的影響很大。
1.2.2藥物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要謹遵醫囑對患者給藥,60例患者均進行基礎藥物治療。本院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患者給與口服藥物維胺酯膠囊,一日兩次,一次兩粒;還要對患者開甲硝唑克林霉素凝膠進行外部涂抹治療,一天一次,一次適量即可;中醫治療法主要是消炎I號,消炎I號主要由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連翹與紫化地丁等中醫藥材構成,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消炎I號借助200mL熱水沖服,每人兩次,每日一包。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治療周期均是4周[2]。
1.2.3生活護理護理人員要對兩組患者進行日常的生活護理,每天定時進行病房衛生打掃,每日病房通風處理,保持空氣清晰。護理人員要每天記錄患者患處的情況,以便日后分析研究使用。同時,護理人員還要告誡患者禁止吸煙飲酒,切記飲食辛辣。平時可以對用金銀花,野菊花等泡水喝。
1.3評價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顯效、有效、無效)、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100)、皮膚含水量、皮膚油脂指標進行比較分析。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醫院規定的SPSS20.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結果用百分制表示,P<0.05才說明研究數據有意義。
2結果
2.1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中治療顯效的患者有11例,治療有效患者有6例,治療無效患者有21例,治療總有效人數有17例,42.11%;對照組中治療顯效的患者有14例,治療有效的患者有7例,治療無效的患者有1例,總治療有效人數有21例,95.45%。
2.2皮膚含水量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皮膚含水量在治療前各是(45.4±11.2)和(44.3±10.8),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皮膚含水量為(55.2±8.2),對照組患者的皮膚含水量為(64.2±9.2)。(P<0.03)。
2.3皮膚油脂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皮膚油脂在治療前各是(115.8±24.1)和(113.5±21.1),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皮膚油脂為(101.2±18.2),對照組患者的皮膚油脂為(76.2±19.2)。(P<0.01)。
3討論
痤瘡患者皮膚中油脂分泌過剩,皮膚表面的鎖水功能和正常人相比較低。通過上述研究發現,痤瘡皮膚敏感性患者的經表皮失水量、皮膚表層的含水量、皮膚表層的油脂含量、皮膚的紅斑含量、皮膚表面pH值和皮膚厚度等生理指標都會發生各種變化[3]。痤瘡的發病機制非常復雜,患者使用質量不好的化妝品,飲食辛辣,作息不規律都會引發痤瘡疾病。綜上所述,對于痤瘡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治療效果,但是,皮膚敏感性痤瘡患者的治療效果較低,因此,醫療人員未來要深入研究皮膚敏感性患者的治療方法,提高皮膚敏感性患者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振瓊.痤瘡患者皮膚敏感性的臨床分析及治療[J].皮膚病與性病,2018,40(02):228-229.
[2]李婭奇.女性痤瘡患者皮膚敏感性及治療應答臨床分析[D].天津醫科大學,2015.
[3]陳宗劼.女性痤瘡患者皮膚敏感性及治療應答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16,35(32):98-100.作
者:紅梅 單位:內蒙古烏海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