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移動環境中護理專業免疫學教學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信息化教學方法在中職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方法以筆者任教的2017級護理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采用信息化教學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情,并通過理論測試與兩次問卷調查比較兩組對教學方法的評價。結果實驗組理論測試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調查顯示,信息化教學能使學生集中課堂注意力與提高學習興趣。結論在中職免疫學教學中應用信息化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
關鍵詞:中職;護理專業;免疫學;信息化教學
2011年,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中提出了“中國數字教育2020行動計劃”;2012年,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2014年,中國職業教育微課程及MOOC聯盟成立;2016年,福建省組織了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比賽。關于微課程與慕課設計、開發與應用的研究已成為當下熱門話題,在教學信息化的時代大背景下,信息化教學能力已經成為現代職業教育專職教師教學能力的核心。免疫學是生命科學的前沿學科,發展迅速,它不僅與其他醫學基礎學科密切相關,還滲透至臨床各學科,成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1]。隨著多媒體技術與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網絡化學習在教育界得到迅速發展與廣泛應用[1],而與之相對應的信息化教學也越來越受關注。信息化教學就是運用多種信息化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將信息技術和教學結合起來,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互動化[2]。筆者從事中職免疫學教學近20年,深知該課程存在知識點繁多、內容抽象復雜且不易理解、學時少等現實問題,亦熟悉現代中職護生學習該課程的難易程度。因此,筆者認為如何提高學生對免疫學課程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教師在免疫學教學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課題組依托本校護理專業,在現有數字校園建設基礎上,通過創設移動學習環境,研究中職護理專業《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中免疫學章節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將相關內容和習題制作成微視頻并上傳至學校網絡互動學習平臺。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以筆者任教的2017級護理專業2~5班為研究對象,以奇、偶數分兩大組,通過抽簽方式確定偶數班(2017護理2班和4班)學生為實驗組,奇數班(2017護理3班和5班)學生為對照組。實驗組105人,其中女95人,男10人;對照組104人,其中女95人,男9人。兩組學生年齡、性別、入學成績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研究中實驗組與對照組選用的教材為呂瑞芳主編的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十二五”規劃教材《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中免疫學章節。兩組的課程學時、教學大綱與授課教師一致。1.2.1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以教材為中心,利用板書與多媒體課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1.2.2實驗組采用信息化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任課教師對免疫學章節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在現有數字校園建設的基礎上,利用多種信息化資源,創設移動學習環境,并將任務驅動法、分組學習法等融入信息化教學,具體如下。(1)課前預習:課前教師上傳免疫學信息化教學資源,同時課前預習任務單。學生利用手機登錄網絡互動學習平臺,通過觀看微課、微視頻、動畫等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利用平臺進行交流討論。教師登錄平臺查看學生課前預習情況并進行分析。(2)課堂教學:各組進行預習成果匯報并提出問題,師生圍繞問題展開課堂討論。教師利用視頻播放、動畫演示、互動小游戲等信息化教學手段,對免疫學重難點知識進行生動詳細的講解。例如,講解“免疫系統的組成部分”時,利用教學動畫把微觀世界進行放大展示,且在動畫中把抽象的專業詞匯進行恰當的比喻,如將免疫器官比作“司令部”,將巨噬細胞比作“偵察兵”,將中性粒細胞比作“主力部隊”等,形象、生動、有趣,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欲望,又能降低學生學習難度,使其更好地掌握相應知識點,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與教師保持良好互動,課堂氣氛活躍。(3)課后鞏固: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分析后,教師登錄網絡互動學習平臺相應的課后作業,學生可隨時隨地利用手機登錄平臺或掃描二維碼進行知識復習與鞏固。
1.3效果評價
教學結束后,以同一份理論考試試卷對兩組進行測試,滿分為100分。隨后,針對學生的基本情況、課堂注意力、學習興趣等方面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學生學習獲益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建立Excel數據庫,所有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2.1兩組學生測試成績比較
從測試結果來看,實驗組學生測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1)。說明實驗組應用信息化教學方法后取得了更好的教學效果。這是因為信息化教學優化了教學過程,多種形式的課堂互動使課堂氣氛更為活躍,多元化的信息資源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欲望,學習成績自然更好。
2.2兩組學生學習獲益情況比較
調查結果顯示,教學結束后,兩組學生課前預習效果、課堂注意力、課后復習效果和學習興趣均有所提高,說明這兩種教學方法均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在課堂注意力與課后復習效果方面,實驗組提高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這是因為教師在信息化教學中運用了多元化信息資源,比傳統課堂更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學生可隨時隨地利用手機登錄網絡互動學習平臺進行復習,比傳統線下的復習模式更為方便、更有效率,見表2。
3討論
3.1信息化教學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主動性和學習效果
與傳統教學比較,信息化教學有許多優勢,如教師可運用多元化教學資源,如微視頻、微課、動畫等,將免疫學理論知識中的抗原、抗體、免疫球蛋白等分子物質化微觀為宏觀、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有趣,從而降低學生學習難度,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職教理念,即以學生的自主學習、提問與討論代替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滿堂灌”,課堂氣氛由沉悶變為活躍,學生學習由單向變為互動,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與學習效果。
3.2有助于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
在國內,信息化教學被廣泛應用于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對人才培養與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3]。但目前中職學校專職教師的觀念尚未完全與現代職業教育理念接軌,大多還沿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信息化教學的設計與應用,促使教師角色發生變化,課堂主體由教師變為學生;同時引導教師轉變教學理念,促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和完善現有的信息化教學資源,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
4結語
傳統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忽略了學生的作用,免疫學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內容抽象枯燥且較難理解、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低及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充分發揮等問題[4]。而信息化教學在整個教學設計和實踐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結合各種信息化資源與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降低免疫學理論知識學習難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且學生可利用手機等移動終端隨時隨地進行學習,解決了當下中職學校免疫學課時較少的問題。同時,教師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從統計結果來看,與傳統教學相比,信息化教學方法下學生學習效果更佳,并且大部分學生認為信息化教學對于提高他們的課前預習效果、課堂注意力、課后復習效果和學習興趣均有較大幫助,尤其在提高課堂注意力與課后復習效果方面更具優勢。研究發現,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將信息化教學方法推廣至其他專業和其他課程教學中,促進中職課程信息化建設。
參考文獻:
[1]韓麗麗.混合式教學在醫學免疫學中的應用初探[J].求知導刊,2017(6):145-146.
[2]陳永久.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信息化計算機教學上的運用[J].未來英才,2017(17):79.
[3]李媛.信息化環境下大學生移動學習優化策略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16(7):4-5.
[4]李玉珍.高職“微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職教通訊,2017(6):13-15.
作者:張永添 王會寧 張俊 盧麗華 曹穎嫣 單位:龍巖衛生學校